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校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1-08-15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2期
关键词:教职工科室班主任

胡 琳

(河池市卫生学校,广西 河池 547016)

我校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胡 琳

(河池市卫生学校,广西 河池 547016)

学生管理;服务体系;问题与建议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生源的质量存在滑坡现象,同时由于培养的对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我校在学生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此谈一些看法。

1 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管理制度不完善,认为学生管理是学生科与班主任的事

目前,我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在学校行政领导下,由学生科主管,班主任具体负责。这就造成了学校各科室及大部分教职工普遍认为学生管理是学生科与班主任的事。学校除学生科以外的各科室不愿意管理学生,形成各自为阵,互不干涉的局面。教务科只管教师上课,保卫科只管学校治安,团委只管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总务科只管水电的供应,其余科室参与更少。部分教职工对学生的违纪现象更是视而不见,认为这是学生科与班主任的事,与己无关,有的甚至以旁观者的姿态和口吻说“怎么招的学生,学校是怎么管的”等。违纪学生对学生科及班主任以外的教职工也不屑一顾,依然我行我素。

1.2 学生管理方式不合理,班主任积极性低

我校的管理一直以来都是沿用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模式:强调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加强检查和督促。这种方式导致班主任只关心如何矫正学生表现出来的形形色色的错误行为及于班于己都有利的事情,学生只关心如何表面地、形式地维护规章制度,班干部只从事监视的活动,监视本班学生不违纪、不被登记扣分。第一,这其中有些一味地为管而管,管住只要学生不打架、不出事、不出其他问题等做法早已不适应新形势对培养人才的需求,也不适应现代学生的心理和思想要求;第二,校领导、学生科、总务科等各科室每个学期都要与班主任签订“学生安全责任状”、“卫生责任状”、“班级财产责任状”等,他们把所有的责任与压力一干二净地推给班主任,班主任的压力太大,工作太繁杂;第三,学生科对班主任的管理与考核欠人性化;第四,学生科的某些管理人员兼任班主任后对班级的各项评比与考核缺乏公平性与公正性。这一系列的原因致使全校教职工都不愿担任班主任。在学校拿担任班主任作为晋职与评优的条件、采取轮流担任,不担任扣岗位津贴等手段的迫使下,教师虽然做了班主任,但大部分班主任对学校、尤其是学生科的一些做法满腹怨言,对学生管理的积极性当然不高,有些甚至是应付而已。

1.3 学生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学校为了加强学生管理,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以促进班级的管理和学生个人的管理,但是在执行这些制度的时候,存在不同程度的落实不彻底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提高。比如某些行为特别恶劣的学生,给班级乃至学校至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按学生管理条例已达开除的,学校却不按制度给予相应处理。学校的这种“大慈大悲”不但没让这些学生“感激涕零”,反而使校纪班规在他们心中形同虚设,这既大大降低了学校的威严,同时又给另一些纪律性不强的学生产生了效仿的机会。

1.4 课堂上的学生管理职能弱化

我校每学期给学生2次机会评价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但有些学生不好好学习,考试作弊,对教师课堂上、考场上的严格要求耿耿于怀,于是在评教时乘机提出一些尖锐的、夸大事实的甚至是无中生有的意见。因为这些“得罪”不起的学生,因为学校某些领导及教务科负责人只相信“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他们坚信学生的评价结果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真标准,他们常以排名说优劣,以分数论英雄,这致使很多教师在上课时不惜放弃威严与自尊,菩萨般的宽容和大度,或施以“小恩小惠”与学生搞好关系,或一味迎合学生的趣味和需要,降低对学生的学业要求,该说的不说,该管的不管,不抓课堂纪律,不问学生考勤,不管教学秩序。

1.5 服务体系不健全

学校服务体系不健全,某些行政后勤科室对教职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是敷衍了事就是相互推卸责任。部分工作者服务意识差,缺乏良好的素质和服务态度,对学生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2 几点建议

