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艺术体操决赛工作手记——优秀运动员心理调控个案

2011-08-15韩玲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1年7期
关键词:热身教练运动员

韩玲

深圳市体工大队科研组(广东深圳 518026)

代表广东(GD)队参加第十一届全运会的运动员HY,是目前中国艺术体操队最好的运动员之一。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HY是唯一代表中国艺术体操队参加个人比赛的选手,取得了个人第13名的成绩,在此之前,中国艺术体操个人全能项目在奥运会上的最好成绩是第19名。本文是作者作为一名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在全运会期间,从到达比赛地开始到比赛结束期间对HY进行心理调控的工作手记。

10月14日,到达。

调控手段一 ——赛前会议,结合技术要领,引导运动员思维简单化、干净化。

我们一同从北京出发前往山东德州美丽华大酒店报到。

傍晚5点到达赛区,7点赛前准备会议。按照以往惯例,我与个人项目组全体人员一起参加会议。与会者共8人,包括1名主教练,2名助理教练,3名队员,以及领队助理和我。

会议中,4位工作者分别从各自角度提出了不同要求。L教练安排完赛台训练的时间和场次后又进行了团队分工。她说:“这次比赛我负责技术指导,韩老师负责状态调整。韩老师与我们并肩作战已有5年了,我们一起渡过了无数难关,在我心里早已把韩老师作为我们团队中必不可少的一份子,我是非常信任韩老师的,对于你们来讲,我想韩老师也给过你们许多帮助,使你们达成了很多目标。所以,你们有什么问题一定要主动向韩老师寻求帮助。”说完,L教练示意让我发言,我想:伴随这个团队参赛多次,每一个人的个性和技术特点我都比较了解。长期开展心理课,使她们具备了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参赛经验。此时,若想引起她们对我的要求的重视,就需要一些与以往不同的指导语,才能避免重复性语言所产生的无效刺激。全运会是一场大型比赛,队员的紧张程度和期望值也会高于其它赛事。那么,如何淡化外在的影响因素,使她们保持思想集中,专心于技术表现,应视为我的工作重点。于是,我强调:“比赛的规模越大,对于在座的每一位运动员来说就显得越发重要,大家都希望把自己最完美的一面表现出来。如同教练员所说,练了这么多年,为的就是这一刻!我跟随你们这么久,发现其实所有的比赛氛围都是相同的,比如灯光强烈程度相同,裁判员依旧,地毯相同,成套不变,音乐不变,成绩无法控制,一切都是相当熟悉,可为什么我们还要过分关注这些外在的影响因素以至于浪费我们内在的能量呢?一来到赛区,我就听到有人说“地毯太硬啦”,“灯光太强看不见器械”等等,这些问题对于老将来讲应该早就做好了方案去应对。而此时,最需要关注的是你们成套的成功率,即每一个动作的成功完成!!(大家专注听我讲)难道这不是你们一直追求的状态吗?(大家点头)其实,在你们训练的过程中我曾看过最好的动作表现是坚持到最后那一刻,不是成套的最后一个动作,而是每一个动作最后延伸的那一步,那是有意识和主动做到的。曾有学者研究过,人在意识的支配下,动作才能达到可控的状态。而主动则意味着你们要有信心和决心去做到,有了这种心态,生理上也会产生积极的反应,使你们的身心都充满‘力量’感。反之亦然。”此时L教练不断点头,说:“没错,韩老师对艺术体操的理解越来越专业化了”。我继续说到:“所以,我建议你们要把精力放在每一个动作的过程中,在过程当中提示自己主动增加‘速度’和‘力度’,坚持做完最后延伸那一步,这是动作指令,也是锁链的关系,环环相扣。你们一定要重视这两天的赛台训练,并按照这一点(前述)去做,这会帮助你们找到注意力的指向。最后我希望大家在临睡前对四个项目进行成功动作的表象训练,把刚才提出的要求融入到表象中。”(大家频频点头)我相信她们会按照我说的去做,因L教练的管理一向严格,言传身教,所带的每一位队员都很乖巧,懂礼貌。除此之外,我们有多年配合的基础,几名队员也都曾是运动心理学知识的受益者。

