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花的病害及其防治

2011-08-15杨文建

种业导刊 2011年8期
关键词:叶斑病褐色红花

杨文建

(开封县农业局,河南 开封 475100)

1 锈病

1.1 危害情况及症状

土壤和种子带菌、连作栽培、高温等是导致红花锈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其危害是锈病孢子侵入幼苗的根部、茎部和嫩茎,形成束带,使幼苗缺水或折断,造成严重缺苗。随风传播的孢子常侵染红花的子叶、叶片及苞叶,形成栗褐色的小疱疹,破裂后散出大量锈褐色粉末,发病严重时,造成红花减产。

1.2 防治措施

一是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二是进行轮作栽培,使用不带菌的种子;三是控制灌水,雨后及时排水,适当增施磷、钾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四是红花收获后及时清园,集中处理有病残株;五是在发病初期用0.2~0.3波美度石硫合剂,或97%敌锈钠600倍液,或25%粉锈宁800~1000倍液防治。

2 枯萎病

2.1 危害情况及症状

受害植株下部叶片,开始为黄色,以后逐渐枯萎,老的植株整株死亡。如植株一侧被侵染则这一侧枯死。幼苗受害尤甚,受害幼苗的根部呈黑褐色,并且变细。

2.2 防治措施

一是采用轮作栽培;二是不使用带菌种子;三是发病初期及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并用生石灰撒施病穴及周围土壤,还可使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的石灰+0.2%尿素淋灌。

3 根腐病

3.1 危害情况及症状

病原菌主要侵染植株的根部和茎的基部。红花的任何生长阶段都有可能被侵染,尤其是幼苗期、开花期症状明显。发病早期,红花的组织及根部的鲜重减少,随后变成黑色。被感染的植株萎蔫,呈浅黄色,最后死亡。土壤过湿,气温高,利于本病发生。

3.2 防治措施

一是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或采用旱地种植;二是选用抗根腐病的红花品种;三是灌水时要开沟灌溉或隔沟灌溉,雨水多时要注意排水。

4 炭疽病

4.1 危害情况及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嫩梢和茎,以嫩梢和顶端分枝受害严重。感病后,嫩茎上出现水渍状斑点,后逐渐扩大为梭型,病斑上出现橙红色的点状粘稠物,严重时造成植株烂稍、烂茎、折倒、死亡。叶片上病斑褐色,近圆形,有时病斑龟裂,该病多发生在叶片边缘,常使叶片干枯。叶柄上病斑长条形,褐色,稍凹陷。

4.2 防治措施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一般有刺品种比无刺品种抗病,种子产量也高;建立无病留种田,提供无病良种;二是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土地种植,忌连作;三是进行药剂拌种,用30%菲醌50 g拌种50 kg,拌种后播种;四是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五是在分枝前后用1∶1∶10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600倍液,每隔7~10 d喷药一次,连续喷2~3次进行防治;六是使用氮肥不宜过多或过晚。

5 黑斑病

5.1 危害情况及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偶尔危害叶柄、茎及苞叶。叶片上先出现暗黑色斑点,病斑扩大后为圆形或近圆形褐色病斑,直径3~12 mm,同心轮纹不明显,后期病斑中央坏死。湿度大时病斑两面均产生灰褐色至黑色霉层。幼苗期发病子叶上有明显病斑,向下扩展后在胚轴上形成坏死条斑,子叶凋萎,植株死亡。一般造成减产20%~50%。

5.2 防治措施

一是选用健康种子,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并集中烧掉;二是合理施肥,使植株生长健壮,雨后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三是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将种子装入尼龙网袋,在50 ℃温水中浸30~45 min,并不断摇动,确保种子受热均匀;四是孕蕾期喷一次1∶1∶100波尔多液,开花前再喷一次50%扑海因800~1000倍液,或50%代森锰锌600倍液。

6 叶斑病

6.1 危害情况及症状

红花被浸染后,在叶片上和苞叶上出现不规则的褐色斑点,引起失色、枯萎和腐烂,严重时全株倒伏,造成产量降低、油分减少。叶斑病在常有阵雨或湿度较大地区易于发病,红花生长中、后期发生严重。

6.2 防治措施

一是在较为干燥的地区种植;二是将残株病叶集中烧毁;三是进行轮作栽培,及时排水;四是用赛力散处理种子;五是定期喷洒波尔多液或代森锌。

7 轮纹病

7.1 危害情况及症状

轮纹病发生时期、发生部位、发生特点都与叶斑病基本相似,但症状有所不同。轮纹病的病斑较大,也有同心环纹,上生小黑点。

7.2 防治措施

同叶斑病防治措施基本相似。

[1] 张钰,傅俊范,周如军,等.红花黑斑病菌的分离与鉴定[J].河南省农业科学,2008(2):64-65.

[2] 周尤付.中草药红花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2(3):31.

[3] 高建略,赵连弟,李文林,等.红花丰产栽培技术初探[J].种子世界,2011(3):32-33.

[4] 杨晓,童文,黄璐琳,等.药用川红花高产优化配方施肥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18):92.

[5] 胡长效,朱静,彭兰华,等.红花田红花指管蚜及其天敌生态位研究[J].河南省农业科学,2007(5):66-70.

[6] 郭顺洪.西红花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5):66-67.

[7] 邵显跃,崔东柱,傅跃进,等.药用西红花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3):139-140.

猜你喜欢

叶斑病褐色红花
番茄糖转运蛋白SlSTP2在防御细菌性叶斑病中的功能
红花榜
红花榜
“二月兰叶斑病菌甘蓝链格孢生物学特性观察实验”的教学设计
红花榜
红花榜
你的手充满时辰
Conversation in a house
Red Panda小熊猫
菩提树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