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是语文教学的活化剂

2011-08-15

中小学电教 2011年9期
关键词:笋芽赵州桥瀑布

(伊通满族自治县景台镇九年制学校,吉林伊通 130700)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不断走进语文课堂,使原本沉默的语文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学活动大放异彩,实现了语文教学前所未有的优化。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运用多媒体手段,学生兴趣盎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对学习内容却兴趣不浓。因而,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学《笋芽儿》一课,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了解竹笋的生长过程中,学习笋芽儿冲破一切阻力茁壮成长的精神。上课开始,教师首先播放一段竹林景观的录像。先将青翠欲滴的竹叶展现在学生面前,再将镜头逐渐聚在竹笋上,使学生感知竹笋的形、色、神。此时及时提问:笋芽儿是怎样成长为竹子的?需要哪些生长条件?以此引导学生思考,拉开了学习的序幕。接下来教师可边讲故事,边放“雨声”、“雷声”的录音,边投影各种情景:如笋芽儿扭动、向上钻、脱壳、成长、小草摇动以及雨景、桃红柳绿、太阳出来等等。这样,学生如置身于大自然中,随着文中各种人物的出现,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了课文。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乐学情境

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对环境进行选择加工,创设所需的乐学情境,让他们在逼真的情境中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如:在教学《瀑布》一文时,由于大多数学生从未见过瀑布,无法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意境,可利用录音朗读加配乐,把远听瀑布似浪涛、似松涛的感觉表现出来,利用瀑布录像片的精彩画面,使学生感知近看瀑布“像一条白带悬挂在千丈青山”的气派,以及瀑布脚下水珠飞泻的情景。学生们仿佛沐浴在千丈瀑布激起的“如烟、如雾、如尘”的水气中。学生既体会到了诗文的语言美,又感到了瀑布的景色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油然而生,心中有说不尽的喜悦。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利用常规教学手段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时我们可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色、声、动感的优势,对其进行有效的突破。例如:教学《赵州桥》一课,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为什么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创举。要想解决这个难点,必须使学生懂得赵州桥结构的独特作用。由于学生对建筑学方面的知识比较陌生,可以通过一幅赵州桥的剖面投影片向学生讲解,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这种设计的作用是什么,再出示赵州桥面的投影片,请学生到前面指图讲解,这样可以加深印象,使理解更加深刻。此时,再让学生解释“创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赵州桥的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创举,难点自然而解。

四、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说写能力

低年级的写话教学,是学生初识作文的起步。如果不把握好这个时机,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这样就为以后的作文教学设置了障碍,使教学陷入被动。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通过欣赏录像、欣赏范文、模仿修改、互相传阅等形式,让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气氛活跃,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丰富了写作素材,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提高说写能力。

五、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必须贯穿于语言训练之中。但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会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现象。使用多媒体的刺激引导,会开启学生思维闸门。如:《翠鸟》一文第三自然段写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会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的关键句子。此时使用多媒体手段,演示翠鸟叼鱼的情景,学生如同置身于美妙的境界之中,学生便会茅塞顿开。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独特优势使学生在接受信息过程中,由眼、耳、脑、口等多种感官协调进行思维加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笋芽赵州桥瀑布
瀑布之下
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以《赵州桥》一课为例谈阅读教学的实施
笋芽儿,你真幸福
笋芽儿,你真幸福
3D打印“赵州桥”在天津落成创三项世界纪录
瀑布
笋芽儿
《笋芽儿》教学设计
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