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地震灾害让“沿海热”降温

2011-08-15李珍,范开庆,曹磊

共产党员(辽宁) 2011年9期
关键词:临海沿海地区海啸

日本地震灾害让“沿海热”降温

发达富足、风光旖旎、港口便捷……说到“沿海地区”,人们总会想到这些美好的词汇。当日本遭遇特大地震和海啸灾难后,世界媒体又不约而同地为这类地区新加了前缀——“脆弱”!几十年来,有80%的美国人生活在沿海地区,75%的日本工业产值来自“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填海造地修机场、靠海建核电站,修人工岛、建海景房成了趋势和潮流。但海啸、台风等天灾让不少沿海或岛屿国家不得不反思,人类大规模开发沿海地区时是否忽视了其中的风险,现在是不是该好好想想,如何才能补上开发中的漏洞?

美国是一个从大西洋西岸起家的国家,最早独立的几个州都在美国东部沿海。美国现有80%的人生活在沿海地区,十大城市群中也有7个沿海。美国“探索发现”频道列出全球5个“最不安全城市”——日本东京、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以及美国西部的西雅图、洛杉矶、旧金山——无一不是沿海城市。

印度是个三面临海的大国,有1/3的邦临海,沿海地区人口达到5亿。印度所处的南亚次大陆深受季风影响,来自海洋的西南季风控制着印度是旱是涝。2004年底的印度洋海啸造成上万印度人死亡和失踪。印度第二大核电站马德拉斯核电站在海啸中被淹,但目前仍有10多座核电站建在临海的邦。

对过度依赖“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日本学者此前也有很多关注。《日本经济新闻》年初曾援引一位日本学者的话说,“日本需要调整工业布局”。该学者甚至建议,日本应加大在海外投资建厂,中国的东北地区、印度孟买和新加坡都值得考虑。

近代以来,也有些国家考虑到沿海地区易受自然灾害冲击,且缺乏战略纵深,不利于国防安全而采取“迁都”举措。如苏联成立后,将首都从沿海的圣彼得堡迁回内陆的莫斯科。最近几年的例子,则是缅甸将首都从仰光迁往内地的内比都。此外,巴西上世纪50年代迁都,也有开发内地的考虑。

也有专家表示,不能因为存在海洋安全风险,就放弃开发海洋。但无论如何,频繁发生在沿海地区的地震、海啸,已给各国沿海地区的发展构成压力。美国一些网站呼吁:“不要购买沿海地产,全球融冰将把它们全部淹没。”在加拿大温哥华地区,原本火爆的房地产业在日本地震后变得十分冷清。

(文/李 珍 范开庆 曹 磊 据《环球时报》)

猜你喜欢

临海沿海地区海啸
影响防城港市沿海地区母乳喂养相关因素分析
海陆风对广东沿海地区秋冬季污染物的影响研究
临海余丰里民宿
临海不完全折腾指南
北京冬奥会背景下沿海地区冬奥项目发展的研究
连续的海啸
临海变“大海”
关于物联网技术在临海矿山施工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Feasibility study on optical vortex generation at Shanghai deep ultraviolet free-electron la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