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性语境中的大众武术文化传播研究

2011-08-15

武术研究 2011年12期
关键词:传播媒介大众文化武术

赵 强

(太原科技大学体育系,山西 太原 030024)

现代性语境中的大众武术文化传播研究

赵 强

(太原科技大学体育系,山西 太原 030024)

文章文从现代性的视角出发,在梳理了武术文化传播的历史形态及其发展衍变的同时,对大众武术文化传播的媒介化现象做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1)武术文化的传播是随着传播媒介的衍进而变化发展的。(2)武术的大众化传播不会失去武术固有的文化品味。(3)媒介化了的武术文化更有利于武术的广泛传播,有利于被更多的人民群众所喜爱。

现代性 大众武术 媒介化 传播

1 传播媒介对武术文化内涵及其形态的影响

1.1 传播方式对武术文化性质的影响

传播是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任何文化都和传播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是传播中的文化,而传播是文化的传播,无论什么文化都不能脱离传播而独立存在。文化的传播的本身是通过“媒介”对一种文化本身的符号属性的延续。媒介是传递信息的介质和工具,但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其意义远不仅仅是介质和工具,媒介在传播过程中和与文化是相互影响。一定的传播方式和媒介不仅影响文化的内涵及其形态。

武术的产生从诞生之日起就和传播紧密相连。从古老的狩猎活动到祭祀礼仪的延续;从搏斗技能的总结到为战争而练兵的手段;再到武术套路的出现,门派的产生,直到今天的套路散打竞技模式的分离。武术文化的这种千年演变、发展,传播的作用是最为重要的,没有武术文化的这种传播的延续性就没有武术今天的发展。这种延续性的传播就是武术文化自身的一部分。

1.2 大众武术文化:武术文化传播的主流

国内学者王国志将大众武术定义为:在大众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以攻防技术为素材,以传统文化为理论依据,以大众为活动主体,以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休闲娱乐、社会交往为目的,注重参与;注重交流;注重健身、健心、健智、娱乐休闲和表演的效果,不要求按严格的组织与比赛形式,在公园、社区、广场、街道等地方灵活多样开展的武术活动。

武术自唐宋开始成为一种市井文化,在平民中开辟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成为武术大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历史证明,只有拥有广大的受众,武术才可能爆发出其无限的生机。

2 传播媒介:武术文化变迁的促进力量

从人类的传播历史来看,传播经历了口语传播、文字和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三个阶段,相应地在传播媒介上就有口语媒介、文字和印刷媒介、电子媒介。不同的传播方式对应着不同的历史形态和文化形态。每一种传播媒介在他特定的历史时期潜移默化地对武术文化传播起着促进与推动作用。

2.1 口语传播

口语传播时期的文化就是口承文化。是用口头来传播知识信仰、文化的传承由自然人的更替而代代相传。他具有直接性、交流性和自由性的特点,是一种共时性的传播,人们可以直接感受语境和信息。传统武术凭借“口传身授”的这种传播模式成功延续了近千年。

然而,这种以人的主观意愿为主体的传播媒介,范围较小,传播距离短,传播的周期长且速度慢等问题使武术的传播受到限制。口传身授文化的积累和传承都是有限的。再有,传播的文本内容并非传授者亲身经历,在传播过程中文本的不确定性,使过程中往往有些道听途说的成分,造成了武术文化传播的局限。武术文化虽然能够延续,但自身是发展却相对缓慢的。

2.2 文字和印刷传播

文字的产生和运用,使人们可以运用文字媒介进行传播,传播也不必面对面,文字把一定的信息固定起来,易于保存和传播,使文化能跨越时间和空间。而印刷术的发明真正意义上打破了贵族对文化的垄断,推动了大众文化的传播,从而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文字和印刷成为社会改革和进步的推动器。

印刷媒介传播的文本内容具有超时空性。印刷术的出现使文本内容固定而且能够长久保存,便于文本远距离和长时间的传播。我们今天之所以能读到的明代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清初武术家张孔昭的《拳经拳法备要》等武学大师的著作,文字和印刷媒介功不可没。

