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官『九思』德自高

2011-08-15刘建明

支部建设 2011年11期
关键词:之德时刻领导

■ 刘建明

为官『九思』德自高

■ 刘建明

《论语·季氏》中记载着孔子的这样一段话:“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意思是说,君子有九件事情要经常考虑:看东西的时候要考虑是否看明白了;听事情的时候要想想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时要考虑自己的脸色是否温和;对别人的态度是否恭敬;说话时要考虑自己的心里是否忠诚;办事的时候要在心里检讨是否认真;遇到疑难时应当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发怒时要想想可能会产生什么不良的后果;获取利益时要想想自己是否遵守道义。

2500年后的今天,这“九思”对于领导干部加强自身修养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学习和借鉴。

“视思明、听思聪”,修处事之德。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矛盾纷繁复杂,问题相互交织,领导干部要想理清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就必须善于分析,精于判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透过现象看本质,努力提高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分得清是非、辨得明真假,从而找准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着力点。同时,作为领导干部,还须在“听”上下工夫,要时刻牢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古训,善于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既听得进顺耳之言,也听得进逆耳之语,如此,方能培养自己闻过则喜、从善如流的气度和胸襟。

“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修待人之德。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要保持面色温和、态度和蔼、言语诚恳。领导干部虽身居官位,手握职权,但本质上却是人民的公仆,切不可自以为是,高高在上,忘乎所以,对群众冷若冰霜,麻木不仁,避而远之,而应时刻保持一种平民的心态,多深入群众、亲近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真正做到察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做群众的贴心人,从而在群众心目中树立起可亲可敬的良好形象。

“事思敬、疑思问”,修敬业之德。领导干部肩负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任,要时刻牢记宗旨,切实履行职责,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负其责,绝不做不思进取的庸官、太平官,坚决反对失职渎职、玩忽职守、贪图安逸等行为,力争把本职当作奉献的平台和敬业的舞台,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对于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勇于正视、敢于承认,真正拿出甘当小学生的勇气和态度,不耻下问,虚心向他人请教,直至搞懂弄透,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努力做工作的行家里手。

“忿思难”,修慎怒之德。慎怒既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美德。在现实生活中,领导干部在面对各种刺激、误解和挑衅时,难免也有生气发怒的时候,关键是要学会保持冷静理智,提高自控能力,克制不良情绪,真正做到“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努力避免因感情用事而做出傻事、错事和蠢事来。

“见得思义”,修廉政之德。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时刻绷紧党纪国法这根弦,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不断增强自身党性修养,坚持慎独、慎微、慎权、慎欲,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切实做到不为名惑、不为利诱,淡泊名利,洁身自好,清清白白为官,堂堂正正做人。

领导干部如果能经常以“九思”之说来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来检验自己的日常工作,来衡量自己的职业操守,就一定会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人民公仆。

猜你喜欢

之德时刻领导
冬“傲”时刻
捕猎时刻
伦理生活与形上超越
——亚里士多德arete概念的多重涵义及其内在张力
常修“四为”之德
2016重要领导变更
长幼有序
一天的时刻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