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泥鳅肝胆综合症的防治方法

2011-08-15徐顺梅江苏省灌云东王集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222200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1年10期
关键词:综合症泥鳅肝胆

徐顺梅 江苏省灌云东王集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 222200

1 发病原因

从目前的研究结果看,引起肝胆综合症的原因主要有三大类:

1.1 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

当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浓度过高时,泥鳅体内氨的代谢产物难以正常排出体外而蓄积于血液之中,引起泥鳅代谢失衡而引发肝胆疾病。

1.2 药物刺激

如长期内服抗生素等药物,对肝脏等内脏刺激性较大,造成了肝损伤。

1.3 饲料酸败变质、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以及维生素缺乏

如蛋白质含量过高、碳水化合物含量偏高或长期使用动物性脂肪和高度饱和脂肪酸等,导致饲料能量蛋白比过高。高蛋白饲料易诱发肝脏脂肪积累,破坏肝功能,干扰鱼类正常生理生化代谢。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会引起鱼类糖代谢紊乱,造成内脏脂肪积累,妨碍正常的机能。其主要病变部位是肝脏,大量的肝糖积累和脂肪浸润,造成肝肿大,色泽变淡,外表无光泽,严重的脂肪肝还可引发肝病变,使肝脏失去正常机能,出现了以肝胆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即泥鳅肝胆综合症。

饲料原料氧化、酸败、发霉都会对肝脏造成损伤。脂肪是易被氧化的物质,脂肪氧化产生的醛、酮、酸对泥鳅有毒害作用,将直接对肝脏造成损害。胆碱、VC、VE、生物素、肌醇、VB等都参与鱼体内的脂肪代谢,缺乏上述维生素均会造成泥鳅体内脂肪代谢障碍,导致脂肪在肝脏中积累,诱发肝病。棉粕中的棉酚、菜粕中的硫葡萄糖甙、劣质鱼粉中的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引起泥鳅肝胆类疾病的发生。

2 临床症状

肝胆综合症以肝胆肿大、变色为典型症状。病鱼发病初期,肝脏略肿大,轻微贫血,色略淡;胆囊色较暗,略显绿色。随着病情发展,肝脏明显肿大,可比正常状态下大1倍以上。肝色逐渐变黄发白,或呈斑块状黄红白色相间,形成明显的 “花肝”症状。有的使肝脏局部或大部分变成“绿肝”,有的肝脏轻触易碎;胆囊明显肿大1-2倍,胆汁颜色变深绿或墨绿色,或变黄变白直到无色,重者胆囊充血发红,并使胆汁也呈红色。由于主要脏器出现严重病变、受损,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给其他病菌的侵入以可乘之机。因此该病重症者常同时伴有出血、烂鳃、肠炎、烂头和烂尾等症状。

3 流行病学

肝胆综合症是近两年在鱼病中发生很频繁的鱼病之一,流行季节主要从5月份开始一直到10月份都有发生。由于主要脏器严重病变、受损,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又伴有其他疾病的发生,再加上养殖水体水质恶化,泥鳅死亡率可达50%-60%。

4 预防措施

合理放养密度,做好水质管理,遵守“四定”原则进行科学投喂。

5 治疗方法

在治疗肝胆类疾病时要尽量使用一些具有解毒、补肝、强肝、疏理、消肿、促进肝细胞再生及胆功能恢复正常的药物,选用具有解毒护肝、疏肝理气、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中药制剂,比如:甘草、山楂、板蓝根、大黄、当归、白芍、丹参、郁金、柴胡、黄芪、党参、山药等。

同时补充维生素。肝胆综合症使用维生素的意义有二:一是补充维生素的不足。发生肝病时,由于机体消耗大量的维生素,加之肝脏受损,一些能在肝脏合成的维生素量减少。因此,补充维生素可以改善鳅体的营养状态;二是维生素本身具有治疗作用,能加强鳅体的抗病能力,促进肝脏损伤的修复和肝细胞的再生,促进机体康复。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C+E、甜菜碱、氯化胆碱、肉毒碱、甲硫氨酸、磷元素等,可以促进泥鳅肝脏的脂肪代谢,降低脂肪在肝脏中的积累。

[1]方展强,陈丽玉,陈国柱.唐鱼脑的组织形态学观察[J].动物学杂志,2006,41(2):24-28

[2]刘培桐.环境学概论(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吴若菁,陈奋飞,庄捷.S02的衍生物对泥鳅的急性毒性和染色体损伤研究 [J].水生生物学报,2007,31(4):585-589

猜你喜欢

综合症泥鳅肝胆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泥鳅笼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关注夹腿综合症
捉泥鳅
捉泥鳅
一起去捉泥鳅吧
多处肝切除术在复杂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分析
敬民深处见肝胆
闹闹的“吃什么”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