此次讲话与以往的不同之处在于将一些基本的心理技能,如注意力集中、积极暗示、动作程序等,与专项技术相结合,贴近技术要点,易于理解和执行。

会议结束后,我和HY一起回到了房间。从2007年至今,L教练每场比赛几乎都将我和HY安排在同一房间,作为确保HY具有良好比赛心态的保障之一。

之后,我与HY单独进行了协商,根据她的身体状况(长期高强度训练和连续参赛,导致其疲劳积累,伤病增多,结合队医的意见,对其“不易进行较长时间的训练”等达成共识,决定在比赛期间以小量-高密度-连接紧的训练方式为主,每一阶段都做好能量储备,确保技术在最基本的“速度”和“力度”技能要素下完成。

10月15日,第1天,赛台训练。

调控手段二——积极暗示,强调动作的“速度”和“力度”,坚定运动员的心态。

艺术体操项目的赛台训练通常要求裁判员观看,这既是对裁判员赛前工作的模拟,又能使裁判员对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有所了解。所以教练员们尤为重视,要求运动员按照比赛形式进行训练,以提高印象分。

GD队的训练时间从下午1点至7点。1~2点在训练场地,3~4点在热身场地,5~7点在比赛场地,即赛台训练。

下午3点,我们进入热身馆。这一刻我的工作重点是调动HY的兴奋性,增强半套动作的成功率,为成套动作奠定基础。我的视线围绕她的每一个动作,身体也跟随她的动作路线来回走动。如果发现她不是最佳状态,立刻上前进行调控。即时调控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她因消极情绪的积累而破坏完成动作的自信心。同时,我围绕她热身活动的顺序制定了一些相对应的语言提示。器械动作时,我希望她注意手上器械运作的速度,只能加速不能减速,目的是为处理好器械的位置和形状,使每个动作之间可以良好地衔接。半套动作时,提示注意动作的过程,包括启动、进行和结束,都需要加快频率,目的是为了保全动作的完整性,而完整性是动作成功率的前提条件。成套动作开始之前,要求她按照这种状态不断重复和强化,以坚定自信心,提升满意度。

5点,我们走进比赛馆,裁判员们已就位,赛台训练正式开始。轮到HY上场了,她按照之前的活动状态,顺利完成每一个动作。但有一个动作——格萨克转720°+前高举腿转360°(该动作在艺术体操2008~2012版规则转体类别动作中选取,根据运动员能力、技术特点、规则等自由组合,编排而成。以下简称前格控腿联合转)不够好,在旋转过程中出现主力腿弯曲的情况。下来后,L教练对她提出了技术要求。然后她来到我这边,希望我再提些要求。我指出:“你的注意力应关注在联合转的过程中,脚下再多点‘力度’去踩实,这样动作的姿态会保持得更好,也就解决了主力腿弯曲的现象,这是注意力分配的问题。”下一项她自我暗示做到这一点,该动作达到较好状态,成套动作也显得完整了许多。赛台训练结束,L教练对HY的四项完成均比较满意,教练的满意度增加了HY的信心。

晚上8点,教练组会议。由正副两位领队组织,要求GD队集体组和个人组所有教练员参加。我不属教练员行列,本不应参加此会,但个人组三位教练及领队助理要求我同去,说有些信息可能会帮助我调节HY的状态,我便随几位来到领队房间。会议中H副领队提到:“听说在体操、蹦床的比赛中,观众在队员上场前出现了热烈欢呼的现象,这声音可能会盖过音乐鸣响(艺体成套音乐开始时会设置‘叮’一声的预响),甚至会扰乱运动员开始动作的节奏和心态。”我认为这一消息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所以考虑第二天在HY成套动作开始前设一个心理提示。

会议结束后,L教练找我商量,希望针对观众欢呼声的情况,能为HY做好应急预案,处理类似的突发事件。

回到房间,HY已做完治疗。我们简单地总结了当天的训练情况。她说:“今天的技术感觉比较清晰,但个别动作的‘速度’和‘力度’还需要加强,明天我要努力做到这一点,决不动摇。”这句话表现出她内心“坚定”的一面,这正是我所期望的状态。根据多年观察,比赛中运动员的心态很容易发生多次变化,每一次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到她们的临场发挥,而对于运动心理学工作者来说这将是极大的挑战,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直觉和及时应变的处理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项知识,并将心理学知识和专项技术巧妙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

