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头缺血坏死介入治疗22例探讨

2011-08-15张先云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放射学尿激酶股骨头

张先云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放射科,云南西双版纳666100)

股骨头缺血坏死,又称无菌性坏死,其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目前对病因渐趋认同,那就是股骨头微循环说[1]。因其病因复杂,治疗方法众多,难以有一个相对一致的治疗方式。因而有的病人早期、中期得不到积极有效治疗,最终只能采用人工全髋置换[2]。我院自2001年开展此项技术以来,已治疗22例患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22例,男18例,女4例。平均年龄41.3岁。单侧病变16例,双侧病变6例,病程1~3.5年。其中15例有长期饮酒史,4例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史,3例有外伤病史。所有患髋均摄有X线片和MRI影像。病变程度按Ficat分期,Ⅰ期4例,Ⅱ期14例,Ⅲ期3例,Ⅳ期1例。

1.2 治疗方法

病人入院,完善各项术前准备。介入治疗前1~2d行患侧股骨粗隆钻孔减压,钻孔1~2个。介入治疗采用Serdinger技术,经对侧股动脉穿刺置管,必要时采取肱动脉穿刺置管,使用4F或5F Cobra导管选择致患侧髂总动脉造影,了解血管走向及分布后,将导管分别超选择至患侧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和闭孔动脉,造影确定无误后。经导管各1/3等量灌注婴粟碱60mg、尿激酶50万U、低分子右旋糖苷100mL。术后每天静脉滴注尿激酶10万U,复方党参注射液30mL,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连用1周左右。口服肠溶阿司匹林、钙片、鱼肝油3~6个月。治疗后1~2个月视情况施行第2次介入治疗。3个月内不做激烈活动及负重劳动,并进行功能性锻炼,加强疗效。

2 结果

本组22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后,疼痛缓解率为100%,无不良反应,Ⅰ~Ⅱ期患者疼痛症状完全消失,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Ⅲ期以上患者疼痛明显减轻、髋关节功能有所改善,总体来讲,Ⅰ、Ⅱ期疗效最好,与文献报道[3]相符。

3 讨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大致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4],其中以外伤性、皮质激素性和长期大量饮酒为最常见病因。导致股骨头血液循环障碍,动脉供血不足,髄内压增高,髓内循环淤滞,静脉回流障碍,使股骨头骨与软骨坏死,介入治疗主要是针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血供和微循环障碍这一核心问题,直接将溶栓剂、血管扩张药物大剂量注入股骨头供血动脉内,疏通髋关节附近的微循环和股骨头营养血管,改善患髋、股骨头血液供应,增加侧支循环,促进坏死骨逐渐吸收,新生骨逐渐形成,使股骨头得到恢复[5]。髓芯减压术是根据患者股骨头颈部骨内压升高的原理而采用的方法,通过手术,使股骨头、颈部与皮质外形成交通,降低骨髓压力,达到减压目的,增加静脉血液回流,促进血管新生,有利于骨的营养和新生[6]。本组22例经过介入治疗后髋关节疼痛明显缓解,有效率100%,说明有效。结合文献,笔者认为对于Ficat分期Ⅰ~Ⅲ期内应积极采取介入治疗,特别是Ⅰ~Ⅱ期患者,对于那些软骨下骨严重塌陷的Ⅲ~Ⅳ期患者,介入治疗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许多学者选择了股骨头置换术、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以及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等治疗方法。总之血管内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该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因局部给药物浓度高,直接达到溶解血栓、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疗效显著。因此本方法为股骨头缺血坏死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1]姜传杰,王国强.股骨头缺血坏死介入治疗[J].介入放射学杂志,1999,8:77-80.

[2]张富强,曹建民.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介入治疗[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1.10:113-114.

[3]耿志辉,刘丙木.婴粟碱、尿激酶和低分子肝素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4,10:269-270.

[4]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492.

[5]陆建东,茅旭平,曹建民,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2):237-239.

[6]吴文泽,向燕萍,谭国卫,等.综合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应用研究(附130例报告)[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9,10(3):197-200.

猜你喜欢

放射学尿激酶股骨头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21年总目次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