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度检查”应予有效遏制

2011-08-15王忠明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放射科过度医疗机构

文/王忠明

时下,新一轮医改虽已铺开,但“看病难、看病贵”无疑仍是社会各界人士普遍“认同”的焦点问题,而使用医疗器械针对患者的“过度检查”问题,也依然在各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普遍存在。过度动用大型医疗器械的检查项目,无疑加大了患者的治疗费用,为社会各界人士强烈诟病!

两个月前,记者的一位朋友因腰部不适,到北京亚北地区一家二甲医院骨科就医。拿到几项检验结果全部“无异常”的报告后,接诊的一名年约30岁左右的大夫仍然言之凿凿地“教育、启发、引导”我那位朋友:你的问题很严重,再做个核磁检查吧,不然发展下去后果很难设想。

一般而言,患者对医生的话还是颇有信任度的。因此,尽管几项检查结果均显示“无异常”,但这位医生的话还是让我的朋友顾虑重重、情绪十分低落。后来,记者联系到同在该院工作、年高资深、相互又比较熟悉的一位主任医师给予复诊,结果仍是“无碍”。

另据中国网、中国新闻网等媒体报道:2010年12月24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全国人大常委程津培称:现在各个地方的公立医院在继续盲目扩张,购进昂贵的设备,使得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重复浪费,特别是又引导了患者向大城市、大医院集中,使得“看病难、看病贵”这一多少年来都要解决的问题到现在还没有得到满意的解决。

同时,《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各大媒体曾以大量的篇幅、时段披露过许多“过度检查”、“过度医疗”的案例。这充分说明,医疗机构的“过度检查”已经成为一种行业“顽症”!

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医学影像界唯一一位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玉清。谈到过度使用医疗器械检查的问题时,刘院士的表情即刻变得严峻起来。他说:这种情况现在比较普遍。有一个病例,一个患肺炎的儿童,胸片照完医生还要照CT。现在临床医生对病人的辐射致癌量重视不够,CT检查申请是否适应病症不是很清楚;检查是为诊断病情服务的,应该严格掌握,确实有必要的,才应使用,可做可不做的,尽量不做。国外有一个最新统计,医用辐射剂量的70%至80%来自CT;这类检查对人的身体、特别是对婴幼儿及育龄妇女危害很大,检查得多了,对医生自己也是很大的危害。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记者采访了首席专家、影像中心主任张兆琪教授。当谈到业内过度依赖仪器时,年逾花甲的张兆琪教授情绪马上激动起来。他神情严肃地说:病情诊断是个高智商的、极为复杂的劳动。现在有些临床医生,只问病人两三句话就能把放射科的申请检查单开出来,这样怎么能保证病情诊断质量?仪器不是医生,仪器再先进,也不能当作医生用,只能给医生的诊断做参考。一般病情不要紧,疑难病症的诊断是要根据患者的病史、病源和医生多年的临床经验等等因素、情况,经过分析、判断得出的。

“仪器不是医生,仪器再先进,也不能当作医生用。”张兆琪教授的话振聋发聩!

有鉴于此,记者认为,其一,客观公正地说,为了进一步诊断病情,使用先进的医疗器械、手段进行多项检查,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无可厚非的。对于大多恪守职业道德的医务人员来说,并不是每一个意见、建议、医嘱都是“心怀鬼胎”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部分医生或是一己私利作怪,或是业务水平低下,或是当时情绪不良,或是品行不端等等,留下了上述给患者以“乘人之危、趁火打劫”等嫌疑的口实,这种行为,无疑是“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大大影响了医疗机构在社会上的评价指数。其二,卫生行政部门应从必要性、布局合理性、资金渠道、人员培训、发展潜力等方面严格评价、审查各个医疗机构购买大型医疗设备的申请计划;对可买可不买的,坚决不予批准购买。其三,建议各个医疗机构的临床医生定期到放射科轮岗学习,切实掌握医疗设备的使用原理、操作规范、辐射危害,做到心知肚明。这样再动笔开单之前,就会有所顾忌,“三思而行”。其四,要教育、启发、引导广大临床医生,切实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改变过度依赖医疗设备,把仪器当做“大医”的观念;更重要的是,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做到“医者仁心”,不辜负“救死扶伤的天使”的崇高称谓。其五,各个医疗机构要建立大型医疗设备使用申请单的审查机制,每一份检查申请都要由年资高深、品行端庄、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进行事前检查、审核,充分论证,事后认真总结。在动用大型设备检查的申请单上,必须有临床医生和所在科室、专业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且没有不良行为记录的医师共同签署依据医疗规范、患者病情、缓急情况、必要合理等的严肃意见,放射科才可以接受申请,进行各项检查工作,力争每次检查都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其六,鉴于业界对大型医疗设备普遍的“热情高涨”,有必要对各级医疗机构以往的大型设备采购、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看看其中是否存在“猫腻儿”。对违规、违纪、犯罪者,依法依纪,从重处罚!

如是,“过度检查”问题或许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社会各界人士的诟病才能够有所化解。

猜你喜欢

放射科过度医疗机构
我国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过度情绪反应的背后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放射科专业基地入科教育的实践探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放射科应急防控管理方案的探讨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The world is the youngest backpacker Wenwen’s kindergarten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放射科安全管理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