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思考反腐倡廉问题

2011-08-15梅新华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腐败现象腐败价值观

梅新华

(浙江省糖业烟酒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2000)

腐败现象,古今中外一直存在,从来没有根绝过。纵观中国的历史,阶级更替、改朝换代,无一例外都是由于统治阶级腐败而招致民怨,引起社会动荡不安,最终新兴阶级起而创建出新制度。

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1949年建立新中国,建国后最初执政的几十年时间里,社会风气良好,腐败现象不多。改革开放30余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思想和价值观交叉碰撞,各种腐败现象随之出现并增加。如果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将影响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形象和地位,对这一问题予以高度重视。或许可以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对腐败现象进行分析。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信仰和价值观缺乏统一性和绝对性。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生信仰和价值观的培育,更多的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评判标准,具有多层面性和差异性,缺乏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统一而绝对的信仰和价值观。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个人成功和享乐主义。虽有古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治国平天下之后呢?人生更高层次的意义在哪里?虽然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但那不过是少数书生君子不得志的感叹,而不是社会大众普遍崇尚的绝对价值标准。当统治者平定天下之后,就开始了穷奢极欲地享受生活。当最高统治者推崇享乐主义时,下面的人也就纷纷效仿。当享乐主义变成人生终极目标,官员就会用手中的权力不择手段地掠夺财富,以实现和满足一己之私欲,腐败也就必然产生。由此可见,一个缺乏统一信仰和绝对价值评判标准的社会是容易产生腐败现象的。

第二,中国儒教文化思想的一大内核其实是身份等级制度,缺乏人格平等意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森严的伦理制度旨在维护既定的社会秩序,将官员与百姓都分出高低与等级。存在于中国社会几千年的等级观念演变成强烈的官本位意识,以至于人人都想当官入仕,“学而优则仕”、“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变成了入仕的阶梯、当官的敲门砖。在这种等级森严的环境下,只有凭借读书或者造反这两类渠道才能上升到更高的等级,掌握一定的权力,光宗耀祖。一般来说,人总是有实现自我追求的愿望,如果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享乐主义,那么一个有权的人为了享受,就想得到更多的金钱财富,就必然要开展权钱交易。现在有些官员腐败,究其原因,就有这种等级观念在作怪,他们自认是精英,高人一等,理应得到比别人更多的物质财富,看到他人的财富与消费水平高于自身,就感到心理不平衡。因此缺乏平等意识的社会很难遏制腐败现象的产生。

第三,重自律,轻法制,统治阶级的自治和法治观念长期缺失。在“人之初,性本善”思想的影响下,将每个人都定位为本性善良,讲究自律自控,认为只要通过良好的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规正人们的言行,就可以实现社会的“大治”,而无需强制管理,这是一种理想主义的社会治理思想。在中国古代,崇尚人治而非法治,没有严格而完整的法规制度,即使有也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体现,是皇权的具体化。由于缺乏依法治国的法治意识,一切以统治者个人意志为“法”,在法律面前不是人人平等,而是“刑不上士大夫”。中国的封建皇帝是“天子”,是不需要自律也是最不自律的,下面的官员自是仿效之。当人们的自律不足以规范个人行为,无法实现自律时,就难以节制自身的欲望,进而把手中的权力变成为所欲为和满足欲望的工具。

第四,中国传统文化中缺乏监督意识。法治意识的缺乏造成监督标准缺失。中国人等级观念明显,因此只有自上而下的监管,没有平等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观念。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中 “少管闲事”、“明哲保身”、“枪打出头鸟”的思想根深蒂固,造成中国老百姓遇事多半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缺乏公共集体意识,因而没有互相监督的习惯。

第五,传统文化讲求中庸之道。中庸可谓是一种方法论,如果把它奉为一种价值理念,就为腐败提供了温床。中庸在于变通,乱用中庸之道就会弱化了真理和原则性,降低了诚实守信的特质,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因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变成了一种普遍现象,上面推行的价值观在执行中往往会出现变通变形的现象,导致社会流行的与上面推行的价值观不一样。这也是腐败现象产生和屡禁不止的深层次思想根源。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有价值的思想内涵,但糟粕混杂其中,如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标准,人格等级制度,缺乏法制意识,缺乏监督意识,中庸之道,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官僚腐败的重要思想根源。共产党破旧立新,在执政的前几十年中,有效遏制了腐败现象的大量产生,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官兵、官民平等等原则,纪律严明,官员以身作则,相互监督。建国初期刘青山、张子善因为贪污案件被判处死刑,起到了良好的反腐警示作用。

要从根本上破除腐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是我党的根本理论指导思想。作为党的干部,跟党走,首先就必须坚信党的理论指导思想,把它作为自己的世界观来坚持。当好领导干部首要的任务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前,重点要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正确的思想指引下,不至于使自己的言行脱纲离谱,在大是大非面前犯错误。

二是要加强教育,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理想的泯灭是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最危险的滑坡。共产党倡导的理想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守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职责,以正确的理想信念指导人生,有普及天下的大爱,才不至于让人生的最终目的变成享乐。只有理想信念正确,当官做事才不至于犯糊涂、走岔道,心中才会有主心骨,清楚自己的本分,明确自己的职责,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一个政党的成员只有树立基本一致的理想信念,这个政党才有凝聚力,事业就会兴旺。全体党员干部只有树立真正的共产主义信念,才能跳出“执政─腐败”的怪圈。

三是要培育科学的价值观。价值观也就是人们对是非、利弊、善恶等问题的评判原则和标准。价值观扭曲,为人处事就缺乏科学正确的评判标准,就会干什么都“不靠谱”。而“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根本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要求,为人们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提供了依据和标准。党员干部要把 “八荣八耻”作为自己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当成自己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评判标准,深入理解,把握精髓,落到实处。党员干部不同于一般群众,还要接受党纪条规的约束,不断加强党内生活锻炼,自觉把自己置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之下,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以身作则,带头抵御腐败之风。

四是要加强法制建设。法制建设对一个政党来说是一项根本性、长期性的工作。正如小平同志所说,坏制度会使好人变坏,而好的制度却可以使坏人不敢干坏事。筑牢拒腐防变的体制机制防线,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核心是加强法制建设。法制建设不仅是惩防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该体系的实现方式。要进一步完善体制和法律制度建设,从源头上堵住权力失控、腐败产生的漏洞,做到用制度制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还要以制度来规范执行制度的各种行为。共产党是执政为民的,强调官员是人民公仆,领导为群众服务,既要有所作为,更要做到廉洁自律,不能搞超额享受,做到财产、消费、享受透明,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在不断完善法制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建立民主监督机制和培养公民互相监督的习惯,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监督氛围,腐败自然就难以产生。

五是要树立良好的公共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榜样是老百姓的行为标杆,是政府和社会倡导的方向,是社会价值观和法制观的具体化。现在网络传媒发达,传播手段先进快速。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各种大众传媒,打好主动仗,弘扬主旋律,多做正面宣传。特别要多宣传大家身边的现行的廉洁干部、各种先进模范和好人好事,还要大力宣传政府和社会保护和关心先进典型及其后代的举措,努力营造做好人有好报、做好事不吃亏的舆论氛围,促进社会风气不断改善。

猜你喜欢

腐败现象腐败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水利工程建设领域腐败现象研究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给企业家腐败现象开“药方”
腐败至死怎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