10月16日晚,第2天,赛台训练。

调控手段三——结合个性特点,赋予成套意义,制定比赛逆境应对方案。

今日GD队赛台训练时间安排在下午3:00~5:00,中午11点我们来到了训练场地。

地功训练(在地毯上完成专项基本功训练,以下简称地功训练)大概需要1个小时,我挨着L教练坐下。她一边看队员的训练,一边对我说:“其实,我从不担心HY地功训练的动作质量,因为她是一位训练作风极好的队员,只要她有100%的力气,绝不会使出90%。除此之外,凡是与训练有关的事,她都会全心全意地去做。在北京体育大学时,她每天的时间都花费在训练、治疗、写训练日记、看技术录像等事情上,日复一日,持之以恒;而且服从教练的安排和队里各项规章制度。说心里话,我挺佩服和心疼这个孩子的,她很不容易,身体不好,条件不好,就是能吃苦。”这时坐在另一边的Z教练(助教)也激动地说:“昨天我看到XX科研单位的测试问卷上有一个问题:你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情进行每天的训练的:1.期待,2.厌烦,3.焦虑等等,而HY的选择是‘期待’,很少有运动员像她这样用心训练的!”这几年,L教练对待工作的热情我是看在眼里的,其追求完美的个性,使其成为了一位不折不扣的严师,我很少看到或听到她如此柔性的一面,而HY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更是难能可贵。如今她们取得的成就,是双方共同奋斗,努力拼搏换取的。

地功训练结束,我们坐车前往热身馆。HY摆好姿态准备启动身体做第一个动作,我立即跑过去对她说:“这一刻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她回答:“是注意力集中在第一个动作上。”我说:“这是对的,但今天我们要多一个意识,认真听音乐起始‘叮’一声的鸣响,你确定听到后,身体要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启动,然后再进行第一个动作,第二个动作……如果因观众的欢呼声听不到那一声,可先稳住不动,等待音乐重新开始(这符合比赛规程,运动员不启动,可重新播放音乐,不扣分)。”她说:“好的。”我想让她先有个心理准备,等比赛正式开始时再提醒。我坐回原位,L教练问道:“韩老师,昨天讨论的观众干扰一事你想好对策了吗?”我说:“刚刚解决完。”她笑了笑,说:“我们又想到一起了!”HY一边活动,一边不停地念叨着:“加速度,手上要快,脚踩实……。”我和L教练也时不时地提示她:“主动抢接器械,脚下移动再快点,主力腿用力,连接再快……。”

赛台时间到了,我们走进比赛场地,裁判处座无虚席。没有时间再进行训练,运动员直接上场。轮到HY时,我看到她深深地呼了一口气,眼神明亮,状态不错,想必是做好了充分准备。整个赛台训练,HY头脑清晰,身体灵活,克服了所有困难。

晚上7点赛前动员会,9点教练员会议。两个会议结束后我回到房间,与HY制定比赛目标和行为程序。我开始问HY三个问题:第一,这场比赛你的目的是什么?第二,心理定向是什么?第三,比赛中会遇到哪些困难(逆境)?她思考了一下回答:“比赛目的是做到四项的要求。心理定向是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必须做到。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技术上的、心态上的、伤病、体能、外在因素等,但我只考虑自己能做到的和应该做的事情,心态要坚定,要强大!如果有什么突发状况,技术要求不变,一切变动(逆境)都是正常的!”她的信念很坚定,我便接着问:“那四项要求具体怎么定位?”她思考了片刻,说:“韩老师,我们一起商量一下吧。”我们根据之前的训练效果决定:整体以“速度”和“力度”为主,四项要求分别是:“圈”——扎实和力度;“绳”——速度和节奏;“球”——平静和柔美;“带”——灵活和快速。

这是我们为四项成套赋予的意义,即追求一种最佳状态。虽然它只是一些简单的词汇,但却反映着语义知觉对行为运动的影响。而定义这些语词的依据是L教练近期的训练目的(期望达到的成套效果)和HY所具备的思想内涵(能够深刻理解字词的含义);以及借助于我平时对训练的观察,采用注意力集中、自信心、自我暗示等心理手段与专项技术特点、动作结构、音乐风格相结合而设定的一些动作指令;同时,为遵循体能训练(速度与力量)的原则,将训练强度与负荷、人物个性(坚韧与意志力)、情绪表达及美感等融为一体,以求体现综合的、易于实战的一种完美的技术状态。

10月17日,第三天,个团比赛。

调控手段四——保持求胜的心态,坚定目标,按照制定的技术要求做到最好。

今天是本次全运会的第一场比赛。一走进热身场地,就感觉到全运会的比赛氛围与以往的全国赛不同,从管理设施到安保秩序等环节上都显得格外庄重和严谨。热身场馆是比赛馆的后场,没有指定证件一律不得进入。为此,L教练在昨晚的教练员会议中特向领队申请,把每队只限3张的热身场地内卡给了我一张,为了让我获得较大的权限可陪同HY自由出入热身场馆和训练场地之间。

