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面部带状疱疹89例回顾性分析

2011-08-15胡昕徐丽敏

关键词:分布区洛韦三叉神经

胡昕,徐丽敏

(1.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天津 300070;2.天津市长征医院,天津 300120)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之一,发生于头面部时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现将天津长征医院皮肤科2009年1月—2010年10月诊治的资料完整的89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9例患者中男50例,女39例。发病年龄18~89岁,其中<29岁 7例(7.9%),30~49岁 26例(29.2%),50~69岁 36例(40.4%),>70岁 20例(22.5%)。首次发病者83例,两次发病者6例。

1.2 发病季节 春秋季发病率最高。春季(3~5月)发病30例(33.7%),夏季(6~8月)15例(16.9%),秋季(9~11月)25例(28.1%),冬季(12~2月)19例(21.3%)。

1.3 发病诱因及合并症 68%的患者可以查到一种或一种以上诱因或合并症。发病诱因:劳累、感冒、发热后发病40例,失眠、精神紧张或精神创伤后发病19例,月经期4例,手术后发病者1例,应用免疫抑制剂或接受放化疗后发病3例。合并症:心脑血管疾病17例,糖尿病9例,肝肾疾病4例,自身免疫性疾病3例,恶性肿瘤2例。

1.4 临床表现

1.4.1 首发症状 有疼痛82例(92.1%),无疼痛7例(7.9%)。疼痛先于皮损出现45例(50.6%),疼痛与皮损同时发生25例(28.1%),皮损先于疼痛出现19例(21.3%)。

1.4.2 皮损分布 三叉神经眼支分布区51例(57.3%),主要为头皮、前额、鼻背、上睑、眼球受累;三叉神经上颌支分布区12例(13.5%),主要为上颌处皮肤、上唇、悬雍垂、扁桃体受累;三叉神经下颌支分布区9例(10.1%),主要为下颌处、外耳道前半部皮肤受累;耳大神经、枕小神经、迷走神经耳支分布区13例(14.6%),主要累及耳廓、乳突表面及外耳道后半部皮肤;脊神经c2分布区4例(4.5%),主要累及枕部皮肤。

1.4.3 皮疹类型 寻常型65例,出血型12例,大疱性8例,顿挫型3例,坏疽型1例。

1.4.4 并发症 ①眼并发症:病毒性结膜炎27例,病毒性角膜炎8例,虹膜睫状体炎3例。②耳并发症:眩晕3例,听力下降、眩晕和耳鸣同时发生2例。Ramsay-Hunt综合征1例③周围性面瘫无耳部症状3例。

1.5 首诊及误诊情况 首诊时间≤4 d,33例;5~7 d,39例;8~14 d,15例;>14 d,2例。48例患者在皮肤科就诊前分别就诊于神经科、眼科、耳鼻喉科等科室。25例被误诊为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颈椎病、青光眼、中耳炎、美尼尔氏病、接触性皮炎、蜂窝组织炎等。

1.6 治疗

1.6.1 全身治疗 ①抗病毒治疗:63例口服泛昔洛韦250mg,3 次/d,连用 7d;19 例口服伐昔洛韦 300mg,2 次/d,连用10d;7例静脉点滴更昔洛韦250mg,1次/d,连用7d。②免疫调节剂:80例口服或肌肉注射转移因子、胸腺肽、乌体林斯等。③神经营养剂:所有病例均口服或肌肉注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④72例应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20~60mg/d,根据病情改善程度逐渐减量至停药。⑤止痛剂:芬必得、氨酚双氢可待因和多虑平等视疼痛情况用。⑥白细胞计数高于10.0×109/L及局部继发感染者予抗生素治疗。

1.6.2 局部治疗 外用炉甘石洗剂或阿昔洛韦软膏;皮损处氦氖激光照射;眼部受累予眼药水对症治疗;面瘫者行针灸治疗等。

1.7 转归 结膜炎、角膜炎、视力下降、听力下降、眩晕多在l~4周内恢复。1例角膜溃疡导致视力下降3个月仍未恢复。面瘫患者2个月内恢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指急性带状疱疹患者疱疹消退后疼痛持续经过3个月者[1]。本组患者发生PHN11例,年龄均大于50岁;其中10例发生于三叉神经眼支,1例发生于三叉神经下颌支;8例由于初诊时发病超过2周或有严重的禁忌症而未用糖皮质激素,应用糖皮质激素组有3例发生PHN;泛昔洛韦组8例,伐昔洛韦组3例。

2 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疱疹后持久性后遗神经痛呈年龄依赖性,40岁以下很少发生,主要发生在老年性带状疱疹患者,文献报道年龄在60以上岁的带状疱疹患者50%以上遗留神经痛。一旦患者出现PHN,10%~25%的患者疼痛可持续1年以上,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2]。头面部带状疱疹是因VZV侵入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及颈神经节所致。发生率仅次于胸、腰段[3]。

从本组资料看,头面部带状疱疹有以下特点:①头面部带状疱疹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但好发于老年人,发病率与年龄成正相关;②多在春秋季节发病(61.8%);③大部分病人(68%)有感冒、发热、劳累史等诱因及并发症,提示机体病毒抑制力的下降和局部神经的疲劳是激活病毒的因素;④疼痛多先于皮损出现多,早期症状不典型,因而常首诊于神经科、眼科、耳鼻喉科等科室,容易误诊;⑤多见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尤以第1支(眼支)最为常见,且易出现眼部并发症;⑥由于头面部在解剖学上与五官及颅内关系密切,易出现多种神经系统并发症,如面瘫、角膜炎、耳聋甚至脑膜炎;⑦PHN均在50岁以上,提示可能是由于老年人神经组织修复较慢,及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性降低,故疼痛较持久。眼部发生PHN较多,可能与三叉神经分布区眼支受累病例总数多有关。给予糖皮质激素者88.9%未发生PHN。泛昔洛韦组和伐昔洛韦组PHN发生率相近。

对于头面部带状疱疹,及时有效的治疗有积极意义。Sra等[3]认为在皮疹出现72 h内给予足量的强有力抗病毒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预防PHN。在急性期早期、足量给予抗病毒药物的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等可以有效积极的控制局部症状,减轻炎症,阻止病毒对神经节及神经纤维的毒性和破坏作用,减少PHN,且不影响特殊免疫球蛋白IgG的形成[2]。早期、小剂量、短程递减式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能迅速减轻疼痛程度,并明显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减小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且无副作用[4]。局部氦氖激光照射带状疱疹皮损,能减轻疼痛,缩短病程,减少PHN的发生[5]。

综上所述,头面部带状疱疹病情复杂,容易误诊,做到早期诊断、及时积极治疗是缩短头面部带状疱疹病程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1] 李其富,周东,杨洁,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循证医学防治实践[J].华西医学,2007,22(2):228-229.

[2] 詹姆斯WD,伯杰TG,埃尔斯顿DM主编;徐世正主译.安德鲁斯临床皮肤病学[M].第 9 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472-475.

[3] Sra KK,Tyring SK.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J].Skin Therapy Lett,2004,9:1-4.

[4] 韩全宇,李钟灵,张欣.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的疗效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24(2):116-117.

[5] 刘雪梅,张小寒.两种功率He-Ne激光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观察[J].华中医学杂志,2006,30(5):425.

猜你喜欢

分布区洛韦三叉神经
恩平市植物组成及区系特征研究
广东地区夹竹桃科植物区系分析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特殊类型血管神经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物种分布区特征及其对生物多样性保育的意义
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脑池段MR形态测量研究
龙胆泻肝丸联合泛昔洛韦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罕见病因分析及手术方法
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在我国的时空分布概述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