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1-08-15李丹

中小学电教 2011年9期
关键词:形象思维春雨草原

☆李丹

(辽源市西安区实验小学,吉林辽源 136201)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出自名家之手,是学生学习的极好材料。课程改革提出,语文教学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用教材教什么则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许多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运用信息技术资源辅助语文教学,可以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真实的、具有感染力的感性材料,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建立作者、学生、教师情感沟通的桥梁;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和情感的熏陶,有利于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思维的意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图片、图像、动画、声音等是丰富多彩的。而小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事物又极其感兴趣。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头脑中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不够完备,他们还不善于根据文中描写的情境形成相对应的画面,缺乏联想和合理的想象,因此,也就不能准确地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在语文课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将一些离现实生活比较遥远的事物,通过多媒体再现生动的画面,为学生建立起思维的桥梁,使学生深刻领会文章描写的情景,正确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得到启迪,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且丰富头脑中知识的储备,促进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

如:教学《草原》时,由于草原距离城市孩子们生活的环境很远,所以,对于文中描写到的草原美景,孩子们不容易一下子就走入其中。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再现草原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那如诗如画般的情境,再加上草原人民那粗犷悠扬的马头琴乐曲,强烈的视听震撼把孩子们一下拉进了充满无限乐趣的草原,并陶醉在草原美景中。然后,再让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作者对话,感悟语言的精妙,体会草原的风光美,进一步升华为对草原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又如:执教《火烧云》一课,课伊始,笔者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大屏幕上出现火烧云的美景,那形态名异、色彩分层的火烧云映红了天边,也映红了孩子们的脸庞。随后,笔者再让孩子们欣赏女作家萧红写的《火烧云》。整节课,孩子们都沉醉在多媒体渲染的氛围中,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中。但是,这种情境的创设必须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为原则,不能束缚和替代学生的思维过程。小学高年级就不宜使用更多直白的画面,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样不利于学生形象思维、想象能力的发展。

二、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思维的桥梁

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有围绕教学目标而确立的重点,更有学生不易理解的难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四十分钟进行教学,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谓的重点和难点也就是学生容易受到思维障碍之处。所以,在教学中发挥多媒体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用以辅助语文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搭建思维的桥梁,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不断地提高其想象思维能力。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文中作者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举实例等多种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地球母亲的美丽可爱,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意在呼唤我们要保护地球母亲,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但是地球到底有多大,在茫茫宇宙中,它会有多渺小?孩子们看不见,摸不着,文中单纯的数字叠加,仍然无法让孩子们感受到。于是,笔者在网络上找到了宇宙空间图片,有关银河系、太阳系的动画图像等在课上演示。

在浩渺宇宙中,太阳系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一颗披着水蓝色纱衣的星球便是我们的地球母亲。学生们边看边感叹:地球太美了,地球太渺小了,地球母亲太需要我们去爱护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更直观地理解了文中说明的数据,体会了文中语言文字的含义,难点突破水到渠成。

又如:教学《北京亮起来了》一课时,作者感叹“北京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但孩子们的理解仅限于字面,体会不够深刻,只有让孩子们的眼睛也亮起来,那他们才算是真正走进了文本。笔者借助多媒体再现北京夜景:各种彩灯交相辉映,把北京变成一座不夜城,那灯是闪烁的,那光是流动的,流到孩子们的眼睛里,更点亮了孩子的心,孩子们对首都北京的爱便悠然而生。

三、利用信息技术,夯实读写的基点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读写结合是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重要的教学原则之一。读是理解和吸收,写是表达和运用,二者相得益彰。但是读与写之间必须有思维能力作为基础。虽然有了丰富的阅读积累,但是缺乏足够的思维能力(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也很难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所以,我们必须积极发现小语教材中蕴藏着的极其丰富的读写结合资源,并让信息技术为之插上翅膀,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定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如:在教学《找春天》时,当孩子们读到“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时,琅琅上口却意犹未尽。笔者抓住这一契机,让孩子们仔细观察春景图,并且提出问题:“春天还会出现在哪儿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有的写道:她在田野里伸懒腰,在冰山脚下听音乐;她在小河里跑啊跑,在高高的山顶跳啊跳;她在草芽尖上打着滚,在白云端上睡午觉……

再如:《雷雨》一文,文字精炼,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教学时,笔者将看图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感受夏季雷雨的特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层次清晰,是一篇很好的仿写例文。于是笔者利用多媒体展现春雨的画面,清晰地画面再现出了春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色。蒙蒙的春雨滋润着万物,也激起了孩子们写的欲望,孩子们个个写得都很精彩,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孩子们有的写到:沙沙沙,沙沙沙……春姑娘真不小心,辛辛苦苦纺出的雨线都掉落到了人间。春雨好似一个个小精灵,滋润着世间万物。小鸟们都好像不太爱洗澡似的,连忙躲回了家;行人们撑起伞,就像一个个会走动的大蘑菇;玉米地里,一棵棵玉米苗正贪婪地吮吸着春雨姐姐赐予它们的那香甜的甘露;小花、小草站在雨中,正和春雨姐姐玩捉迷藏呢!

渐渐地,渐渐地,不知不觉间,雨小了。

天空放晴了,打开窗子,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令人心旷神怡。

经过春雨的这番沐浴,花更艳、更香了,草更绿了,远处的风景更美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发挥着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帮助教师教教材,引导学生学教材。但是它终归是语文教学中的辅助教学手段,我们只有认真地钻研教材,正确理解和运用信息技术,找准契合点,才能使其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猜你喜欢

形象思维春雨草原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形象思维中疏与密的处理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春雨
春雨
可可托海的草原
形象思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