上午比赛的项目是“圈”和“绳”,热身活动只限于这两项。HY摆好“绳”的姿态,启动第一个前格控腿联合转,她的速度比平常慢,转体完成度数欠半周到720°,然后连接下一个助跑跳步。由于场地中站满了运动员,她为了躲开其他选手,没有按照正常路线跑动,助跑速度不够,导致弹跳高度也不够,手中的绳没有顺利绕过身体,落地失败。我和L教练不约而同地对望一眼,感觉她的状态不太好,主要是注意力不够集中。L教练便立即开口道:“我们还是按照以往的工作方式进行,你发现HY有什么需要调整的地方,可随时随地去找她,不用理会其他人的看法。”我心领神会,起身走到HY所处的位置,对她说:“你在场地中注意力要集中,如果你想把动作做到位,又想躲人,一定会分心。只要你正常做,别人自然会为你让路。另外,别忘了绳的整体要求是速度快,如果你只抓细节或散点(分解),就容易出现动作不连贯,进而忽略动作的整体性。”听我说完,她顿了一下,似乎在回味我的话,然后回答:“明白了。”随后,我回到L教练身边坐下,扫视了一圈周围,有些教练也正往我们这边看,目光有些诧异,似乎说:为什么每次比赛我都会跟在HY身边,还在场地中随意对她进行指导?……我想:如果在未来的竞技场上,若能再多一些运动心理学工作者临场支持的身影,就不会有这些不理解的目光了。

当HY做到“绳”的成套动作时,我又走过去对她说:“你之前的活动还不够兴奋啊,汗不多,天气凉,连接速度要再快些,把心率冲上几个高度后,身体才能充分地活动开,反应才会更加灵敏,你还需要有意识地肌肉用力,加快身体速度完成每个动作!”她明白我的意思,随后在绳的成套动作中加快了身体速度,动作的完整性和流畅性有所提高。L教练说:“HY这会儿的状态比刚才好点儿。”其实,我再次提示她的目的是希望她能再积极主动地调动自身的能量,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动作上,按照之前我们所定的比赛目标坚定不移执行下去,不受外界环境的任何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抵制情绪的波动,提高自信心,将自己调整到期望的最佳水平。我们知道,对运动员来讲,参加大赛的第一天,心理上难免存在过渡期(因比赛的应激事件而出现心理波动),尤其是当大赛的氛围越来越浓和内心的期望值较高时,内心会出现紧张、焦虑、怀疑等现象,影响到自信心。所以,只有不断地给予支持和积极的提示,并通过运动员主观的认识和理解后,采取主动调整行为的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压力的冲击。

9:30比赛开始,HY第6位上场,工作人员要求我们检查器械等候入场。这一刻,我对她说:“刚才的活动不错,上场后就这么做。”她用力地点了点头,然后双手在自己的大腿上“啪、啪”地拍了几下,边擦汗边瞪着天花板呆望,不停地做着深呼吸。L教练紧闭双唇站在旁边,没有说一句话。此时此刻我已感觉到全运会的任务在重压着她们,从她们的脸上我可以捕捉到各种紧张的信号,她们回避着对方的眼睛,不敢对视,生怕把自己不安的情绪传递给对方,各自都在竭尽全力地使自己平静下来。我目送L教练和HY进入了比赛场后,便立即冲上了看台观看HY的比赛。音乐响起了,HY听到了那一声的鸣响后,开始启动了身体,接着一个动作接一个动作扎扎实实地做着,完成得坚定而有力度……成套已接近尾声,只见最后一个动作她把圈抛向前方1米左右处,身体迎着圈做了两个地滚动,再用脚蹬圈时,圈朝着身体后方滚出了场地……这个动作失败了,也影响了成套的完成分。我离开了观众席,下楼时思索着前面动作成功的种种迹象,怎么也想不出失败的原因。

HY走出比赛馆,我已站在热身场馆外,她来到我身边,我问:“感觉怎么样?”她说:“最后一个动作蹬早了,时差不对。”“紧张吗?”我又问。“我做的时候只按要求做,挺坚定的,想不到紧张一事。”我接着又问:“下一项心态会有变化吗?”她说:“不会,还是按照之前准备的要求做到底!”我也用力说了一声:“好的,加油!”经历了“圈”之后,“绳”的比赛着实令L教练和我捏了一把汗,但“绳”的成套她完成得很顺利,因注意了速度和节奏,动作连接得很顺畅,完整性比较好,动作质量和成功率均达到了较高水平。

