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端午节诗歌中的民俗文化

2011-08-15刘贵生

长治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龙舟竞渡菖蒲艾草

刘贵生

(衡水学院 文传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端午节诗歌中的民俗文化

刘贵生

(衡水学院 文传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对端午节风俗活动的描写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它不仅丰富了我国诗歌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因为其包含了多姿多彩的民俗事象,诸如吃粽子、龙舟竞渡、采艾和佩戴五彩丝线避邪,宫廷的饮宴赋诗、赐衣赐物等等,从而为我们揭示了独特的节日文化内涵,成为我们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端午节;中国古代;诗歌;文化意义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千百年来积淀了非常丰富的民俗文化,这些民俗文化时至今日依然被传承,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不朽魅力。历代端午节习俗的各种活动散见于各种典籍中,其中以诗歌来反映其内容的为数不少,如民间的吃粽子、龙舟竞渡、采艾和佩戴五彩丝线辟邪,宫廷的饮宴赋诗、赐衣赐物等等常见于历朝历代的诗歌中。赏析这些节日诗歌,不仅能使我们感受到诗歌艺术的魅力,同时也更能让我们领略到浓郁的民族风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一、“节分端午本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节分端午本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文秀《端午》)[1](p236)。唐代文秀的这首诗向我们道出了传说中端午节的一个来历。相传战国时楚国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最终怀着一颗绝望的心于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投江以后,人们闻讯赶来,他们怕水里的大鱼把屈原吃掉,就赶紧一边划船四处打捞,一边往水里投放粽子,后世相沿成俗,便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等行为。这些情节多见于史籍中。如南朝梁吴均的《续齐谐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2](p143)唐虞世南的《北堂书钞》卷一三七引晋葛洪《抱朴子》外篇佚文云:“屈原投汨罗之日,人并命舟楫以迎之,至今以为竞渡。”[2](p143)在诗歌中这样的记载也不少。如北宋苏轼《皇帝阁》四首其一:“楚国因谗逐屈原,终身无复入君门。愿因角黍词遗俗,可鉴前王感巧言”[1](p239),其三亦云:“香菰黏米著佳名”[1](p239),《皇后阁》四首其四:“翠筒传角黍,佳节庆年丰”[1](p241),《夫人阁》五首其三:“楚俗传筒黍,江人喜竞船”[1](p241);梅尧臣《端午日》三首其一:“空怀楚风俗,角黍吊沉魂”[1](p248),诗中的角黍、筒黍都是粽子的别名,从上述这些诗中我们可以看到端午节吃粽子在我国古代盛行的状况。

与纪念屈原相关的还有龙舟竞渡,下面这些诗则表现了龙舟竞渡的盛况,请看唐刘禹锡《竞渡曲》:“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力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1](p235)诗前有小序:“竞渡始武陵,至今举楫相和之音,咸呼云何在,斯招屈原之义。事见国经。”[1](p235)明确交代了唐代龙舟竞渡的起因,尤其是诗中将龙舟竞渡的盛况尽情地描写了出来,“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让人能真切地感受到场面的壮观热烈。再如梅尧臣的《重五观竞渡》:“南方多竞渡,多在屈平祠。箫鼓满流水,风烟生画旗。千桡速飞鸟,两舸刻灵螭。尽日来江畔,谁知轻薄儿”[1](p248),张无尽的《端午观竞渡题北榭》:“龙舟鼓笛和吴歌,彩索缠筒吊汨罗。交腿千人齐举棹,岂知河海有风波”[1](p249)等等都向我们展示了端午龙舟竞渡的盛况。这些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虽然纪念屈原的意义似乎淡了些,但毕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国民众的节日生活,是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的宝贵精神财富。

二、“岁时节令多休宴,风俗灵辰重祓禳”

“岁时节令多休宴,风俗灵辰重祓禳”(夏竦《皇帝阁》十三首其十三)[1](p242)。端午节在古代又称天中节,因为农历五月以后,天气渐渐炎热,因此蚊虫苍蝇孳生,传染病很容易发生,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如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五月又称恶月”[2](p141),而到了端午节时阳光最为炽热,百毒齐出。古人就用天中五瑞——五种植物: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山丹来去除各种毒害,这样端午节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辟邪驱毒活动。

