APP下载

译语文本的模拟类型

2011-08-15赵联斌

长治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读者群照镜子原型

赵联斌

(长治学院 外语系,山西 长治 046011)

译语文本的模拟类型

赵联斌

(长治学院 外语系,山西 长治 046011)

原型-模型翻译理论是青年学者赵联斌首次提出来的翻译理论。原型-模型翻译理论是以“模拟”为翻译的本质特征,以译语文本的读者需求为目的导向,将“适合”与“忠实”作为译者行为的模拟标准。如果译者能紧紧围绕译语文本读者的需求去进行翻译,那么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译语文本都会有相当数量的读者群的。

模拟;读者需求;模拟类型

一、引言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规律的日益完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和商品质量以其越来越优质的特征在满足着消费者的需求。例如:各种各样的洗发露、像拉芳牌的、雨洁牌的、海飞丝牌的、飘柔牌的等等,可以说都称得上是名牌,在市场上都有自己适合的消费群体。顾客走进商店,有的选择拉芳,有的选择雨洁,当然海飞丝和飘柔等品牌也有大量的顾客选择。之所以这么多洗发露的品牌都有自己各自的消费群体,是因为这些品牌都从不同的侧面满足了消费者的某种需求。生产商家只要了解到消费者的某种消费欲望,马上就会有某种品牌的产品产生。俗话说,“只有消费者不想要的,没有生产商做不到的!”正因为生产商家紧紧围绕着消费者的需求去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商家才有机会赚大笔大笔消费者手中的钱。翻译实际上也是如此,如果译者能紧紧围绕译语文本读者的需求去进行翻译,那么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译语文本都会有相当数量的读者群的。所以译者在翻译原语文本时理应从译语文本读者需求的角度出发去翻译原语文本,要考虑到译语文本读者究竟需要什么,然后再在选择原语文本内容、译语语言挑选以及翻译方法上去琢磨如何翻译。

二、原型-模型翻译理论

原型-模型翻译理论是青年学者赵联斌首次提出来的翻译理论。原型-模型翻译理论是以“模拟”为翻译的本质特征,以译语文本读者需求为目的导向,将“适合”与“忠实”作为译者行为的模拟标准。理论认为,译者的模拟行为应以“忠实”于原语文本为基础,以“适合”于译语文本读者需求为翻译目的。当然,“忠实”于原语文本并不就等于说是绝对地、受制于原语文本的译者行为,而是站在原语文本的基础上,将原语文本适合于译语文本读者需求的部分忠实地翻译出来,原语文本是大于译语文本的。

原语文本作为原型,是译语文本无法超越的。就像一个人照镜子,镜子中的人再漂亮、再形象也不会超越照镜子者本人。倒是不同的镜子能满足照镜子者的不同需求,胖点的人喜欢买一个能使自己瘦点的镜子;瘦点的人喜欢买一个能使自己胖点的镜子等等,总之各类体现照镜子者不同需求的镜子都会被卖给自己适合的消费群体的。原语文本的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不适合于译语读者的内容;一部分是适合于译语读者的内容。译语读者如果能百分之百地获取他们想要获取的内容,就说明译者忠实地模拟了原语文本。当然,仅仅忠实于原语文本还不足以能够满足译语文本读者的需求。译入语中也包含适合于译语文本读者的部分和不适合于译语文本读者的部分,译者只有运用了适合于译语文本读者的语言表达了译语文本,才能真正满足译语文本读者的需求。

三、译语文本读者需求类型分析

任何一种译语文本都会有专业和非专业两种读者。专业读者阅读译语文本的目的是为了研究译语文本,非专业读者阅读译语文本的目的是为了赏析译语文本。非专业读者也可分为两大类:成人非专业读者和儿童非专业读者。成人非专业读者阅读译语文本的目的是为了欣赏译语文本的内容;而儿童非专业读者阅读译语文本的目的是为了认识译语文本中的译入语。

四、译语文本的模拟类型分析

基于以上对译语文本读者的类型分析,对译语文本的需求一目了然。译者应严格按照译语文本读者的需求,认真考虑其翻译行为,从原型-模型翻译理论的角度出发,去翻译出既忠实于原语文本,又适合于译语文本读者需求的译语文本。

研究性译语文本是供专业读者使用的,这部分读者对译入语有较深厚的功底,因而要求译者在模拟原语文本时,应尽量百分之百地凸现原型特征,不适合于译语文本读者的原语文本部分和不适合于译语文本读者需求的译入语部分在专业性译语文本中将不存在,译入语文本将理想地重合于原语文本。

非专业性是赏识性译语文本的特征,也是现实状态下的原语文本与译语文本之间的关系,因为译语文本是绝对不可能等同于原语文本的,翻译的模拟本质决定了译语文本的模拟性质。“模拟”如同照镜子,镜子中的人再完美也不是本人。赏识性译语文本是供非专业读者使用的,这部分读者是为了欣赏和认识译语文本。欣赏性译语文本主要是成人读者群,他们并不在意语言的形式是否完美,而在意译语文本是否如实地展现了原语文本的内容。译者在模拟时出于这种需求的考虑,完全可以采取重内容轻形式的翻译策略。认识性译语文本主要是儿童及青少年读者群,他们关注的是语言的形式,而成人化的原语文本内容则应避开他们的视野,因而译者应大胆地对原语文本的内容进行变通,但同时又必须保证语言运用的正确性和优美性。

五、结语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了译语文本的模拟类型,译者在模拟过程中便可以把握好模拟的操纵度,译者的模拟行为不再是一种盲目的行为,而是一种基于需求为目的的供应行为。在这种供求关系和谐的氛围中,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译语文本,都会保证有一定数量的译入语文本读者群的。

[1]奚永吉.文学翻译比较美学[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2]张今,张宁.文学翻译原理(修订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赵联斌,刘治.原型-模型翻译理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

H315.9

A

1673-2014(2011)01-0065-02

2010—12—13

本论文为2009年山西省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赵联斌(1976— ),男,山西黎城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翻译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 晋 红)

猜你喜欢

读者群照镜子原型
照镜子为什么能成像
包裹的一切
从《新晚社区报》看读者群顶层设计思路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猴子照镜子
原型理论分析“门”
“照镜子”
现阶段科技类报纸如何为农村读者服务
读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