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护理配合

2011-08-15王承菊赵桂法孙海霞杨世娟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2期
关键词:器械高龄髋关节

王承菊 赵桂法 孙海霞 杨世娟

(山东省临朐县中医院,山东临朐 262600)

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的损伤之一,其骨折的基本病因是骨质疏松,骨质量降低。老年患者因协调能力差,反应迟缓,发生骨折大多为生活伤,如不慎滑倒、绊倒、由床或椅子上跌落等。原则上,所有股骨颈骨折均需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主要适用于老年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可早期下床活动,恢复行走功能,减少因长期卧床产生的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还能一次性消除因内固定术后部分患者出现的不愈合、缺血性坏死、塌陷等并发症[1]。但老年患者心、肺、脑血管系统对手术耐受性较差,特别是高龄老年(80岁以上)患者属高危人群,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非生理性的并发症较多的手术,所以高龄患者手术的护理配合尤为重要。2010年3~12月笔者所在科室为12例高龄老年患者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通过精心的护理配合手术均顺利完成,获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12例患者,男3例,女9例,年龄80~94岁,基础疾病:冠心病10例,肺气肿8例,糖尿病8例,高血压6例,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5±0.5)h,出血量(220±30)mL,住院时间(16.0±1.2)d,所有患者术后均能下地行走。

2 手术配合

2.1 术前访视

为使手术顺利进行,术前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要进行评定,通过查阅病历资料,与患者接触,沟通,了解患者具体情况,特别是心、肺、脑、肝、肾等功能情况,根据许学猛提出的手术耐力评定标准[2],对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定,对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进行综合调理,积极治疗并存病,使机体的器官功能尽可能保持正常,以提高手术耐力,同时积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取得患者配合。必要时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手术的优点、方法及成功率,同时讲清该手术的负面影响,从而消除患者对手术的疑虑,使其积极配合手术;再次利用术前访视的时间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教会患者术中配合要点、方法。对于沟通障碍(如听力下降)的患者,在家属的配合下,用非语言沟通(手势、肢体语言等)形式与患者沟通交流,与患者取得默契,以便在术中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顺利完成手术。

2.2 手术器械及物品准备

2.2.1 器械准备 因髋关节置换手术所用器械多为外来器械,因此,对于外来器械的质量把关尤为重要。手术所用器械必须在术前一日送到手术室,认真检查器械质量,按感染管理要求认真清洗、消毒。此类手术器械一般体积较大,应适当延长消毒时间确保消毒效果。手术所用置入材料及骨水泥多为γ射线辐照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要认真检查产品包装有无破损,灭菌日期,灭菌标志及产品规格、型号等是否符合要求。

2.2.2 物品准备 备好侧卧位体位垫、海绵垫、托手板、头圈等物品。

2.3 建立足够静脉通路

因患者为高龄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差,对手术耐力低,术中异常情况随时发生,需及时输注血液、血浆、胶体溶液、晶体溶液、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故需要在术前建立足够静脉通道。因手术时患肢需要随时活动,在上肢建立两路外周静脉通道,至少一路用加药型留置针,妥善固定,注意保护,术中随时观察,防止脱落。

2.4 麻醉配合

此类手术多用硬膜外麻醉或者腰麻,麻醉时需要严格限制患者活动,防止脊髓损伤。老年患者自制力差,需要有专人扶持患者摆好麻醉体位。

2.5 手术体位的摆放和适度保暖

手术时一般采用侧卧位,因高龄老年患者反应能力差,表达能力下降,摆手术体位时要特别注意防止神经及骨突部位受压,要在髋部、踝部、膝部垫上柔软的海绵垫,耳廓部位放置头圈;老年患者体温调节能力差,具有保温能力的皮下脂肪少,体温易波动,加上手术暴露面较广,手术时间较长,补血、补液等使体温降低,低温可导致凝血因子活性下降,导致出血量增加。因此,手术室温度宜稍高(维持在25~27℃),输血及输血液制品时注意加温,上肢、胸部应适当保暖。

2.6 手术进程配合

2.6.1 器械护士 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部位血管、肌肉丰富,手术野较深,出血量较大,手术所用器械复杂,器械护士要熟悉手术步骤,注意力高度集中,随时了解手术进展情况,及时准确传递手术器械,密切配合手术。尤其是应用骨水泥时,要与手术医生配合默契,掌握好骨水泥的最佳凝固时机,在稀糊状末期将骨水泥注入所需部位。然后插入假体并维持假体不动至骨水泥完全固化。骨水泥凝固时会放出聚合热,手术中要注意保护周围组织。

2.6.2 巡回护士 要随时了解手术进展情况,术中不能离开手术间,随时调节好灯光。术中随时观看患者尿量、引流瓶里的液量,了解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根据手术出入量配合麻醉医生调整补液种类、补液量、补液速度。应用骨水泥前要提醒麻醉医生适当补充血容量,防止骨水泥的副作用引起血压骤降。密切观察患者肢体受压情况,检查受压部位,必要时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术中随时与患者交流沟通,询问患者感受,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需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3 讨论

高龄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风险大,除了需要手术医师术前充分评估和准备及高超的手术技巧,还需要手术护士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方式、手术步骤,准备好手术所用器械、物品及术中器械护士、巡回护士积极主动的护理配合。

[1] 王亦璁,刘沂,姜保国. 骨与关节损伤[M]. 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58-1162,1173.

[2] 许学猛. 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围手术期应注意的问题探讨[J]. 实用医学杂志,1997,13(3):145.

猜你喜欢

器械高龄髋关节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髋关节翻修术Gross型髋臼骨缺损重建的研究进展
健身器械
补阳还五汤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肿胀30例
高龄老人须克服4大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