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供应室管理 严格控制院内感染

2011-08-15陆敏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无菌供应物品

陆敏

(上海市黄浦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 200003)

院内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除外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最新标准还包括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内感染。供应室是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作为间接为病人服务的场所,供应全院无菌医疗器材、敷料,又是病原微生物集中地,任何疏忽大意都可造成医院感染[1]。随着医学的发展,中心供应室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现在供应室已经被视为医院的“心脏”,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关键科室,它与医疗护理质量及院内感染息息相关。院内感染管理越来越受到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关注,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已成为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2]。保证供应室无菌物品的质量,严格控制院内感染是供应室工作的核心。因此,加强供应室各个环节的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确保供应室的工作质量达标,是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一定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人员职业素质要求

配备责任心强,热爱本职工作,专业知识丰富的工作人员。首先要加强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国家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标准等,要认真执行好《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其次,上岗前必须进行培训,要送有培训资质的相关部门学习,全面系统地学习供应室专科知识和技能,要求理论与操作考试合格,持证上岗。上岗后要选派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专业人员进行带教,并根据实际设备环境进行相应的操作步骤培训和指导,严格掌握灭菌器具的使用方法,熟练其操作流程,牢记其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可能产生危险效果均应有相应的紧急处置预案,同时一定要明确无菌观念,熟知灭菌监测标准,认真执行好消毒人员的规章制度。其三,平时要不断注意引领科室人员对新业务、新技术以及新消毒隔离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学习。

2 科室内设计布局要求

供应室内部的合理布局是避免污染、交叉感染、节省人力、减少基建投入,提高科室工作效率,保障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3],要根据卫生部1988卫医字第6号《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的要求进行布局。室内区域应严格按照回收、浸泡消毒、清洁、包装、灭菌、保管、贮存、发放等操作顺序流程进行合理的布局。严格划分为三区: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各区要有醒目标识,区与区之间应有实际屏障相隔,有各自的设备配置、工作制度、范围和功能。科室内设回收间、浸泡消毒洗涤间、清洁物品包装间、灭菌间、无菌物品存放间、储藏室以及办公室。布局应符合“由污→净→无菌→发放”的原则。由“污”到“净”,不得逆行。高压蒸汽供应要充足方便,灭菌间通风采光要良好,地面光滑,有排水道。

3 科室的规章制度要求

根据供应室的工作特点以及医院的临床需求与质控需要,建立相应规章制度及操作程序,使其更加有利于供应室内物品从清洁、消毒、灭菌到无菌顺序的流动与保存、发放工作。如供应室工作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灭菌效果监测制度、查对制度等,明确各工作区域的工作制度及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为确保供应室物品的质量管理,严格按卫生部卫法监发〔2002〕第282号关于《消毒技术规范》的通知精神,严格按照医院制定的供应室工作制度和操作规范去执行,以确保工作质量。这些标准和制度是供应室消毒质量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保证。

4 技术操作要求

加强院内感染管理和消毒隔离工作,要明确供应室的各项工作职责,强化消毒供应各环节质量的管理,使其质量得到持续不断的改进。灭菌前的洗涤质量和彻底清洗是十分重要的,关系到消毒灭菌质量,特别是去除残留血污迹尤为重要。任何残留的有机物,如血块、脓液、蛋白质、黏液都会妨碍消毒灭菌因子与微生物的有效接触,形成细菌或芽胞的保护膜而影响灭菌效果。因此,整个洗涤过程必须严格遵循四步洗涤法:①去污;②用化学药液去热原;③用自来水冲洗去药液;④用过滤后新鲜蒸馏水精洗,以保证物品清洗质量。包装前常规洗手,各种敷料器械包装正确,保证器械包内物品齐全,性能良好,消毒包标签清楚,包内放灭菌化学指示卡,包外粘化学指示胶带,并注明消毒日期、有效日期,消毒人员签名。锅炉内灭菌物品位置摆放正确与否也直接关系到灭菌的质量,上、下、左、右均应有一定的空间,不要过度拥挤,包的位置呈垂直状态。金属类的包放在下层,蒸汽难以穿透包,如敷料包应放于上层。包与包之间至少留置2.5cm的间隙,小包、治疗包采用金属筐放。整个锅内灭菌物品,在下排气装置中,其总体积不应超过灭菌柜容积的80%,脉动真空装量不应超过90%,以保证物品灭菌质量。无菌物品的储存、保管及发放应设专人负责,一般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无菌区。无菌包应每日专人检查,做到近期先发,如果标签出现模糊不清、封口松散、包布潮湿与破损、过期等情况,必须重新包装灭菌。一般未使用的无菌包在干燥条件下,每年黄霉季节的6~7月份有效期为7d,其他时段为14d。外来领取物品的人员应从专用发放窗口领取,室内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无菌物品的发放,原则上应下收下送,回收和发放时,应采用专人专车专线,洁污分开。

