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年接轨世界,一朝更待开放

2011-08-15陆新之

中国新时代 2011年10期
关键词:李东生韦尔奇长大

| 文· 陆新之

最近坊间热销前总理朱镕基的四卷文选。而除了朱先生的各种豪言壮语之外,工商界人士最深记忆的是朱先生在任期间,力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将中国带向世界的努力。

今年的12月,就是中国加入WTO的十周年。

十年间,GDP翻番,中国社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之后,中国一度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而步入2011年,高通货膨胀阴影以及全球经济二次衰退的疑云再起,中国到底会怎么发展?这已不仅仅是中国人关注的课题,而是世界性的问号。

让历史告诉未来。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此后,与世界接轨的情绪,弥漫在进入21世纪后的中国。管理国家的思路在接轨,管理企业的理念在接轨,个人发展的目标在接轨,团队、愿景、VC、PE… 各种新的词汇不断成为主流话题或白领的流行语,嵌入公众的工作和生活。

接轨这个内生于经济的情绪迅速在社会精英阶层找到了新的土壤。在刚刚过去的十几年里,不断感染和延伸,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心理气候。接轨的诉求成了时尚和实用的标准,演绎出一个个惊心动魄或悲壮或优美的故事。

改革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英雄的情绪有时就是左右事态发展轨迹的核心因素,每一种情绪后面都是一道风景,影响了中国精英们的行动和思考。读懂了这些情绪以及其背后所附着的意义,可以体味中国经济连续三十年增长的脉搏和跃动。

长大的烦恼和成长的向往是前沿的风景,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意境。因为长大要突破原来熟悉的市场,要适应先前并不熟悉的规则;因为长大的过程中,向往、恐惧和紧张交织着……

柳传志花了21亿美元去并购别人觉得不吃香的笔记本电脑业务,还要将自己联想的名字改掉,到现在“联想”还是人们习惯的称谓,那个LENOVO还是拗口得不被广泛接受。虽然赞助了奥运会,虽然完成了交班,把高管都搬到了美国,后来还是要麻烦老当益壮的自己再次出山,托起那个联想。

家电业巨头李东生在事业兴旺时兴致勃勃地进入欧洲,一口气吃下了两个企业,而且横跨两个领域——手机和电视机,其中一个还是韦尔奇先前卖给欧洲的。多元化的“食谱”、两条战线作战,气势如虹。当时国人有一种自豪的情绪,这次“对话”可以解释成中国的崛起和创新。但岂不知,很快TCL消化不良,在几经拼打之后铩羽而归,这时候李东生才知道当时韦尔奇话里有话。看着纸上吓人的亏损数字,心中涌上的是悔恨和孤独,不知有多大的胆识才敢于面对从辉煌到挫折的急转。痛定思痛,李东生打开电脑写下了著名篇章《鹰的重生》。那是一个勇士的童话。他把这篇文章转发给所有的员工,抒发的是一种气魄以及那悲壮前行的决心。

把联想和TCL的国际征程聚焦到柳传志和李东生个人身上,更可以读出那时节国人以至于整个国家的普遍情绪:我要长大。如今,那些曾经沧海的经历,养育着我们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较量和妥协是生动的风景。那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尤其是当一个对手迅速成长的时候,利益的较量是智慧的、有意味的博弈。缺乏机制和资金时,校办企业的厂长宗庆后选择和世界食品业巨头达能合资,难得的是老外投了钱,经营依然还是宗庆后做主。主业兴旺,可是十几年后,合资双方对簿公堂,其背后的情绪是眼界开阔后的中国企业发现自己的实力被严重低估,要求补偿、向平等回归。就像刚进城的青年,在几年打拼之后发现老板给的工资与自己实力大不相符,于是开始了觉醒后的反叛。这一事件表明:中国的对外合资进入了选资时代。

俱往矣。最近翻阅央视财经频道“对话”节目推出的新书《接轨世界的十五种表情》,愈发感到沉重。过去的十年,是急剧转型的十年,缴纳巨额学费的十年,中国和世界,160多年来第一次如此接近,如此唇齿相依。进一步开放,进一步破除垄断,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成为中国工商界最迫切的期望。只有让更多的企业在社会充分发展,大力创新,才能让中国安然度过未来数年潜在的经济衰退期。

猜你喜欢

李东生韦尔奇长大
让下属安心工作
李东生
不要抱怨
春声
快快长大
我长大了
杰克•韦尔奇:掌控人才战略
李东生:重生后的反击
比老板的期望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