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群机理研究①

2011-08-15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王春艳

中国商论 2011年29期
关键词:密集型知识型生产性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王春艳

1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群的理论梳理

Miles et al(1995)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定义为:“依赖于专业知识的私营企业或组织,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介产品或服务。[1]从产业形态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nowledge 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KIBS)主要包括诸如信息服务、商业服务、金融保险业等,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核心和高端部分。它与传统制造业在服务方式、过程及内容层面存在根本差异,魏江等(2007)认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具有“四高”特征,即高知识、高技术、高互动以及高创新。[2]知识型密集型服务业所具有的这些新特征与知识经济所主导的以知识要素为核心的生产范式实现了契合,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也改变了传统服务业在传统产业社会分工的从属地位,世界产业经济也逐步从以产品制造和销售为核心的产品经济进入以提供智力服务为核心的服务经济时代。

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依托于高科技产业的集群趋势,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也逐步走向积聚,这一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愈加明显。Scott(1988)的研究发现,新柔性集聚区域主要建立在三大主要的产业部门:重获新生的工艺和设计密集型产业(主要为最终消费生产产品),高技术产业,服务性产业(主要为商业性服务企业)。[3]但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集群并不同于生产性产业的集群。对于生产性产业尤其是制造业集群,其集群的动力在于同一区域内的聚集可以共同分担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分享区域内的社会公共福利;同时,大量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一起,搭建起服务企业与生产企业的合作平台,缩短了生产性企业之间的空间距离,为群内企业提供了各种正式和非正式交流的机会,促进生产技术和知识在群内的传播,带动非熟练工人掌握技能的速度。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以提供“知识创新”或者“问题解决方案”作为主要的服务方式,空间距离通常不会制造他们与生产性企业的合作成本,相反他们完全可以实现与制造业的“超空间”的合作,近年来也出现了许多类似于“虚拟集群”的合作形态。但是,知识型企业的生产具有很强的“累积性”效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鉴及把握趋势对于知识型企业来说就是生命线,所以知识密集型企业越来越多的选择了与制造业的聚集耦合,同时也选择了产业自身的聚集。基于知识经济的进一步深化,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空间联结和区域集群成为现代服务业理论研究的普遍主题。

2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群的驱动因素

对于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区域内聚集的动因分析中,依据Lundvall的观点,产业集群本质上是一个“交互作用学习”和“用户-生产关联”的概念。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集群既有通过产业内部企业的相互学习,提高产业自身成长的动机;同时,也是知识密集型企业服务市场客观上要求知识服务要嵌入生产性企业内部,与生产性企业实现耦合的客观需要。

2.1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群是群内“集体学习过程”

对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集群动因,Henry(1999)认为:“来自距离最小化的交易成本节约不足以解释高附加值和知识密集型集群活动的持续增长;相反,对这些企业举足轻重的是获取当地化和相对不流动的缄默知识以及知识外溢。”[4]李红在对国内外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也肯定了“集体学习过程”作为支持KIBS集聚驱动力的可能作用。[5]以上观点的形成逻辑在于,知识型企业产品的“无形性”特征是可以超越地理空间所形成的运输成本,但是其生产产品品质的创新性要求却离不开“知识的累积性”,尤其是模仿基础上的二次创新几乎是每一个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必要生产步骤。然而,并非是所有知识都是以“编码”的形式存在,更多的知识是隐性知识,存在于拥有者和获取者的互动中的溢出和吸收。因此,对于隐性知识的集体学习需要驱动了知识密集型企业的聚集,积聚的过程也是企业之间的“集体学习过程”。

2.2 知识型服务业的集群是“知识型服务企业”与“生产性企业”的耦合过程

在传统服务业与生产性企业的关系中,服务业是不嵌入到生产性企业的价值链之中,或者说服务业并非是生产性企业生产流程的固定生产环节。即使在制造业集群区域内也必然会出现传统服务业的集群,但是传统服务业的集群更多的是体现了空间的“积聚”,它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承接生产性企业出于节省成本需要所剥离出来的某些生产环节,例如物流等。但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的空间上聚集则更多的是以“嵌入式”的方式与生产性企业实现耦合。这是因为,服务企业的知识产品与生产性企业的生产需要之间必须实现匹配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同时,知识要素的应用也无法像传统的生产要素以“标准化”的方式加以应用,它往往需要内化于使用者的知识架构之中才能发挥作用。这就要求合作双方在知识的生产、使用、流转中密切一体,因此,“知识型服务企业”与“生产性企业”的耦合也是知识型服务业集群的最为常见的载体形式。

