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内涵式创新探析

2011-08-15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

财会通讯 2011年14期
关键词:价值链顾客成本

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 季 皓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内涵式创新探析

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 季 皓

在后危机时代,面对资源价格上涨,国际贸易环境恶化,人力资本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创新型经济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企业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实现创新型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把创新的理念渗入到每一个经营环节,从企业整个价值链角度来全面理解和实现内涵式创新。本文从价值链角度出发,剖析了一些通常被忽视的企业内涵式创新,希望能够启发企业创新思路,最大程度的挖掘企业价值和降低企业成本。

一、价值活动的内涵式创新

创新并不是对企业传统运营基本框架的否定,而是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给予价值活动以新的内涵和侧重点。

(一)重视设计阶段,对创新全面部署 在我国企业生产运转中,企业关注的焦点通常限于订单——生产——销售——发货这一主流程上,关注如何在这一过程中,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因为传统生产中,这一基本活动占用了企业80%以上的成本。相较而言,设计环节往往被企业忽略。但设计阶段在创新经济中尤为重要。如果说成本管理和提高销售水平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加销售收入的话,那么产品或服务的设计改良将从根本上“开源节流”。这里的“设计”不仅是指企业产品的功能创新,更强调产品成份和结构的改良。企业要生存发展,取得合理的利润,应该未雨绸缪,投入一定的精力,研究如何通过产品创新,抵御成本提高带来的压力。比如,设计部门可以寻找成本较低的原材料替代品,改变产品结构以减少高成本原料的使用等。设计过程中,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充分利用终端消费者的反馈结果。企业价值的创造或提高,实质上是为顾客创造价值或提高价值,只有做到这一点,企业才能最终实现利润或“价值”。在创新经济阶段,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随时以顾客为导向,按顾客的需求和趋势设计、生产产品,才能不被竞争者所淘汰。

(二)做好售后环节,提高服务意识和质量 一般来说,传统的生产型企业重生产、重销售,却轻视售后服务。这一重要活动被很多企业视作义务,敷衍了事。为什么要提高售后服务质量,为顾客提供“增值”服务?表面上,产品已经销售出去了,对企业财富创造意义不大。但从本质上来分析,这一活动是为了创造企业的长远价值,而非“为人民服务”。首先,增值服务能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顾客的口碑比企业大规模的广告宣传投入更有效果。其次,通过售后服务所获取的顾客反馈,是企业产品设计、计划、生产、销售各环节决策的重要的基础信息。在创新经济时代,如果企业的生产和最终用户需求脱节,或者不能及时适应顾客需求变化,无疑该企业很快会走向衰败。

要提高企业服务水平,向最终消费者提供良好的维修、增值服务只是一个方面,还包括向上下端产业链提供增值服务。比如,厂商可在保护好自身商业信息的前提下,向下游经销商提供培训,最佳销售行为示范;为上游供应商的生产、库存计划等提供建议。这些“利他”行为最终都将给企业自身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从更广义角度来说,企业不仅应该做好“对外服务”,还要做好“对内服务”。不管是职能部门还是业务部门,都应该把服务作为该部门的理念,提高服务意识,以高度积极性为其它部门服务。企业内部的和谐与群策群力是企业成功的基础。

(三)把循环经济要求视作成本节约的契机 循环经济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创新经济的一个重要表现。随着资源和原材料价格的提升,环境的日益恶化,市场和我国政府都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环保和节能减排的要求。企业一般把符合环保标准视作负担和义务,少数企业甚至想方设法绕过一些制度。但从长期发展来看,法律制度的执行力必将越来越强,一些企业的短视做法给未来埋下了高额的或有成本。而且不管是从企业经济利益还是政治成本方面来说,长远来看,企业都应该考虑从循环经济角度,节能减排,降低成本。近年来,我国一些大中型工业企业对废气废料的回收和再利用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虽然从短期看,对一些企业来说,环保设备和技术的引进成本较高,减少了企业短期利润,但这一行为是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并且“绿色”行为也将美化企业的公众形象。

