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中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2011-08-15肖跃红刘洪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1期
关键词:义诊中医药人才

肖跃红 刘洪波

如何提高中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肖跃红 刘洪波

为了提高中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中医职业教育必须深化改革。对中医职业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从培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临床实操能力、中医思维能力、人文综合能力等方面着手,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符合中医自身规律的人才培养选拔机制,对如何提高中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探讨。

中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中医教育学

中医职业教育是发展中医事业的基础, 而教育的关键在于人才和学术。中医事业能否振兴与发展, 能否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关键取决于中医学术的进步与中医人才素质的提高,归根到底就是人才培养。培养一批什么样的中医人才? 培养一种什么样结构的中医人才群体?直接关系到中医的前途和发展。只有培养和造就一批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的中医药人才群体,才能进一步发展学术,中医事业才能兴旺发达、代代传承。为此,中医职业教育必须深化改革。

1 重视中医实用型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出现了超常规的发展趋势,许多院校在追求多学科发展的过程中一味追求规模,逐渐淡化了原有的中医药特色。

中医药院校的专业设置从30年前仅有中医、中药、针灸等几个专业及专业方向,扩展到涵盖医、理、工、管、文、农、法7个学科门类的180余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相当一部分地方高等中医药院校非中医药专业的在校人数甚至已经超过了中医药专业的在校人数。

面对高等中医药院校规模的快速增长,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范昕建认为,中医药发展的根本是培养和造就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高等中医药院校只有围绕这一特色进行强化,才能更好地创建一流大学。高等职业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特点是培养具有中医药行业应用背景的高级专门人才,而优秀中医药人才的特色主要是重经典、通人文、基础坚实、中医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如果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创一流的方向上步入了学科求全、规模求大、层次求高、体系求全的误区,反而会失去自己的办学特色与主要服务层面。

2 与时俱进培养中医人才

人才观是指关于人才的本质及其发展成长规律的基本观点。在进行人才培养、教育、使用、考核、引进等方面工作中,都受到人才观的一定影响。社会的人才观影响中医药教育观。

当前,社会上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层次提高,范围扩大。社会对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存在求全责备的现象,比如认为中医博士、硕士这样的高级人才,就应该手段高超、个个能开方看病、药到病除。岂不知中医药学是一个需要反复实践、反复临床的经验性很强的学科,人才成长有特殊的规律,需要特殊的环境,不可能在院校教育中解决终身精进术业的问题。还有,社会对中医药人才需求范围扩大,中医药毕业生不可能都进医院、进药厂,也要进社区、进农村,甚至进美容院、足疗馆;而且随着中医保健业的发展,中医药技术性人才进入服务产业的比例还会越来越高。只有进政府部门、进医院才算就业的观点要改变,所以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3 用中医思维培养优秀中医人才

高等中医教育者要牢固确立并坚守中医思维,教学中首先培养中医大学生的中医思维,让中医大学生牢固掌握中医学理论,熟谙中医学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才能培养出这个时代具有坚定的中医信念和较高的中医思维能力、临床水平的优秀中医.

3.1 坚守中医思维 坚持不西化 没有中医思维,就没有中医。高等中医教育者没有中医思维,就办不好高等中医教育。因此高等中医教育者首先要坚定中医信念,传道授业坚持做到四个不西化,即思维不西化,教学不西化,临床不西化,科研不西化。校园中要建设营造传统文化和中医文化的浓郁氛围,重现历史文化意境,对中医大学生进行传统人文思想的熏陶。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注重传统文化学习和中医人文功底的积淀,注重中医经典的学习研究,注重对中医大学生中医思维的培养训练和知识结构的补充,这是办好中医职业教育、培养中医人才的前提,这对于中医的学习和传承至关重要。

3.2 实行导师制 入学即跟师 医学一道,极重师承,得名师指点者,往往能少走弯路,早日登堂入室。实施中医学生导师制培养模式,从学生中遴选培养对象,聘任导师,促成名师带徒。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和临证水平能尽快得到培养和提高,科技创新意识及科研能力也会大大增强。将院校教育与一定程度上的师承教育的结合,两者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创造条件让大学生有师从名师的机会,特别是酷爱中医的学生,让他们入学即跟师,不仅大大增加了随师临床的机会,更重要的在于通过明确师承关系,大大增进了师生的交流和情感。老师口传心授,学生心领神会;老师举手投足,学生潜移默化。面对面,手把手,天长日久,易得真传,容易确立中医思维,这种传承效果是单纯的课堂教育难以达到的。

3.3 早临床 多实践 积极进行高等中医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让大学生尽早接触临床,注重对大学生中医思维的启发训练、实践技能的操作训练,为学生创造更多临床实践、动手操作、随名师坐诊的机会,做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在中医教学和临床带教中,坚持整体观念,坚持辨证论治,坚持中医四诊,不用西医理论指导中药使用等,提高学生对理、法、方、药的综合运用能力。“中医行不行,主要看疗效”,中医药学是实践的产物,只有坚持中医思维,反复临床实践,才能提高中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诊疗水平。

