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教师素质三题

2011-08-15梁明义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2期
关键词:知识结构专业知识职业院校

梁明义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职业院校教师素质三题

梁明义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一个学校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其人才培养素质的高低和事业发展的成效。应努力打造基础文化知识宽广、专业知识扎实又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的“T”型知识结构;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形成优良的师德师风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这是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素质的重要环节。

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教育理念

1 打造“T”型知识结构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要努力打造基础文化知识宽广、专业知识扎实又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的“T”型知识结构。

由日本学者提出的“T”型知识结构是一种适应性较强,在现代社会有较广用场的知识结构。在“T”型结构中,竖杠是指专业知识,横杠是指基础文化知识和其他知识。其特点是既强调基础知识的宽厚,又强调专业知识的精深。

专业知识是教师在理论知识传授和实际操作指导时应掌握的知识,它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包括2类:一类是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如护理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另一类是从事教育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原理等。专业实践知识是教师实现从理论传授到实际操作所要掌握的知识。它包括实际操作中的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实验器皿的使用方法、实验试剂的性能、实际操作规程等。

基础文化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基础部分,是教师进行专业学习和创新的原动力。基础文化知识应该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2方面。基础文化知识越扎实、越丰富,教师就越能发挥出他们的潜力。

其他知识是与教师专业密切相关的一些知识,主要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人际关系学、运筹学、美学等。

专业知识是核心层次,基础文化知识是基础层次,其他知识是外围层次。职业院校的教师要构建自己向纵深拓展的、多目次的、博与专相结合的知识结构,由原来“单一型”的教师转变为“博+专+新”型的教师。

2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为了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需提高重组与更新现有知识的能力,提高实际专业操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能力,积极适应社会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职业教育的学科和专业结构也相应调整。为此,职业院校的教师要及时地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重组与更新,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因此,指导学生进行实际专业操作和解决实际专业问题是职业院校教师最主要的教学内容。与学习理论不同,学习操作首先表现为动作模仿,而学生模仿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指导教师的操作示范。另外,当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困难时,需要指导教师为其提供参考建议,以便学生摸索和创造新的解决方案。教师要想高质量地完成这项工作,必须具备能非常熟练地进行实际操作和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业院校教师具备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就不但能从传递信息的繁琐任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带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还能更迅速、准确地捕捉和获取科学前沿知识和信息,提高教学效率。

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能力,首先是加强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教师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突破传统观念、寻找新方法,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其次,要善于总结自己的工作和借鉴他人的经验,为自己规划出“最近发展区”,避免随波逐流和盲目发展;再次,要注重终身学习。知识经济时代,新的产业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知识与技能的贬值速度加快。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利用各种渠道,不断地学习,教给学生更新、更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3 形成优良的师德师风和先进的教育理念

为了驾驭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还需形成优良的师德师风和先进的教育理念。

师德师风的核心内容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教师一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即学而不厌的学习精神,诲人不倦的服务精神,学高身正的教育精神,淡泊宁静的乐道精神,恪尽职守的职业精神,精诚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不计私利的奉献精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二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诚心从教,严以律己,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团结协调,公正无私,严谨治教,教学相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事业、对学生无私的爱。三要有积极健康的个性品质。具有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和健全的心理、人格,能以宽广的胸怀,豁达的性格,高雅的情趣,坚强的毅力,旺盛的精神,热情的态度以及正确的自我认识处人处事,和蔼可亲,循循善诱,使学生“尊其师而信其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

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的灯塔,教师不断开拓创新、走向成功的必备素质。先进的教育理念,一是指教育的人文理念,即要以人为本,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作为教育的目的。二是指教育的感悟理念,即要摈弃陈旧的“灌输”的教学模式,代之以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等教学模式,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形势与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三是指教育的创新理念,即教师不但要积极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性工作,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四是指教育的开放理念,即教学要具有开放性,要允许学生以批判性的思维对教学活动提出质疑。同时,我们的教学不能因着眼现实而停滞不前,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关注人类自身的发展。

[1]贺应根,夏金星.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3,28:49~51.

[2]杨改学,俞树煜.现代教育技术在西部地区教师教育中的地位与使命[J].中国电化教育,2004,7:24~27.

[3]梁明义,王本强,马越.职业教育知识实用手册——职业教育基本概念与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内涵[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8.

G40-03

A

1671-1246(2011)02-0032-02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专业知识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区块链和比特币相关主题的知识结构分析:共被引和耦合聚类分析视角
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