二、对价值活动成本降低的创新

以上三点是从价值链基本活动角度列举的创新式发展方式。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理念虽然容易接受,但执行起来却有一定的困难。原因之一是成本较高,从产品设计到低碳经济技术的研发到支持性服务的提供,无不要求企业较大的资本投入。从价值链角度考虑,企业可以通过一些创新行为降低成本,比如企业的合作,非核心活动的服务外包,充分利用现有的研发成果。

(一)同行业企业的合作与集群效应根据笔者所了解的情况,发展成熟的国外企业与同类企业之间直接竞争很少,企业之间更注重如何和谐发展,相互合作来创造共同的价值。同类企业的恶性竞争是经济发展初期的现象。目前,企业间合作较多的领域包括:合作提供售后服务,合作研究共同的核心技术等。通过这种方式,企业间避免了恶性竞争所带来的价值损失,创造了1+1>2的价值。我国目前也有一些较成功的企业合作案例,主要是“浙江现象”,以中小企业集群为主要内容,带来了显著的外部经济效应、制度效应和联合行动效应。但这些企业合作还只是在局部区域,此外大中型企业间合作意识不强。很多企业间的合作是靠政府推动,而非企业自发形成。企业间合作意识薄弱表现在:我国一些国际商业谈判的失败;合作产生的效益不高(尤其合作投资和研发的成果)。提高企业相互间合作,不论是“强强联合”、“强弱联合”还是“弱弱联合”都将为企业创造价值,降低成本,达到“共赢”。

(二)服务外包与合理布局 价值链理论提出企业应该分析各项价值活动,对于成本大于价值的活动,如果不能改善,则应该取消或者外包。这里的成本,我们指机会成本。我国传统企业偏好于“小而全”和“自给自足”的经营方式。现代企业应该发展其核心竞争力,把有限的资源投入于最能产生效益的领域,而把非核心技术外包于这方面最有优势的合作者。

合理布局较容易理解。比如涉及大量产品运输的生产型企业或贸易类企业倾向于靠近码头或车站,以降低其运输成本。一些特殊技术的企业更愿意临近产业集群地,以享受制度支持和规模效应。合理布局不仅是在一国或一区域内,很多著名企业的布局和外包策略早已扩大到世界范围,比如思科(互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维布络等公司在其客户手册中均提到,他们的服务是“日不落”(follow the sun),因为他们把服务器分布到世界各地,把服务外包到各国,由于各地的时差,所以他们的服务器和技术支持是一周7天,一天24小时,不间断提供。

当然,企业在进行外包和布局决策时,还要考虑很多客观环境因素,比如当地税收政策、人力资本成本、政府支持和政治稳定程度等。对于外包和布局我们应该从整个价值链的角度来考察,不仅要关注价值链基础活动的后半部分的外包(比如产品低附加值环节的生产、售后服务等),还要把外包和企业布局的视野扩大到整个价值链,包括设计,支持性功能的外包等诸多环节,这些措施或者可以节约成本,或者可以创造更高的价值。

(三)对技术成果的充分利用 创新经济对产品或服务的技术含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基础,长期以来都侧重于生产劳动力密集型的低成本附加值的产品。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增加产品技术含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根本上来说,技术创新和高科技含量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科研技术的创新;其次是对科研成果的利用。我们往往忽视后者,但是一个没有实践用途的科研成果,即使再先进,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一般来说,科研成果来源于政府研发,高校研发以及企业技术研发。笔者认为可以运用于企业经营的主要是后两者。是否能应用好现有成果是创新型经济的成功关键要素之一。这里的成果不仅包括技术成果,也包括先进的管理方式方法。一方面,企业可以按照价值链流程,梳理每个价值活动,看能否结合利用现有成果,以提高现有研发投入的产出。另一方面,企业应该积极和高校合作,利用高校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成果,把高校的先进成果转换为现实生产力。

三、对价值活动组织方式的理念式创新

成功的创新经济存在诸多不同于传统工业经济的经济特性,比如说企业更以顾客为中心,产品更新换代时间大大缩短,新产品技术含量增加,产品经济附加值高。如何更好的利用价值链这一传统工具进行创新经济的财务管理?笔者认为,应该把传统方法结合创新经济的理论创新来进行。

