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行为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现状

2011-08-15陈惠珍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4期
关键词:本科生老师护理

江 宁 陈惠珍 张 雯

泰山医学院护理学院,山东泰安 271016

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行为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现状

江 宁 陈惠珍 张 雯

泰山医学院护理学院,山东泰安 271016

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既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临床护理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素质型、多向型、创新型、科研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本研究通过大量文献回顾,总结了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中出现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案,为我国培养新型的护理临床、教学和科研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对策研究

护理本科教育是高等护理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护理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对于护理本科生来说临床实习既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临床护理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素质型、多向型、创新型,科研型人才的关键环节。但是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尚属起步阶段,本科护理教育体系还不是很完善,临床护理教育更是一个薄弱环节[1]。对于如何促进临床实习行为,将护理本科生培养成为新型的护理临床、教学和科研人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现将影响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行为的相关因素及其对策综述如下。

1 学生相关影响因素

1.1 自身方面

1.1.1 期望值过高 一方面本科实习护生直接从高中升人大学,与一般的大专生、中专生相比,有较强的自豪感和优越感,对自我评价和期望值较高[2],另一方面临床带教老师对本科实习护生也有较高的期望值。过高的期望值使她们一旦在工作中受挫,就会感到失落、压抑,对护理工作丧失兴趣。

1.1.2 依赖性过强 绝大多数的本科护生是独生子女,来自家庭的呵护、社会的影响及独生子女自身的优越感,造就了她们被动生活,过分依赖别人的共性[3]。目前医院大多采用“一教一跟”的带教形式,护生对带教老师的依赖感增强,时时依靠带教老师的指导,缺乏主动性思考。

1.1.3 专业思想不稳定 本科护生对护理工作内涵认识不足,自身定位不准确,认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无法实现自身价值。同时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大部分人对于大学生从事护理专业仍持惋惜、困惑甚至反对的态度,使本科护生的专业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动摇。

1.2 临床实习方面

1.2.1 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本科护生经过4~5年本科课程的学习,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但是在临床实习中对于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方面还不明确[4]。他们在理论学习方面积极性教高,重视精尖技术,但是对于生活护理、基础技术操作等基础护理方面缺乏热情。

1.2.2 临床护理操作中缺乏信心 一方面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只具备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面对挽救生命的护理活动时显得不自信[5];另一方面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生缺乏信任,在护生进行护理操作时往往不配合,给护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害怕出错而不敢动手。

1.2.3 缺乏沟通技巧 护生与患者之间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不能灵活运用沟通技巧使护生与患者沟通不良,不能很好地观察病情及了解患者的需求。

1.2.4 对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及实施能力较差 护生进行健康教育时只是按书本进行宣教,不能针对每位患者的疾病特点和相应需求有所侧重的做宣教[4]。

1.2.5 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一方面本科护生感到自己的知识储备已经很充足不用再过多学习其他,这种心态使护生缺乏主动性和敏捷性[6];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临床护士缺编,护理工作繁忙,导致某些科室将护生当劳动力使用,非护理工作占比例较多,致使护生产生“只要完成老师分派的任务,不出护理差错即可”的应付心理。

1.2.6 法律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不强 由于护生对临床上发生的医疗护理纠纷只是有所耳闻,并未亲身感受,很难将其与自身联系起来,不重视法律的学习;另外,护生对医院中存在的各种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等各方面的损伤认识不够,很容易将自己暴露其中,引起不良后果[7]。

2 教师相关影响因素

2.1 自身方面

2.1.1 教育层次低,基础薄弱 在临床一线的护士中,学历以中专、大专为主,他们有着熟练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但专业基础知识深度不够,与本科的带教要求有一定的差距[8],教学方法单一陈旧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实习效果。

2.1.2 对带教工作缺乏热情和兴趣 护士承受来自工作、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高水平的压力,巨大的压力容易使他们产生工作疲溃感,从而严重地影响了他们对护理带教工作的热情。实习医院缺乏对临床护理教学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不能调动带教老师的积极性[9]。

2.1.3 带教意识及责任感欠缺 由于护理工作繁忙,导致某些科室将学生当劳力使用[10-11]。学生的班次主要根据科室的需要安排,实习内容主要是生活护理、基础技术操作,而专科护理少。有的带教老师认为本科护生不好管理带教他们会增加自己的负担,易出差错[12]。于是敷衍了事,只是从完成任务的角度进行带教,缺乏责任感。

