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社会控制角度看食品安全问题

2011-08-15卢文娟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社会转型食品

卢文娟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北京 100872)

从社会控制角度看食品安全问题

卢文娟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北京 100872)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引发了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全球化、信息化也使得食品安全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它不仅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还关系着社会秩序的稳定,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重要相关。文章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以社会控制为切入点,将食品安全问题置于中国社会转型和全球信息社会背景之下进行考察,以期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供思路。

食品安全;社会控制;社会转型;公共危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被揭露,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对于食品安全都日益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和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体现了我国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对于食品安全的研究最初是在自然科学领域展开的,之后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作为社会学和公共性的问题被提出,对于它的研究也跳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社会科学领域开始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考察、解读和分析。

本文以社会控制为切入点,在中国社会转型与全球信息社会的背景之下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思考。社会控制,指的是社会运用各种手段与措施,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指导,调节社会关系,使人们遵守社会规范,建立和维持社会秩序的过程。社会控制一词作为一个社会学术语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斯提出的,他认为社会在结构简单的前现代社会存在一种“自然的秩序”,即不需要人为干预社会就可以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与稳定,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变迁,这种自然秩序逐渐失效,需要人为干预,通过社会控制,限制人们的欲望,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才能够实现社会秩序稳定。社会控制能够规定社会成员的角色地位和与之相应的权利义务,协调各种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有序,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因此,社会控制力减弱就有可能使得社会处于失范的状态下,各种社会问题就会频繁发生。现代社会风险的加大以及我国社会发展转型都使得社会控制难度的加大,都为食品安全事件的产生与爆发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1 现代社会风险加大社会控制难度增加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指在《风险社会》中指出“现代性正从古典工业社会的轮廓中脱颖而出,正在形成一种崭新的形式——(工业的)‘风险社会’”。风险社会是现代性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不同于前一状态的新特征[1]。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社会变迁和结构转型,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风险。与传统社会里风险主要来自于自然风险不同,现代社会的风险主要来自于人本身,包括人的决策和行为,增加了社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使得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如果不能很好地管理、应对信息,就可能会导致某些特殊性的、局部性的突发事件转变为普遍性的全局性的社会灾难。工业革命促进了食品生产标准化及物流全球化,工业标准化促进了食品生产规模化及消费空间向全球扩展。现代技术例如基因技术、发酵保鲜技术、添加剂等等,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但是它们在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食品的时候同时也为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留下了隐患。现代技术在食品生产上的运用有可能会导致食物营养成分改变、食物中毒、致癌等后果。例如“苏丹红”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近年来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食品安全等突发事件都体现了现代社会风险的加大。现代社会社会分工日益发达,人们的社会活动空间逐渐扩大,人与人之间、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也越来越复杂,不可控的因素越来越多,各种突发性事件经常发生。而且现代社会的碎片化、个人化、复杂性特征也增加了社会控制的困难,加之以食品安全问题种类多样,直接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具有潜在性和隐藏性的特点,这也使得对食品生产与流通的社会控制尤为重要。

2 中国社会转型对社会控制提出的新要求

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通常来讲,物质技术层面变化最快,制度层面次之,最后观念层面才真正发生变化,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个部分之间的差距与错位,进而诱发各种社会控制问题”[2],社会控制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和困难的挑战。

首先是社会控制模式的转变。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社会控制主要是通过单位制实现的,在单位制下,社会的许多功能都是由单位来承担的,社会控制相对来说比较严密。当时食物比较缺乏,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也不像现代社会那么高,再加上食品生产和流通都处在国家的监控之下,因而食品安全问题并不突出。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单位制逐渐瓦解,由单位承担的许多功能回归于社会,单位制为主的社会控制方式的职能和作用不断减弱,越来越多的人游离于单位制之外。国家对于食品生产与流通的控制力相对来说下降了。其次是社会结构的变动。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加快,社会的流动性和开放性逐渐增强,新的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各社会阶层和利益团体间的矛盾和冲突也日益加深。再有就是新的社会规范尚未形成。社会转型破坏了原有的社会规范,尤其是道德规范,然而新的社会规范仍处在不断完善的阶段,这时就容易产生社会示范。涂尔干认为社会从机械团结到有机团结的转变过程中会产生现代社会失范,失范是暂时的规则匮乏状态。现代社会主要采取法律规范来控制、指导人们的行为来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然而当法律的不健全以及人们对于法律的认可度不高的时候,社会控制就会变得很困难。某些人就会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之上,做出危害社会的行为。

表现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就是食品生产经营者行为受到社会约束力小,经营者只为追求经济利益,不惜降低生产成本而使用对人体有害的材料。企业经营者自我管理能力不足,没有明确自身的角色地位和规范,不能够履行自己相应的义务,社会对于企业的监控能力弱小,这些给食品生产与流通带来了安全隐患。

