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谈教育实习

2011-08-15郭治锋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实习生院校

郭治锋

(天水师范学院 文史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再谈教育实习

郭治锋

(天水师范学院 文史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实习组织过程粗疏和实习指导活动缺失两方面。改进今后的教育实习,除了悉心组织,完善教育实习的各个细节,加强指导,保证实习生能够得到有效的帮助之外,还要控制规模,使有限的教育实习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教育实习;改进措施;悉心组织;有效指导;控制规模

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我国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历来存在较多问题。2002年,笔者曾撰文专门做过一些探讨[1],但当年提出的问题多年来不仅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反而随着近年来实习生人数的不断膨胀等一系列新情况的出现,使得各师范院校尤其是地方性师范院校在组织教育实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更多。基于此,本文再做讨论。

一、目前教育实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综合近年来各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普遍存在以下两个最突出的问题。

(一)实习组织过程粗疏

高等师范院校招生人数的急剧扩增给教育实习工作的组织带来了新的困难。尽管各学校开展实习的方式不完全相同,有的还进行了一些积极的变革,尝试了一些新的模式,但不论是由各二级学院自行负责还是全校统一综合编队,也不论是继续沿用传统的六周、八周的集中实习还是采用这些年越来越被推广的为期半年的顶岗支教实习,与十年前相比,在实习的具体组织中都显得粗疏,这表现在实习学校的联系、实习学生的编排、指导教师的派遣以及实习过程的检查、实习结果的鉴定等诸多方面。

以实习学校的联系为例,高师院校为了将与年俱增的实习学生全部分派下去,不少院校在开辟新的实习场地时便很难全面顾及学生的专业实际和实习学校的具体情况。于是,本该教中学的,却被派往小学;本当实习语文课程的,却被安排了历史、品德乃至数学、外语、音乐、美术;本来只能承接一、二十名实习生的学校却被安排了二、三十名甚至更多的实习生。这种情况,不只表现在传统的集中编队实习中,也存在于逐渐兴起的顶岗支教实习中。这种“顶岗”、“支教”的实习方式,原本是为帮助解决某些学校教师紧缺的问题而实施的,但事实往往是实习生到了实习学校后却发现无“岗”可“顶”、无“教”可“支”。 其原因在于这些学校语文、数学等主干课程的教师本来就已充足,于是大量的实习生被安排去教实习学校一向可开可不开的“副课”,或者安排做学校的勤杂工或学区、教育局的临时工。历时半年之久的实习,往往只是成为师范生了解基层教育现状的一种“见习”或者体验农村学校艰苦生活的一种锻炼,而与他们专业方向相一致的教学实习大多没能成为这一过程的主要活动。

实习学校的联系是实习组织过程中一个最关键的环节,这项工作的不周可能会导致实习中一系列工作的低效乃至失败。例如就实习前的集中培训而言,如果实习生对实习课程、实习年级甚至实习学校等基本信息缺乏,那么这种培训就会显得很盲目,缺乏针对性,实习效果也就难以保证。

(二)实习指导活动缺失

教育实习是一门实践教学的课程,对于实习生来说,虽然他们的实习内容就是普通教师的基本教学工作,但他们的身份还是学生,他们所做的工作还不是独立的教育教学实践,而仍属于大学学业的一部分,所以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和学校以往的课程一样,也应有专门的指导教师;另外,由于这种实地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教学活动,其结果不只关乎实习生自己的专业发展,而且还关乎实习对象即中小学生的一生成长。因此,为使实习取得尽可能好的效果,教育实习的过程就更需要有教师的指导与参与。但事实上,随着实习生人数的不断膨胀和能够派遣的实习指导教师越来越少,一名指导教师往往对应的二三十名甚至更多的来自于不同专业的实习生,在传统的集中编队实习方式中是如此,在自主分散实习和顶岗支教实习中,情况就更差。由于师生比例失衡,又有专业隔阂,所以指导教师必做的指导备课、组织预教、审查教案、听课评课、检查作业批改等这些工作很难落实。因此,不论哪种实习,近年来学校抽调的“指导”教师,大多只能起到“管理”或“联络”的作用,而对实习生的业务指导大多数处于空白状态。

本来,教育实习中对实习生的业务指导还有实习学校的教师。这些与实习生有着直接对应关系的原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以及其他一些与实习生有着较多联系的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中小学教育教学经验,也更为关注实习生的实习效果,特别是其中的优秀教师,所以由他们来做实习生的指导教师,也许比高师院校所派来的教师更为得力。但是,由于这些教师与实习生不是天然的师生关系,虽然他们也承担着指导实习生的任务,但与实习生之间总是保持着一种礼节性的客套与隔阂,因而指导关系相对松散。另外,有些学校,尤其是部分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本来就不太好,一旦实习开始,相关教师便将自己的工作全部交给实习生,既不给实习生做观摩示范课,也很少去评课。总之,在整个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实习生从实习学校那儿获得的有效指导也很欠缺。

二、对改进今后教育实习的几点意见

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明确提出, 要“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2];有关专家也呼吁要“建立师范生教学实践标准”。[3]近年来教育实习出现的滑坡现象,既有实习生人数不断增长的客观原因,也有师范院校和实习学校对实习工作重视度不够的主观原因。但是,学生永远是学校赖以存在的基础,“教师培养的重要环节在于师范生的教学实践环节”。[3]所以,不论教育实习面临多大的困难,相关学校和参与人员一定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并设身处地的为实习生服务,这样才能长期保证高师院校的实习质量。根据笔者多年来参加实习工作的体会,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改进意见:

(一)悉心组织,完善教育实习的各个细节

教育实习是一项涉及面广、构成环节众多的工作,需要认真组织,规范管理。实习前,要对整个实习过程做出科学合理、严密周到的规划部署;实习中,要对所有实习点上的情况能够全面掌控并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实习后,要对实习的效果做出及时准确的反馈总结。针对这些年教育实习组织当中暴露出来的一些普遍问题,应特别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实习学校的联系要周密、细致。首先是实习学校的层级问题。虽然随着近年来就业形势的变化,有越来越多的本科师范生毕业后做了小学教师,但我们还是主张本科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除“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以外的其他各专业都应安排在中学。原因是,不论来自老牌“师范大学”的实习生,还是来自从师专升级的“(师范)学院”的实习生,他们至今都是当作中学教师来培养。他们在校期间所学习的课程一般只限定于中学阶段,他们毕业时所获得的教师资格证还是“高级中学教师”。既然培养目标是中学教师,那作为整个培养过程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一个环节的教育实习,当然只能是安排在中学。况且,不同学段的教育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并不是能教中学的就能教小学。其次是对已经确定的每一所实习学校将要接纳的实习人数、实习年级、实习科目、实习教学进度以及实习生的食宿安排等,都要严格落实,做到科学合理、符合要求和信息准确。

二是要对实习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形成规范的工作制度。教育实习的每一个环节都应有制度上的保证。二级学院或教学系,作为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的基本单位,每次实习前,都要专门召开有全体实习生和相关教师参加的实习动员大会;学生进入实习学校后,学校教务部门、二级学院除了安排一般的例行检查以外,还可抽调部分领导和教师组成专门的督导团分赴各实习点采取听课等方式对实习过程进行调研和指导;实习结束后,在实习生个人及小组总结的基础上,也应召开以二级学院或教学系为单位的实习总结大会,并分派优秀实习生给下一届同学作实习报告。除此之外,对实习生和指导教师就上课、听课、说课、预教、评课的组织次数、教案的编写与审批、实习总结的撰写、实习成绩的鉴定与评定等方面都应制定出规范化的制度。

(二)加强指导,保证实习生能够得到有效的帮助

主要是要提高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指导水平。以往那种不论是师范院校派出的领队教师还是实习生所在学校的原任课教师和班主任“都认为自己在实习中的作用有限,并且双方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4]的状况必须改变。针对大多数高师院校教师对基础教育并不了解和中小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些偏低”[5]的实际,要做好两项工作:

一是高师院校指导教师的选拔和培训。不能像以往那样能派出谁便是谁,而是要选拔综合素质过硬且对基础教育有较多关注的教师;如果这样的教师人数不够,就要对其他选派的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二是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选择与聘任。不能按过去那样等实习生到了实习学校后碰上谁便是谁,而是要有所选择,可以在实习生所对应的原任课教师之外,将该校的部分教学骨干特别是大家公认的学科带头人也聘请过来,由师范院校发给聘书并付给酬金,请他们为实习生做示范课、举办讲座、听课评课,参与实习生的各项活动。这样,就可使实习生得到切实有效的帮助,也为实习生的实习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控制规模,使有限的教育实习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当前我国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诸多困难,其实很大程度都缘于实习生人数过多。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相比,近年来各高师院校每届需要安排的实习人数都是当年的三倍左右,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和实习经费等教育实习资源却并没有同比例地增长。为此,研究教育实习的改进,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减少实习生人数,使教育实习的规模得到控制。

目前,我国高师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呈现多样化。有统计表明,“每年我国教师培养数量和就业数量之间的比例大概是90万和30万”。[3]既然大部分的师范生将来不做教师,并且师范院校也不能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实习岗位等各种实习条件,那么也就无须组织所有的学生都去参加教育实习。为此设想:今后的教育实习,尤其是集中统一组织的编队实习、顶岗实习,不必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去参加,而是根据实习岗位的联系情况和学生的个人意愿,只抽调一部分学生特别是那些专业素质良好且立志做中小学教师的学生到实习学校去,其他学生则采取自主分散实习或在校模拟实习的方式。因此,高师院校应缩小集中统一组织的实习规模,使那些真正愿意当教师并且有可能成为优秀教师的学生享受较为充裕的实习资源,得到相对充分的专业训练,这才是今天师范院校教师职前教育的应尽职责。当然,为保证教育的公平,对于那些不能参加现场实习的学生,高师院校也要给予积极的关照,或者通过组织观看经典课堂教学录像、请优秀中学教师上观摩课、开展微格教学训练等方式,使他们也得到尽可能多的关于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学习和训练;或者根据其个人实际需要,组织开展其他类别的专业学习或实践训练。虽然区别对待,但对每一位学生而言,其实际收效也许不比以往的教育实习差。

[1] 郭治锋.谈教育实习[J].青海师专学报,2002,(3):118-119.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中国教育报,2010-7-30(1).

[3] 朱旭东.教师教育标准体系的建立:未来教师教育的方向[J].教育研究,2010,(6):30-36.

[4] 王芳,卢乃桂.教育实习中的“三角关系”探析[J].教育科学,2010,(4):40-45.

[5] 张天保,史宁中.一流教师 一流教育[J].教育研究,2010,(7):51-57.

G650

A

1671-1351(2011)03-0135-03

2011-03-11

郭治锋(1965-),男,甘肃环县人,天水师范学院文史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 马旭光〕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实习生院校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地方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活动课程化探索
浅谈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的选择
浅谈心电图医学实习生带教体会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