2.2 临床带教方面

2.2.1 不认真执行带教方案 带教老师普遍认为本科生理论知识全面,只要教会学生一些具体的临床工作即可,不认真执行带教方案,仅凭经验带教。

2.2.2 教学内容片面,方法单一 多数带教老师仍采用传统的带教方式,教学重点放在基础护理操作方面[13],教学内容仅仅针对专科表现,未能在护理工作中体现多学科的横向联系。

2.2.3 临床带教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对临床护理教师的资格无统一的任聘与考核度,多由医院或护士长指定[3,14]。于是很多没有丰富带教经验的护士被安排到临床实习带教队伍中,他们自己一边学一边教,给本科实习的质量带来相当大的影响。2.2.4 评价方式不合理 出科考核形式单一,标准与其他层次学生相同,不能全面客观评价本科护生的实习成绩。

3 对策

3.1 学生相关对策

3.1.1 调整较高的期望 及时纠正本科护生存在的一些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客观分析他们的优势,指出前景是乐观的但需要不断的努力,以此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心[15]。带较老师要放平心态,不给本科护生太大压力,从最基本的操作教起,在护生工作受挫时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

3.1.2 鼓励学生动手 带教老师主动创造机会,鼓励本科护生亲自为患者操作,老师对整个操作过程进行监督,待操作完成后再将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指出来,使护生在实践中得到提高,逐渐摆脱依赖心态。

3.1.3 稳定专业思想,提高专业认可度 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多做相关专业的介绍,如护理事业的动态、发展、前景等,并请从事护理工作的优秀人士做报告[16],使护生能够正确理解护理专业内涵、护士角色特点及社会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从而认清自身价值,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提高专业认可度。

3.1.4 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带教老师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患者入院后放手让护生独自完成护理程序的整个过程,使护生在进行临床护理操作的同时强化整体护理理论知识。

3.1.5 了解、把握护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引导护生正确定位[17]带教老师在护理操作前使护生明确可能遇到的困难,让护生做好准备以便能够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充满自信地完成工作;同时带教老师可以采取激励措施,使护生克服胆怯心理。

3.1.6 促进沟通 带教老师要指导学生从患者的着装、言谈及行为分析其个性特点,以及在询问病史时如何巧妙地谈到其个人经历、背景及患病的心理社会原因,使学生在以后的护理过程中得心应手,同时也赢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信任[18]。带教老师与护生多交流,信任并接受护生,帮助他们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19-20]。

3.1.7 提高健康教育能力 掌握健康教育的基本程序,从评估、计划、实施、反馈4个方面指导护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从而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护理工作实践中能够熟练运用[21-22]。

3.1.8 调动实习积极性,提高自学能力 通过互动式学习方式如开展小讲课、个案讨论、护理查房等激发护生的实习兴趣。带教老师也可以利用学生间相互竞争的心理[23-24],建立实习成绩考核表,使护生在相互比较间提高自学能力。

3.1.9 加强培养护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 带教过程中老师应积极向护生普及护理法律法规常识和自我防护相关知识,不定时进行临床实例的分析讨论,使护生了解相关法律,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2 教师及教学相关对策

3.2.1 提高带教老师自身素质,增强责任感及带教意识 在带教老师的选拔上要首选学历层次高、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护士作为带教老帅[15,19]。医院通过改善内部环境提供各种形式的学习机会使带教老师能够通过自学或深造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定期组织带教老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以增强带教老师的带教意识及带教责任感。

3.2.2 激发带教兴趣及热情 首先增加教学编制,减少带教老师的临床工作量或设立全职带教老师,使其有较多的时问和精力从事临床带教工作;其次对带教老师的教学成绩予以承认和鼓励,在制度、政策方面采取鼓励措施,充分调动带教老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临床教学中去。

3.2.3 明确临床教学目标制订教学计划 带教老师要全面熟悉本科生实习大纲的内容与实施细则,就有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整理,制定详细的临床教学计划,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同时带教老师应了解护生所掌握知识和技能程度,根据护生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带教。