上午的比赛结束了,我们乘车回酒店。途中,大家各自对比赛情况进行了分析,观点不一,但最终达成共识:暂不做失败的总结,继续按照准备方案进行。因四项的要求不同,应避免过多因素堆积造成概念混淆。

晚7:30。

晚上是另外两项——“带”和“球”的比赛。下午4点钟我们来到训练场地,一切照旧,6点钟进入热身馆。HY在热身活动中表现很好,成功率比以往高,她的表现也增加了教练和我们工作人员的自信心。

7:30比赛开始。HY的“带”是第14个上场,上场前我对她竖起大拇指,暗示她热身活动中的表现很棒!她的目光非常坚毅,我没再提示什么,一切已准备就绪,如果多说反变成一种担忧或负担。“带”的比赛成功了,她的表现不错,难度做得很到位。下一项是“球”,间隔35人,休息15分钟后,我提示她:“每一项的要求不同,转换要快。”随后见到她开始酝酿情绪,并在活动中露出甜美的笑容。“球”的比赛成功结束,难度完成达到标准。她排名第2,与第1名相差4分,距离拉开得很大。虽然成绩出乎意料之外,但从她的表现上看还是令人满意的。

从运动心理学专业角度分析:HY今天的表现没有受外部环境变化以及两个突发事件——“鸣响”和“失败”的影响。从始至终保持求胜的心态,坚定目标,按照制定的技术要求做到最后,成功完成三项比赛。L教练对她今天的表现也比较满意,希望在19日的全能比赛中她能进一步发挥技术水平。

10月18日,第四天,少年赛。休息。

18日少年赛,HY休息。晚上为全能赛的赛前准备动员会。此次会议中HY积极表态要战胜自己,无论结果如何,她都会死拼到底,决不放弃!此时她求胜的欲望极强,似乎所有的、潜藏在心底的能量都要一次性爆发出来一样。其实,这正是HY最值得发扬的精神。她多年的努力以及所取得的成就,靠的就是这股优秀运动员所具备的拼劲、韧劲、志气、骨气!而我也充分利用了这个资源,将她的内驱力作为调控手段之一。

10月19日,第五天,全能赛。

调控手段五——言辞激励,表现完美,赢得银牌。

上午9:30开赛。这场全能赛的成绩将决定各省市参赛任务完成的情况。GD省队的重要领导全部到齐,期待最后的结果。HY已做好充分准备,抛下所有顾虑和困难,决心一定要达到四项的要求。看来之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不错,她在上午的比赛中发挥了自己应有的水平,没有出现失误,没有受结果的影响,没有放弃目标,并将自己的技术控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成功地完成了全能赛前两项的“圈”和“绳”的成套。我们坚信,以她目前的状态,可以发挥得更加完美。赛后,我与L教练商量,准备召开临时会议,激励HY不能仅满足于现状,最终目标不仅仅是要成功完成,还要完成得更加漂亮。

临时会议中,我和L教练的训词都非常严厉。L教练将自己完全投入到事先设计的情境之中,表现得非常激动,她要求HY要充满信心,求得最佳表现,否则即使拿到金牌也不光彩!我也充满激情地说道:“你上午的表现确实不如想象中好,没有将自己所有的潜力发挥到极致。你还可以做得更好!这么多年,你流的汗,受的苦,忍的痛不比别人少,身上共打了30多针的“封闭针”,难道为的就是这样的表现?你明明可以将转体转得更完美些,将跳步跳得更高些,可为什么不严格要求自己?全运会等了这么久,你甘心吗?!我知道你身上是具备强者风范的,强者就是要敢作敢为,敢想敢拼,哪怕失败了,也不会给自己留下遗憾!我们相信你可以超越自己,千万不要小看自己!”我们的这些话直指她的内心深处,激发了她的好胜心。因为她是一个敏感度极高的女孩子,自尊心也极强,为了今天的比赛她付出了太多的努力。她大声地喊道:“晚上我一定会做得更好,绝不保留一丝一毫的能量,我一定要对得起自己!为自己负责!”我看到她一直紧握拳头,有一股不服输的力量从骨子里迸发出来。