其一是佩戴五彩丝线,如夏竦的《皇太后阁》:“五色双丝献女功,多因荆楚记遗风”[1](p243),虽未点明这样做的目的何在,但从相关的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佩戴五彩丝线的目的主要就是避邪。徐坚《初学记》卷四引《风俗通》说“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2](p177)。除此,五彩丝线还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故又有“长命缕”之称,这在诗歌中多有反映,如夏竦《皇帝阁》十三其一:“续命朱丝登茧馆,长生金箓献琳宫”[1](p241)。其二:“命缕开辰分五色,长丝献寿祝千年”[1](p241)等语。

其二是将艾草挂在门上,苏轼《夫人阁》四首其三:“五彩萦筒秫稻香,千门结艾鬓髯张。旋开寔典寻风物,要反灵辰共祓禳”[1](p239),就写出了千门万户悬挂艾草的情景。艾草是我国古代的药用植物,一直沿用到现在,如传统的中医针灸就经常用到艾草,放到穴位上烧烤可以驱除病毒。

其三是饮菖蒲酒,如梅尧臣《端午前保之太傅遗水墨扇及酒》,诗中云:“使持菖蒲饮,不畏青蝇及”[1](p248),一语道出了端午节饮菖蒲酒的目的就是驱除蚊蝇的叮咬;再如苏轼《夫人阁》五首其二“共献菖蒲酒,君王寿万春”[1](p241)也写出了宫廷饮菖蒲酒的习俗。其四是以兰草沐浴,夏竦《君王阁》四首其一:“对日惠心时共仰,沐兰嘉节庆长丝”[1](p244)、晏殊《御阁》:“沐浴兰汤在此辰,内园仙境物华新”[1](p244)、晏殊《内廷》:“由来佳节载南荆,一浴兰汤万虑清”[1](p245),虽然写的是宫廷沐浴兰汤的情景,但其作用同样是驱邪避毒强身健体。

三、“迎祥近献双条达,续寿初缠五色丝”

“迎祥近献双条达,续寿初缠五色丝”(夏竦《皇太后阁》十四首其一)[1](p242)。与驱邪避毒相应的是迎祥纳福,这也是我国传统节日所蕴含的特有的民族心理。在端午节诗歌中我们总可以看到这样的诗句:“葳蕤布序逢良月,条达延祥纪令辰”(夏竦《淑妃阁》四首其一)[1](p244)、“方园踏草迎嘉节,紫掖鸣环奉鞠衣”(夏竦《淑妃阁》四首其一)[1](p244)、“宫闱百福逢嘉序,万户千门喜气多”(晏殊《内廷》四首其一)[1](p245)之类的喜庆祝福语。归纳起来,其祝福的内容主要是希望国泰民安、国祚绵长,如苏轼的《皇帝阁》四首其四:“圣主忧勤政治平,仁风惠泽被群生”[1](p239)是希望国君勤劳治国,爱护百姓,“四海乐康民富寿,穆清无事永垂衣”(夏竦《皇帝阁》十三首其三)[1](p241)是祝福百姓幸福安康的,“天子明堂遵月令,含桃初荐黍新登”(苏轼《皇帝阁》四首其三)[1](p239)是祝贺政通人和风调雨顺国富民丰的,当然更多的是祝福君主万寿无疆,如“共献菖蒲酒,君王寿万春”(苏轼《夫人阁》五首其二)[1](p241)、“深宫亦行乐,彩索续长年”(苏轼《夫人阁》五首其三)[1](p241)、“六宫彩缕争新巧,共续千年奉至尊”(夏竦《皇太后阁》十四首其九)[1](p243)等等。

