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新闻发展的态势与基本特征

2011-08-15王瑞平

科技传播 2011年11期
关键词:报纸传统媒体受众

刘 筱,王瑞平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手机是目前为止最好携带、普及率最高的数字终端,大多数人都有一部手机。手机具有获取信息的即时性和快捷性,这是其他传统媒体难以办到的。随着移动增值业务的不断发展和移动终端功能的不断提升,手机已逐步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在手机媒体化的进程中,全面崛起的手机报和日渐流行的手机阅读已成为手机媒体领域引人注目的亮点。

1 手机阅读的发端

手机的随身性和移动化的特点,以手机为载体下载、复制和浏览信息的方式,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掌握信息的需求,手机阅读便开始悄然兴起。手机阅读发端于基于短信的手机文学,与此同时各种面向智能终端的手机阅读软件也相继问世。用户在进行手机阅读时,既可以登录WAP页面进行在线阅读,也可以安装阅读软件进行下载阅读。

国内各大移动运营商也积极投身于手机阅读领域,致力于将更多好的作品移植到移动互联网上。在移动运营商的推动下,手机阅读正在迈出新的发展步伐。

2 手机新闻网及手机报的出现

随着各种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而出现各种新的媒体,这在某种程度上使报纸的地位受到一定影响,但是报纸的影响力、公信力、新闻采集的能力、报道新闻的深度,依然是整个传媒行业的典范。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报纸来说,如何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的媒体平台,使传统报纸走数字化道路,寻求新旧媒体的融合互动是新的任务。

2004年7月,《中国妇女报》推出了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广东移动联合九大媒体推出“手机报纸”也在2005年8月初正式面世。

2005年在“两会”即将召开前期,人民网与中国人大新闻网、中国政协新闻网共同开办的以手机为终端的“两会”无线新闻网站(wap.people.com.cn),这是国内首家手机新闻网站,也是国家重大政治事件第一次以手机互联网的形式进行宣传,标志着手机成为真正意义的新闻媒体。

3 手机新闻的特征

手机用户具有目标受众的确定性的特点,其省时省力的特点,更加适合现代社会快速紧张的生活节奏,能更好地满足人们获知信息的需求。

根据手机媒体的特点及优势我们可以初步总结一下手机新闻的基本特征:

1)新闻发布的及时性。由于手机媒体的可移动性及便携性高,所以手机新闻可以随时调整手机报发布时间;

2)新闻定制的功能性。手机新闻的日趋成长,各种符合不同受众需要的新闻也应运而生。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各种不同类型的新闻。无论是娱乐、交通、时政、天气等各种类型的新闻我们都可以通过手机了如指掌,这不仅为受众的生活带来便利更加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发展;

3)新闻评论的互动性。互动既是手机媒体的重要特点,也是手机媒体提高经济效益、吸引用户眼球的有效手段。例如UC桌面新闻,在每条新闻下受众都可以发表对该新闻的评价,甚至设置了简单的喜怒哀乐的表情让受众表达对该新闻产生的情绪。这样即时的互动虽然网络媒体可以办到,但是手机的便携性和移动性又再次战胜了网络媒体;

4)新闻的表现形式的多媒体化。3G技术的发展,使手机媒体可以随时随地的收发文字、图片、视频,这样就极大的丰富了手机新闻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的接受各种形式多样的新闻,增加了阅读新闻的快感;

5)新闻内容的精炼。手机新闻由于手机媒体的特点注定了它的内容要少而精,并且标题要一目了然、切中要害。所以手机新闻的编写要求我们用最简短和精炼的话语表达最准确的内容,这也是手机新闻不同于其他媒体新闻的一大特征;

6)新闻发布机构的赢利性。传统媒体的赢利往往是依靠广告等其它方式,而手机新闻的发布机构可以像数字电视的赢利方式一样,手机用户可以通过定制自己需要的新闻来及时获取信息。所以,收取服务费用手机新闻的发布机构可以专心的做好新闻,离开广告的支撑还是继续发展。

4 手机新闻的发展态势

新媒体的发展不能局限在以前的思维,新闻报道在手机媒体上显得更为自由、更有潜力,也更具难度。在发展手机报道上不仅要探索其自主性、互动性,还要加强报道的娱乐性、多媒体性和服务性,不仅要注重开发出独特的内容,更应该关注各种新形式、新理念的出现及其与原有资源的有效整合。

有些专家和学者都认为手机媒体将取代传统媒体。他们寄希望于开发更强大的网络技术,让手机的功能更强大足以替代其他的媒体,但是手机的便携性也在某种程度局限了他的表现力。就和当初预言报纸会消失一样,手机媒体不可能完全的代替任何一种媒体,走媒介融合的道路仍然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手机技术的日益发展使手机新闻传播的发展有更加广阔的领域,但是他离不开其他媒体的支撑。现在这个阶段,无论是手机新闻的发布机构还是新闻的来源都与传统媒体息息相关,不可能独立的发展和存在。所以积极的将现有的已经发展成熟的媒体与手机媒体结合起来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1]马斌.3G时代-手机媒体将大型其道[J].人民邮电,2008-05-09.

[2]马正恺.手机报发展中的冷思考[J].新闻与写作,2010,8.

[3]程征.从两会看手机报道的特点与趋势[N].中华新闻报,2008-04-02.

[4]王娟.手机媒体发展预期-未来最便利的信息获取终端[N].中华新闻报,2008-04-09.

[5]林晔,续子恺.手机新闻发布及互动平台的应用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09,11:50.

[6]蒋育雪.浅析3G技术下手机新闻的发展[A].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3).

[7]潘玉鹏,夏欣,周岩.手机媒体-报纸发展的新机遇[J].中国记者,2004,11:71.

[8]王泽华,张芸.手机媒体:传统媒体的机遇[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03-17.

猜你喜欢

报纸传统媒体受众
报纸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