晚7:30。比赛项目是“带”和“球”,这两项顺序与第一场比赛相反,先“球”后“带”。“球”的要求偏向唯美的艺术感。

离开训练场地之前,HY打算换上比赛服再到热身馆。我决定和她一起去更衣室。我们在更衣室中约定:晚上要做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把自己最漂亮、最完美的一面留在比赛场上!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将她的心态往“球”的要求上引导,也是为了使其相信自己现在的状态非常好,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做到更加完美。

我们走进了热身馆,可我顿觉气氛有些压抑,可能是因为决定胜负的时刻即将到来吧。我看见每个教练员的神情都非常严肃地在观看着自己的运动员在场地中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动作,没有指导语,也没有表扬,连训斥声都少有,整个馆里一片寂静,甚至连呼吸声都能听得见。我想,在这种气氛下,运动员将会更加紧张!想罢,我便立即与L教练商量,决定把队里仅有的3张内卡全部用上,让L教练的助教Z教练也一同进入热身馆,目的是为了调节紧张的气氛。当HY在热身的过程中完成一个好的动作时,我们就毫不吝啬地为她鼓掌和叫好。无论外界如何反应,我们都要让HY从我们身上感觉到一种支持的力量和团结感。结果的确如我们所愿,HY的动作在我们的带动下完成得非常到位,极具冲击力和表现欲。此时此刻,HY已在场地中占领着主导地位,有的运动员甚至已放慢了节奏,观看着HY的表现,并主动让出一片空地,任由她在地毯上飞舞。

“球”的比赛终于开始了。我对她说:“你一定要做到!”她用力“嗯”了一声,就果断地走进了比赛场馆。而她的果断也使我坚定地认为,她的表现一定是最好的!果然,我看到她的“球”完成得堪称完美,她的笑容融合着肢体的柔美,使观众们完全陶醉其中,几乎忘记这是在比赛。

全能赛只有18人入围,两项的间隔人数比较少。HY休息5分钟后开始另一项——“彩带”。这是本届全运会的最后一项比赛,大家受到成绩差距的影响,此时的情绪都较为低落,所以当HY准备上场前,两位教练员都默默无语,只是跟在她的后面……我想,无论结果如何,我们决不能放弃。随后我走上前去斩钉截铁地对她说了一句:“彩带的动作你只要玩儿命地‘转’就行了!”她接上我的话说:“嗯,玩儿命地加速度!”她这么一说,我笑了,L教练也笑了,她们带着笑容走进了比赛场地。此时,我感觉到HY已放下了所有的包袱,只求最后一搏,成功地战胜自己,给自己留下最完美的一刻。音乐响起,HY启动了第一个转体,只见她成功地完成了360度,转得非常漂亮,手上的彩带伴随着音乐节奏快活地挥舞着,接下去是一个阿TQ联合转,只见她一圈一圈地转动着,姿态翘然挺立,身稳而力快,就着这种惯性,她居然转了5圈,最后还保持直立不动。这在平时的训练中是难以达到的水准,出乎L教练的意料,她举起双手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此时,观众的惊呼声、呐喊声不断,我也兴奋得连蹦带跳。能够赢得这一刻,对于L教练和HY来讲是多么重要。直到成套最后,HY都没有放低标准,将所有动作都以较高的质量、酣畅淋漓地展现出来,并与音乐(1分30秒)恰好吻合,优美地结束。她走下场地,L教练已坐在等分区等候,当HY走到L教练身旁时,师生激动得拥抱在一起,泪水止不住地流淌下来……HY的全能成绩是99.9分,以1.75分之差落后于东道主选手,为GD省队赢得一枚全运会银牌。

第十一届全运会落下了帷幕。HY成功地战胜了自己,完成了预期目标。回到酒店,团队人员坐在了一起,大家纷纷诉说着内心的酸甜苦辣,每一位都感慨万千。说着说着,L教练突然转过头来面向我说:“韩老师,这五年来,您一直尽心尽力为我们服务,非常辛苦,我们离不开你,运动员们也很需要你,希望回去后,我们还能坐在一起商量下一周期的训练规划……。”我的内心也充满感激之情,感谢L教练的团队长期以来对我的信任,使我在工作中能够尽已所长,发挥最大的效用。

猜你喜欢

热身教练运动员
Coach,Where Are You?教练,你在哪儿?
世界最大“充电宝”为冬奥“热身”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贪玩教练
两会热身:以优异成绩迎接十九大
加油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