2.1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学生管理工作不仅是学生科、班主任的责任,也是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责任。为此,应健全学校内部机制、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学校领导要充分调动各行政科室和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要畅通各行政科室之间沟通联络的渠道,正确处理好各科室、各个人之间的关系,要号召全校教职员工及各行政科室多角度、多层次地参与学生管理。

2.2 明确学生管理目标,完善学生管理制度

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应该是多教给学生一些终身受益的东西,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在思想观念、行为举止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我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存在问题,故学校加强各项常规管理与检查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意识与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的,要以提高学生的自律、自理、自立能力,达到“以行养德,以行促学”为目的,而不是一味说教,一味压制,彻底把学生管住。

在德行教育上,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责任感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职业的神圣感和社会的责任感,要加强感恩教育,让学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教师的谆谆教导之恩,要感恩同学、感恩社会、感恩自然。

2.3 完善班主任的管理制度,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热情

第一,学校领导及中层干部在对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决策过程中应统一认识、统一行动,要深入到班级的具体工作中,听取广大班主任的意见,确保决策的民主化和切实可行。第二,学校领导及中层干部一定要坚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要求班主任做到的事情自己要首先做到,要为全体师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第三,学校领导及中层干部要敢于承担一定的责任与风险,不要把所有的责任与压力都推给班主任。第四,要加强学生科成员自身素质建设,对班主任及班级的考核要公正、公平、公开。

班主任理念的更新、角色的转变、潜能的挖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评价体制的改革。只有在温暖人性的关怀之下,通过多种途径、从多方面,以发展的眼光来对班主任进行评价的考核体制才是科学、公平的评价体制,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热情。

2.4 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的规章制度既使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也为学生自我约束言行提供了指南。所以,必须通过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来规范学生管理,提高学生管理的工作效率。对违反制度的师生应当严肃处理,决不能姑息迁就,否则制度就流于形式,而且这往往让他们有“老师和学校不能把我怎么样”的想法,因而更加地有恃无恐。教育不是万能的,一所学校出现个别严重违规的学生并不奇怪,只有将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严肃处理,还大多数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才是对学生最切实的保护,才能实现教育的公平性,才算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2.5 强化课堂上的学生管理职能

有位学者说得好:“进行教学,它首先必然包含纪律管理”。著名的加拿大华裔心理学教授江绍伦也曾说:“教师必须把纪律作为他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教给学生,可以肯定,其重要性不低于所规定的课程的学科内容”。可见,课堂纪律管理不仅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更是组织教学的重要环节与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途径和方法。然而,课堂教学管理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它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尤其是校领导及教务科要为严肃课堂纪律、加强教学管理的教师提供坚强后盾。这就要求学校领导不应简单地以学生的评教结果作为衡量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真标准 (因为现行学生评教制度本身还存在许多缺陷和漏洞),这样容易挫伤许多责任心强、敢于负责、敢于管理的教师的工作干劲与热情。要知道,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这就必然要有严格的要求与规章制度,而不仅仅是和颜悦色与微笑服务。

2.6 完善服务体系,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

学校应完善服务体系,从根本上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意识。这个服务体系应该是功能完善、工作细致、服务质量高、覆盖面广的。我们的服务人员应该是素质高、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问题的、能真正在实处给教职工及学生解决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为学校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

2.7 设立校领导接待日

为了深入了解校情民意,及时听取和解决全校师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学校不足之处所提出的意见,使学校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学校应设立校领导接待日。参加接待日的校领导,应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既要负责接访,又要负责交办和督办,能当场解决的,就当场解决的;无法当场解决的,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责成有关部门限期解决,真正把问题解决到位,同时要做好解释工作,从而真正体现学校的事情就是全校师生的事情,全校师生的事情就是学校的事情。

总之,抓好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希望我校全体教职工继续努力工作,积极探索,努力开拓学生管理的新思路,把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1]蔡玉娜.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6):43~45.

[2]田刚亮.职业学院学生管理之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4:136.

[3]刘鹏.对当前高职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8,1:208~209.

G630

A

1671-1246(2011)02-0043-02

猜你喜欢

教职工科室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夸夸我的班主任
爱紧张的猫大夫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班主任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