(一)双重价值链管理 传统管理会计中,我们经常计算最优存货量,但在现代经济中,这一结果却可能误导企业的决策。因为创新经济阶段,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存货的成本不仅仅是储存成本,还包括一旦新产品出现,旧产品的淘汰风险。这一风险一旦发生,可能立刻倒转了企业的命运。在创新经济阶段,笔者认为一些产品(比如IT类产品)的最优存货是在维持正常经营前提下的最低存货。在创新阶段,企业对某种高科技产品信心满满、销量预测很高,并进行大量库存是有很大潜在风险的。

传统上习惯使用一条价值链对所有产品从头到尾监管。这一方法的前提假设是:产品性质相同,基本类型相同,即类似的流转时间、客户需求等。但创新经济阶段,企业的生产和服务都以为顾客为中心,产品的性质根据顾客的需求而变化。根据客户的消费习惯,企业产品可至少被分为两类:第一类,大批量产品,典型特征为销售快速,销量稳定,比如普通的日用消费品。这些产品一般采取标准化生产方式,销售毛利率低,利润主要来源于资产营运效率。企业重点在于如何提高资金周转率,薄利多销。第二类,需求波动较大的客户针对型产品,比如高端的顾客定制产品。由于需要按照客户具体要求来生产,产品周转时间长。一般企业可以采取延期战略,比如先生产出一些关键部分,之后按照客户订单,给产品配以不同颜色,尺寸和功能等。为了节约客户沟通、产品生产和运输时间,企业可以把顾客定制部分的生产(比如产品组装工厂),就近安排在最终客户地理区域内。这两类产品的管理方法明显应该是不一样的。比如第一种应该有适量库存;而第二种应该尽量减少库存。第一种产品应该采用大机器标准化生产,考虑如何降低成本,加快资金周转速度;而第二类产品应该考虑如何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单独定制,按照消费者的反馈,尽快更新提高产品功能,提高产品的价值。

一句话,不同类型的产品应该采取完全不同的价值链管理方法,从基本活动到最终的支持性活动采用两套体系,两个理念,最大程度的挖掘两个体系的效益。

(二)产品的及时创新与稳定性相结合 分析很多行业龙头企业与一般企业的区别,差异往往在产品的及时更新上。比如食品类行业的新口味推出,生产类企业产品新功能的添加。企业要成功,就要随时更新观念,成为一个学习型企业,根据客户反馈,灵活调整自己的生产、产品和服务。这对于企业来说可能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企业只有统筹好生产过程,保证生产的稳定性才能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但这却是创新经济的必要条件。一些国外的电子企业甚至已经做到了月调整,周调整。我们可以把对企业“灵活性”的要求定义为:在保证生产能正常进行的情况下,以最快速度,根据客户反馈,满足客户需求。供应链专家Sangupta曾经举过一个很形象的例子,他说,好比蔬菜水果的销售:超市或个体商贩,每天都根据顾客之前的购买情况、意见和对顾客需求的预测去进货,每天调整来适应顾客可能的口味变化。

在传统财务管理中,我们非常强调企业经营计划、全面预算,但在创新阶段,预测和预算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对企业经营有帮助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比如,1997年乐百氏初步涉足果冻市场,销售十分火爆,产品严重供不应求,公司决策层对销售前景过于乐观,立刻扩大产能,生产线从2条增加到了8条。等生产线上的48台机器全部安装完毕投产之时——终端突然全面宣告滞销!市场迅速垮掉。数亿资金,血本无归。为了减少预测或者计划的错误所带来的损失以及及时修正错误,最有效的方法是随时更新企业的市场信息,及时与生产经营情况相对照。传统上,我们接受产品的寿命周期理论,但是,尤其在创新经济时代,很多产品往往不等经历完这四个阶段就走向衰亡了。

在创新经济阶段,企业更应该平衡好灵活性和计划性的关系。在保证价值链运营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使企业的生产适应最新的市场需求和变化。

综上,笔者在价值链理论基础上,参照国内外一些新的趋势,提出了对企业创新式内涵发展的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启发企业思路,最终完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洪银兴:《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11期。

(实习编辑 李寒珺)

猜你喜欢

价值链顾客成本
“一站式”服务满足顾客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让顾客自己做菜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