4 中医优秀人才培养需建立科学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符合中医自身规律的人才培养选拔机制,要根据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中医人才成长的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选拔政策和制度,重学历而不唯学历,重理论也重实践,对不同层面和类型的中医人才要有不同要求。

如长期工作在基层的中医工作者,职称晋升应该主要看他是否能用中医药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临床问题,治疗病人和治好病人,对于外语要求也要适当放宽。

对博士培养也不应片面强调一定要有SCI收录的论文,而应注重他们的学识是否广博,理论造诣和专业技能是否深厚与精专,特别是看他们是否具有整体的眼光与清晰的心路,是否具有科学的睿智,而这些都是优秀的中医学博士应当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科研和培养经费投入应向一线专业人员倾斜,要善于为有真才实学的各方面人才的成长创造条件,要建立起符合中医自身规律的人才评选和选拔标准,既不要埋没真正的优秀人才,更不要让那些不学无术、华而不实者浪费有限的资源和机会。

5 加强中医精英教育 开设就业绿色通道

医学教育属于精英教育,中医更是如此。因此,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医药院校要进一步认识到生源质量的重要性,要合理限制中医招生规模;在培养过程中,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合理调配中西医比重,做到严格教育,“窄进窄出”,提高选拔和考核标准;要为中医大学生开辟就业绿色通道,使其充分就业,减少行业转移。尤其要保证那些对中医兴趣浓厚、基本功扎实、成绩优秀的大学医药人才顺利就业,为其开展中医临床工作提供机会。

6 注重素质教育 培养个性化创新型的人才

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毕业生应该成为两个文明建设的表率,要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要有耐得住寂寞和乐于奉献的品质,有爱岗敬业精神和对病人的仁爱之心,学会关心与合作,学会与人合作共事,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学校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途径,加强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道德、意志、性格的培养和教育,有针对性地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生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成才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能力。

7 熟读经典 夯实基础

从古到今,没有一个成功的医家不熟读经典的。因此,要培养中医人才,必须要求他们在读经典上下功夫。首先要精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医学家曾形象地把中医学比作一棵大树,四大经典著作则是树根(本),其余各科及各家学说才是树干和树冠,可见四大经典的重要。所以要想在中医学上有所建树,必须熟读经典著作。但中医典籍浩如烟海,内容广博,医论精深,要真正学好,并非易事,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终生奋斗的决心。我们的先贤曾说,“志不坚,智不达”,就是志气不坚定,则智不达。勤能补拙,业精于勤。“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有勤奋刻苦,不怕困难,才能取得成效。

当然,提倡读经典,不应理解为单纯的读书活动,而是思路的调整、视野的开拓、中医文化的感悟。引导中医大学生关注学习经典,不仅是学习一病一方的治疗,更重要的在于体悟当时的历史人文环境,体悟中医的概念、范畴、内涵,学习、再现经典的思维方式,提高中医思维能力。

8 结语

百年大计,人才第一。要牢固树立“大楼不如大师,一流设备不如一流人才”的观念。培养、选拔、贮备大批的优秀中医人才是中医学术进步和事业发展的真正希望所在,而深化中医职业教育改革,注重能力培养,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中医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则是保证优秀人才不断涌现的不竭源泉。

重庆市万盛区中医院惠民义诊山村行

[本刊讯] 2010年11月中旬以来,重庆市万盛区中医院义诊服务队历时两个多月,先后到石林镇、金桥镇、贵州羊磴、关坝镇开展了多次免费送医、送药活动,将创先争优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山村老百姓缺医少药的问题。

每次义诊前,中医院都精心准备,从医院抽调业务能力强、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多名医生到现场免费义诊,为村民诊治、开方下药。义诊现场井然有序,每一次义诊医生们都在寒风中持续3、4h。几次义诊活动共诊治各类疾病1 000余人次,发放健康宣传资料8 000余份,并向当地群众免费赠送藿香正气水、复方甘草合剂、速效伤风胶囊、维C银翘片、止血贴等家庭常用药品,价值总计2万多元。

(杨建宇 李杨)

10.3969/j.issn.1672-2779.2011.01.011

1672-2779(2011)-01-0019-02

2010-11-03)

全国卫生职业教育研究发展基金项目[No:09-YB02]

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473061)

猜你喜欢

义诊中医药人才
人才云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义诊在草原 潘义奎 油画 112cm x 180cm 2020 年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海内外专家联袂义诊 合奏中医惠侨最强音——江苏2018年“中医关怀团”南美慰侨义诊纪实
爱心义诊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