5 消毒效果监测要求

5.1 压力灭菌效果的监测

(1)物理方法:用200℃刻度的留点温度计,将水银柱甩至50℃以下,放入灭菌包内,灭菌后,水银柱的读数即为灭菌过程中所达到的最高温度[3]。(2)化学方法:用化学检测指示胶带,灭菌后观察其颜色与性状的改变,判断灭菌效果。(3)生物学监测:将热耐受力较强的非致病性嗜热脂肪杆菌芽孢指示管放于锅内,消毒灭菌后放入培养基中,置于56℃恒温箱中48h,观察颜色变化,判断灭菌效果[4]。

5.2 紫外线强度监测

每2个月做1次紫外线强度监测,将卡片正面放于离灯管1m的中心处照射1min,然后与周围的标准色块对照,即得紫外线强度值。新灯管不低于100uw/cm2为合格,使用后低于70uw/cm2时灭菌效果下降,即应更换。

5.3 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表面培养效果监测

每月做空气培养1次,“三区”每日紫外线灯照射2h,定时对供应室的空气进行消毒。地面,无菌柜,送物篮每天用含氯消毒液擦洗2次,各区域拖把分开使用。采用平板暴露法或布点法,对供应室的无菌区、清洁区进行菌落监测,经培养要求无菌区的空气菌落数≤200cfu/m3,清洁区的空气菌落数≤500cfu/m3,无菌室物品表面于工作人员手表面菌落数≤5cfu/cm2[5]。

5.4 定期检查

消毒液定期更换,并定期对使用中的化学消毒液、无菌物品的保存液进行试纸有效浓度监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于一次性物品,每批进货后均进行细菌培养,合格后才准予发放,从而保证一次性物品的质量。

6 医疗废弃物品管理

供应室负责医院医疗废弃物品的回收工作,并做好数量登记与回收销毁记录。对医疗废品进行严格管理,严格把好回收处理各环节的质量关。要求回收率达到100%,不得将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随意丢弃甚至混入生活垃圾,造成医疗废弃品的流失;杜绝出售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一旦发现严格查处、严厉惩罚。医疗废弃品收集毁形后集中放置,定期清运送专业处置机构,做到无害化处理,消除病原感染隐患。

7 体会

供应室是医院消毒、灭菌的最主要科室,是院内感染管理与监控网络的重要环节,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越来越走向专业化,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全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危。因此,要严格规范医院的供应室工作制度,严把工作质量关。供应室的设计应起点高,科学布局,要从预防医院感染发生这一特殊要求综合考虑,方案最好由提供主要灭菌设备的厂家设计,同时征求医院感染管理人员于供应室工作人员的意见,相应管理机构推荐建筑设计科学、合理的方案作为医院修建供应室的参考,以适应医院感染控制需求。同时一次性医疗用品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故加强对其使用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同样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内感染,提高医护质量和工作效率[6]。

总之,供应室工作是医院尤其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医疗工作效果。其建筑应合理科学布局,要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道德素质,严把消毒灭菌质量关,严把灭菌效果监测关,要完善科室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必须严格认真,使每项工作都落到实处,这样才能保证群众的就医安全、保证医务人员的工作安全,控制院内感染。

[1]王建美,李景,李启琴.加强消毒供应室的细节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青岛医药卫生,2010,42(4):320-321.

[2]黄晓琴.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46.

[3]张晓春,许乐.加强供应室质量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63.

[4]汪赛进.护理知识1000题[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5:22-23.

[5]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S](GB 15982—1995),1995.

[6]闫翠英.加强消毒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8):607.

猜你喜欢

无菌供应物品
称物品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找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