3.2.4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各科可以根据自己科室的特点制作具有专科特点的课件,使护生能够较好地把握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进行基础护理操作时能将专科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各科室带教老师经常联系,互相磋商,充分利用各科室不同的病原,帮助护生进行交叉学习,开阔视野[15]。同时带教老师开展病案讨论、知识竞赛,将枯燥难记的医学知识融入到具体的病例中进行深入探讨,并让护生参与其中。

3.2.5 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制定临床教师聘任制度,由医院和学校共同进行教师的选聘工作,引入竞争机制,择优从教。

3.2.6 加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制定带教考核标准及有关激励机制,将科研成果与个人利益如职称、工资、奖金等直接挂钩,加强科研意识;同时教学医院要创造条件对带教老师进行经常性的科研训练,有计划地开展学术研究及交流活动,提高科研能力。

3.2.7 采取合理的评价方式 (1)实习护生的实习效果评价根据护生不同学历层次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考核项目主要为护生护理知识、临床能力和思想品德的综合评价。考核方式主要包括:①操作考核:实习中期基础护理抽考,实习末出科考试;②理论考核:平时成绩,出科考试成绩;③ 素质考核:通过口头和书面征求患者对护生的评价[3]。(2)带教老师质量反馈评价各科护士长定期开会与护生面对面交流或发放实习情况调查表,让护生对带教老师进行评价,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同时针对问题采取相应对策,从而确保临床带教质量。

[1] 唐跃琼,屈丽,胡芳,等.如何提高护理本科生临床见习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4,1(1):73-74.

[2] 杨明,胡春红.本科实习护生与临床带教老师的心理差距分析及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2):53-54.

[3] 刘胜媛,李素侠,王庆元,等.关于本科护生临床实习质量保证的思考[J].护理研究,2006,20(4):1023-1024.

[4] 郭莉,赵莹.针对护理本科生特点展开临床带教[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5,26(2):62-63.

[5] 孙爱华,郑修霞,孙宏玉.实习早期护理本科生的应激源及应激水平的调查与分析 [J].护理管理杂志,2006,6(6):1-2.

[6] 李伍庆.护理本科生实习期间角色适应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5,28(3):44-45.

[7] 周芬,毕越英,刘玮.关于岗前培训对本科护生的作用及影响分析[J].中华医学丛刊,2004,4(6):82-83.

[8] 叶红芳.护理本科临床带教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浅析[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4(4):417-418.

[9] 王妤,王小冰.不同层次实习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带教行为的意见分析[J].护理研究,2006,20(1):171-172.

[10] 王翠丽,王克芳,李明,等.护理本科临床教学情况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2,17(4):304-305.

[11] Luttrell M.Competency outcomes for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redesigning a BSN curriculum[J].Nurs Health Care Perspect,1999,20(3):134-138.

[12] 王敏,陈长香.注重护理本科生临床带教教师水平的提高[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9):106-110.

[13] 孙红,郑淑梅.对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实用护理学杂志,2000,16(5):53-54.

[14] Kipping CJ.Stress in mental health nurs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01,37(30):207-218.

[15] 方进博,扬敏,李小妹.动机理论和兴趣原则在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 [J].现代护理,2001,7(12):52-53.

[16] 张婷,杜丹丹,任艳香.本科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可度及毕业意向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6,21(1):20-21.

[17] 彭向阳,王曾金,何秀花.本科护生对临床教学策略的反馈性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6,21(1):27-28.

[18] 李宁,张少茹,张银平.调动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积极性的做法[J].西北医学教育,2002,11(1):72-73.

[19] 俞巧娣,倪静玉.护理本科临床实习带教体会[J].中华当代医学,2005,3(11):95-96.

[20] 李瑞萍.浅议临床护理带教中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J].护理研究,2005,19(9):1970-1971.

[21] 黄美萍,孙黎惠.护理本科学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4,40(2):352-356.

[22] Violeta lopez.Clinical teachers as caring mothers on the perspective ofjordaniar1 nursing students[J].Intem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03,40(5):51-60.

[23] Hu Mckerula.Doctoral education some reasonable though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05,(42):245-246.

[24] Jeanne Raisler,Michdleo Grady,Jodylori.Clinical teaching and leaming in midwifery and women’s health[J].Joumal of Midwifery and Women’s Health,2003,48(6):398-406.

R-4

A

2095-0616(2011)14-52-03

2011-05-13)

猜你喜欢

本科生老师护理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
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的培养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