2.3 后工业社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群的实现范式

Czarnitzki and Spielkamp(2003)把KIBS企业与制造业企业或其他服务业互动过程中的功能区分为3类:KIBS直接为制造业或服务部门提供服务或者信息(知识提供);KIBS从其他途径购买知识或从制造业购买设备和商品,为向客户企业提供服务作好准备(知识购买);KIBS把产品和服务的补充知识或服务提供给制造业及其他服务部门(合作创新)。[6]出于在服务中的不同功能体现,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不同的关系中会承担不同的角色,也就形成了不同的集群实现范式。概括而言,包括单核式、项目式、联盟式。

2.3.1 单核式

单核式是指群内各结点企业所形成的关系网络中某个知识型服务企业处于绝对的中心地位,该企业是群内相似产品生产标准的制定者。居于群核心地位的知识型企业通常是通过源创新的知识生产来垄断市场份额,同时其在产品上所具有的垄断地位也让其在产品价格的定价上处于统治地位。群内的同类型服务企业及生产性企业在与核心企业的关系网络中则处于从属地位,更由于其弱势地位而丧失了大部分的议价能力,从合作者而变成了核心服务企业产品的消费者。对于群内的同类型企业而言,在产业聚集中更多的是通过二次创新或模仿学习来抢占核心企业所不愿涉足的低价值领域市场,并于制造型企业一起围绕核心服务企业构建自己的产品供给价值体系。

2.3.2 项目式

项目式,也称外包式,在传统服务业中也较为常见,指的是制造业对企业非生产性流程通过协议的形式交付专业性的服务公司完成。采取这种形式的合作项目通常不涉及制造企业的核心知识系统,因而对知识的创新性要求较低。在实践中,知识型服务企业通常会通过市场、人力资源引进、购买设备等方式来完成知识储备,以此为制造企业提供常规性的知识服务。项目式的合作方式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具有超强的适用性。通过特定项目把不同的企业主体需求联结,建立起广泛的正式或非正式,直接或间接的合作关系,在相互的协同中实现知识的群内溢出和知识共享。在市场不确定性越来越强、市场风险日益显著的高科技产业发展趋势中,基于项目合作所结成的合作网络可以大幅降低或规避群内企业交易风险和降低交易成本。

2.3.3 联盟式

联盟式是近年来知识型服务企业与制造业集群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也是产业集群中知识溢出和吸收最为深入的合作范式。联盟式的合作通常是制造型企业就其战略核心价值业务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展开互补式投资合作。在合作中,二者共同承担合作创新所可能产生的风险。有学者认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通过与生产性企业建立起战略性的创新共同体,参与生产性企业的创新活动,在高科技产业创新活动中实际担当了桥梁的作用。它一方面为集群内核心价值链上企业带来了外部新知识,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引导企业进行内部创新,提供更高质量创新平台,并直接为高科技企业的价值实现发挥作用。

该种合作方式与其他两种范式的区别在于联盟式合作往往是一种战略性的长期合作,合作双方在合作中形成共同的利益统一体。

[1] MILES I,et al.Knowledge-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suser,carriers and sources of innovation[R].European Innovation Monitoring System Publication No.15,1995.

[2] 魏江,陶颜,王琳.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概念与分类研究[EBOL].http://www.cma.zju.edu.cn/weijiang/Article_Show asp? Article ID=121.2007-02-27.

[3] SCOTT A J.Flexible production system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the rise of new industrial spaces in North American and Western Europ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1988(12):171-186.

[4] PINCH S,HENRY A.Paul Krugman’s geographical economics,industrial clustering and the British motor sport industry[J].Regional Studies,1999.

[5] 李红.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群研究述评[J].科学管理研究,2005.

[6] CZARNITZKI D,SPIELKAMP A.Business services in ger-many:bridges for innovation[J].Service Industrial Journal,2003.

猜你喜欢

密集型知识型生产性
知识型员工的绩效管理研究
密集型快速冷却技术在热轧带钢生产线的应用
基于“工匠精神”的高校生产性实训策略探讨——以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例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欧盟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经济贡献及对我国的启示
密集型自动化立体仓库解析
中美专利密集型产业研究结果及分析
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初探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中国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