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阑尾炎术后早期肠梗阻1例

2011-08-15闫长明毕宝旭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2期
关键词:气液肠管阑尾

杨 路 闫长明 毕宝旭

(1.解放军第二○五医院体检中心,辽宁锦州121000;2.武警8624部队卫生队,辽宁葫芦岛125000)

通过对1例阑尾炎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的诊治,说明在疾病诊治过程中临床医生要有胜任本职工作的业务水平,同时也需要患者的密切配合。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19岁。因上腹部疼痛转移至右下腹,于院外诊断“急性阑尾炎”抗炎治疗2d病情逐渐加重入院。查体:T 37.7℃,P 88次/min,R 18次/min,BP 14.8/8.2kPa。急性痛苦面容,颈软,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肝脾未及,下腹部压痛,以右下腹为著,伴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弱。腰大肌试验(-),结肠充气试验(+),震脚试验(+)。血常规WBC 15.1×109/L,N 86.3%。初步诊断:(1)急性腹膜炎;(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入院后急行阑尾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内较多混浊脓性液体,吸出约100mL,其后沿结肠带寻找阑尾,见阑尾长约7.5cm,最大直径约1.8cm,明显充血水肿,尖端呈暗黑色,附白色脓苔,与周边粘连。逆行切除阑尾,术区甲硝唑冲洗,关腹。术后病理回报: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给予抗炎、补液等对症治疗,患者腹痛、腹胀逐渐加重。2d后腹平片示:多处气液平。给予胃肠减压,继抗炎对症治疗5d,患者反复低热,腹痛腹胀无明显好转,肠鸣音弱。WBC 14.0×109/L,N 76%。腹部平片仍有气液平。腹部超声所见:可探及肠管显著扩张,无明显蠕动波,左下腹肠间可探及约2.5cm×2.0cm的液性暗区,盆腔可探及约7.5cm×4.5cm回声区。超声提示:肠梗阻、腹腔积液、盆腔积液。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小肠间隙多处脓苔、粘连,距回盲部约140cm左右小肠间有一约4.5cm×3.5cm包裹性脓肿,内含混浊脓液,周边小肠粘连成角,其近端肠管明显扩张,充满气体和肠内容物,远端空虚,盆腔约30mL混浊液体。行粘连松解术,粘连近端肠管针吸减压,温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至清洁,肠管色泽红润,蠕动较好。留置左下腹和盆腔引流管各1根,另口引出,关腹。术后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抗炎、补液对症治疗。第2天患者再次出现低热,腹胀、腹痛,未排气排便。腹平片示:多个气液平。腹部超声:肠管扩张,蠕动波减弱。超声提示:肠梗阻。在原治疗基础上更换抗生素,应用生长抑素等综合治疗,病情逐步好转半个月后痊愈出院。

2 讨论

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但此例患者术后两次梗阻发生较早,临床少见。回顾病史:第1次发生梗阻除患者腹腔感染较重因素外与其预防措施不力有关。(1)术区未放置引流管。该患者阑尾炎症重,阑尾周围脓液较多,局部冲洗后未行有效的引流使感染扩散,是形成肠间多处脓苔、粘连、肠间脓肿和肠梗阻的主要原因。(2)胃肠减压不及时。患者术后腹痛腹胀逐渐加重,未排气排便,2d后拍腹平片提示多处气液平,尔后才行胃肠减压,对肠梗阻的发生起到促进作用。(3)患者未取半卧位。术后尽管医生嘱其半卧,但患者为减轻痛苦术后前2d基本平卧,腹腔渗出液或脓液不利于流向盆腔,促进了肠粘连和肠间脓肿的形成。患者第2次手术,术中和术后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尽管再次出现梗阻,但经过综合的保守治疗病情逐步好转康复。

[1] 徐绍敏,郑保国. 小承气汤加减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14例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9):48.

[2] 朱鸿波,刘戈. 中药辅助治疗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9):32.

猜你喜欢

气液肠管阑尾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运载火箭气液组合连接器动态自动对接技术
微重力下两相控温型储液器内气液界面仿真分析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阑尾真的无用吗?
气液分离罐液位计接管泄漏分析
基于新型C4D的小管道气液两相流流型辨识方法
比较对照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