3 从社会控制出发保障食品安全

在社会转型和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我国社会控制面临着新的挑战。食品安全问题也已经成为社会性、世界性的问题,确保食品安全既是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权的要求,也是合理加强社会控制的重要内容。社会控制减弱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一个重要社会因素。现代社会的食品安全呼唤合理的新的社会控制手段和力量。

首先是社会控制的主体的问题。社会控制需要依靠社会组织体系的行动的实现。政府是最重要的社会组织之一,在处理食品安全的问题上仍然是以政府为主体,因为政府具有权威性、合法性和强制性,它代表的是超越个人利益的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能够短时间集中各种资源,做出强有力的决策。因此作为社会控制主体之一的政府必须要明确自身的职责和角色地位,在社会转型时期更应如此。在食品安全的监管上,政府部门系统的条块分割状态使得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与处理往往滞后,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的时候政府权威部门往往很难准确、迅速地引导和应对突发紧急情况。部门系统的条块分割状态严重影响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无法对具体问题形成一个闭合的信息沟通环,一旦某个规制环节发现问题,也无法及时通知到其他部门。因此,政府部门在加强外部监管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内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建立资源监测和数据共享机制,统一编码规则、传输格式以及接口规范。妥善处理食品信息数据的兼容和接口问题,使行政监管体系应与食品行业信息化协调发展,使食品行业安全信息在食品行业供应链的各环节得以及时、准确搜集和整理分析,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使政府能够及时获得有效的食品安全信息,从而形成良善的监控机制和反馈机制。

其次,社会控制的方式上,推进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的结合。正式控制指的是法律法规等、纪律等具有明确规定的法律条文和规章制度。与之对于的是非正式控制,即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在现代社会,社会流动性和匿名性增大,初级群体逐渐瓦解,以传统风俗习惯与道德规范为代表的非正式控制方式产生的作用越来越小,社会日益需要依靠以法律为基础的正式控制手段。在食品安全的法律与标准的制定上,我国仍然存在缺失与滞后的情况。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和标准,我国最近几年才制定的几部比较重要的法律,在标准的制定上也缺乏具有国家影响力的标准、认证和检测的品牌。因此需要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以及与之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加强社会控制力,为避免食品安全危机提供制度性保障。“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是实现公共性的重要手段,在新公共性格局中,社会力量将成为保护公共利益的重要武器。[3]”在加强社会正式控制方式作用的同时也需要考量非正式控制的力量,非正式控制手段是正式控制手段的有效补充。遏制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形成社会新风尚,食品经营者也应该遵守职业道德,将守法经营、诚信为本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

再有,科学技术与社会控制的关系。合理地运用科学技术能够为加强社会控制提供帮助。这里包涵两点含义:一是社会利用科技对社会进行合理控制,二是过度依靠科学技术会造成社会异化,形成社会危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巨大便利,创造更多财富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潜在风险,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对人本身也造成了伤害。在食品安全领域,我们也可以看到知识和权力的结合,相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获得的信息往往是破碎的、片面的,拥有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并不足以获得完整的可靠的认识,相对的,食品经营者就利用消费者这方面知识的缺乏而掌握某种话语权力。因此,为实现食品安全需要利用科学技术对社会进行有效控制,在依靠科学技术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避免科学技术为不法分子所利用。

[1]贾玉娇.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透视及反思——风险社会视角下的社会学思考[J].兰州学刊,2008,(4):102-106.

[2]郑杭生,洪大用.中国转型期的社会安全隐患与对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5):2-9.

[3]郭星华.健全公共安全应急反应机制势在必行[J].人民论坛,2005,(12):48-50.

Review of the Chinese Food Safety System from SocialControl

LUWen-juan
(DepartmentofSociology,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China)

Repeatedly occurring food safety affairsmake food security becomean attention focus,which turns into aworld issue because of itsglob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alization.Food fluctuation has great influence on people’s health and safety and the economics、politics、society and culture.Thispassage studyshow to solve thisques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global information from the view of sociology and social control.

food safety;social control;social transformation;public crisis

TS201.6

B

1671-0142(2011)05-0007-03

卢文娟(1990-),女,江西南康人.

(责任编辑 刘 红)

猜你喜欢

社会转型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战后台湾如何从农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
现象级“老炮儿”折射社会转型之惑
危险食品
土地改革与农村社会转型——以1949年至1952年湖南省攸县为个案
社会转型与释宪机制的构建——转型期二元释宪机制的证立与基本架构
社会转型环境对“小产权房”购买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