除了祝福的话语外,端午节这一天还要举行各种宴会,如梅尧臣的《午日与陈直卿饮》:“午日逢南国,三年别旧都。招魂传楚客,抚节见灵巫。蒿艾因时末,蛟龙为俗驱。清樽与鹅炙,忻此故人俱”[1](p248),老朋友好久没见面了,恰好在端午这天喜逢于南国,杯酒往来自然是免不了的。当然最盛大的宴会还是在宫廷中,这天皇帝往往要在宫里大宴群臣以示恩宠,如唐玄宗的《端午武成殿宴群臣》:“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良。盐梅已佐鼎,麴蘖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续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1](p233),其中最主要的目的当然是希望借酒宴拉近君臣关系,上下一心,共同致力于国富民强的伟大事业。朝廷除了赐宴,还有赐衣赏物等活动,如杜甫《端午日赐衣》:“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1](p235),窦叔向的《端午日恩赐百寮》:“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余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1](p235),一方面写出了端午日朝廷赐衣赐物的活动,另一方面也表述了对朝廷的感恩戴德之情。

通过对上述所引诗歌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端午节诗歌的文化内涵是相当丰富的,阅读这些诗歌不仅能使我们感受到传统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使我们了解到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这些古老的民俗风情历经千年而不衰,且在新时代愈益散发出无限的魅力。单从饮食一项,传统的粽子发展到现在,已经有成千上百的品种,有名的如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俨然已经成为我国饮食行业中的一个重要品种。至于龙舟竞渡则早已成为我国一种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色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而且我国体育运动委员会还于1984年作出决定,将龙舟竞渡列为体育竞赛正式比赛项目。同年10月,在广东佛山举行了全国首届屈原杯龙舟赛。1985年6月6日中国龙舟协会在湖北省宜昌市宣告成立。同年7月,第二届屈原杯龙舟赛在葛洲坝三江航道举行,成千上万的观众前来观看。近年来的龙舟竞渡,赛制更趋于完善,规模也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一项国际性的比赛。端午节中传统的挂艾草、佩戴五色丝线、喝菖蒲酒等辟邪驱毒活动虽然不再流行,但由此兴起的健康卫生活动却方兴未艾。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萧放所说得那样:“节日有着特定的民俗文化内涵,是一种特殊意义的文化资源。”[3]文化的传承应该把文化内涵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现代人关注生活、关注生命的质量、关注亲情和友情,因此弘扬传统文化应将文化创意更好地融入民族传统节日。鉴于此,围绕端午节,我们近年兴起的以纪念屈原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的诗词朗诵会和各种爱国宣传教育活动,以龙舟竞渡为主体所开展的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运动,以清洁环境保健养身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等等,都是这个古老的节日在新时代绽放光彩的表现。2006年5月20日,端午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除此,从2008年开始,端午节还被正式列入国家法定节日。相信有国家的重视,人民的自觉,古老的端午节在新的时代必将被赋予更多的文化色彩。

[1](宋)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M ].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2]李道和.岁时民俗与古小说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3]萧放.文化遗产与文化资源——现代语境下春节习俗意义.ht t p://w w w.chi nes ef ol kl ore.org.cn/w eb/i ndex.php?N ew s ID=3822.

The Folk Cultural Significances and Values in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Poems

LIU Gui-sheng
(Col l ege of Literature and Communication,HengshuiUni versity,Hengshui,Hebei,053000)

Describing the customs and activities is animport antcont entin the classic poems about Dragon BoatFest i valwhi ch notonl y enri ched t he cont ent s ofourcl assi c poem s butal so i ncl uded m any vi vi d f ol k act i vities.such as eat i ng zongzi,hol ding dragon boatgam es,eliminating poisons,ent ertaining at a banquetand awarding clothes.Allt hese reveal ed specificalfest ivalcul tures and became an im port antresource forus to follow and carry forward t he fine traditionalcul tures.

DragonBoatFest i val;Chi neseanci ent;poet ry;cul t uralsi gni ficance

I207.22

A

1673-2014(2011)01-0047-03

2010—10—11

衡水学院院级课题《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节日文化研究》之一部分,项目编号为2009012。

刘贵生(1970— ),男,山西神池人,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责任编辑 王建华)

猜你喜欢

龙舟竞渡菖蒲艾草
艾草,爱了
挥桨逐浪观音湖 龙舟竞渡展雄风
端午节令,明辨菖蒲
用菖蒲水洗头(环球360)
艾草
艾草青青
艾草飘香的村庄
室雅菖蒲清
湖南汨罗江龙舟竞渡的发展研究
养菖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