2.3 电子媒介网络传播

电子媒介的诞生不仅直接改变了文化的传输方式,而且也改变了文化的性质。电子媒介的易接受性和传播的广泛性,消解了过去文化传播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也消解了过去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差异性和等级性。所有这些都使得电子技术生产和传播的文化真正成为大众文化。

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武术文化走向世界化提供了广阔平台。全世界的武术爱好者都能通过网络进行武术的交流学习,通过互联网实现武术资源的共享。

3 电子媒介:武术文化走向大众的物质与技术条件

如果说印刷媒介开始了大众传播,那么作为一个大众传播时代的开创还是有待于电子媒介的产生。电子媒介的出现是传播史上的又一次革命,信息时代的到来,它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开辟了一条便捷、高效的空中信息传播通道。

电子媒介虽是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后来者,但是由于它们能迅速传播信息,并有声有色,丰富多彩,从而大大拓展了人在视听领域的深度和广度,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进行娱乐的主要传播媒介。电子媒介摧毁了时间与空间的千百年来对人类社会传播的阻隔,它们使人类知识经验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了飞跃。

4 武术文化大众传播的后果:武术文化的媒介化

随着传播技术不断优化,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媒介的渗透是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现象。它影响着文化传播的范围、内容及速度,成为文化传播的内在强大动力,使大众文化呈现出媒介化的特征。武术文化在媒介化的传播的过程中表为传播更便捷,更容易被大众接受,更有新时代文化气息。

4.1 武术媒介化使传播更为广泛便捷

大众武术文化与传播媒特别是电子网络媒介的结合,使得文化技艺方面和现代传播技术相融合而日新月异。传统套路可以录像带或光盘的形式存或在电脑硬盘中存着,可以存在笔记本电脑或影碟机中随时播放。这种形式的资料可以放置在互联网上随时下载播放,老拳师无须奔走寻觅弟子,武术爱好者也不必千山万水登门拜师。在电子媒介中,这一切只需要媒介的具体装置通上电源,一切就能马上实现。

4.2 传统接受方式的改变

武术的媒介化对于习武者而言是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和普及化。

媒介化的武术内容和资料更容易得到。任何一个武术爱好者只要上网,打开相关的武术视频网站,就可以获取所需要的武术资源,降低爱好者的学习门槛和界限,而且影音视频比纸质媒介更直观生动。电子媒介和网络共同构成的虚拟教学场景,消解了千百年来的小范围口传身授的传播模式。现代化的传播模式使武术文化能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广泛传播,有利于师徒传承的传播模式转变为大众媒介的大众文化传播。

5 结论

文化的媒介化不是消解了武术固有的文化品味和传统,而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武术传播新的时代气息,使人们能够更容易地接触到大众武术文化,降低了人民大众学练武术的门槛,扩展了人们的武术文化视野和武术文化空间。大众武术文化是一种媒介文化,它是武术文化媒介化的结果,也是媒介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图景和文化生态的表现。

[1]王政挺.传播文化与理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2]贾 明.现代性语境中的大众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蒋原伦.网络在创造一种崭新的多元文化[N].社会科学报,2010(2).

[4]王国志,邱丕相.解读武术大众文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5(12).

On the Transmission of Chinese Wushu for Mass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ity

Zhao Qiang
(P.E.School of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iyuan Shanxi 030024)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ity,the article not only studies the transmission forms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Wushu culture in its history,but also makes a thorough research on mediumlization of the transmission of Chinese Wushu for the mass.The study shows that:(1)the transmission of Wushu cultures evolv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mission media;(2)the cultural taste of Wushu can not be lost during its popular Transmission;(3)mediumlized Wushu isbeneficial to itsextensive transmission,and iseasy for more people to accept it.

modernity Chinese Wushu for mass Mediumlization transmission

G85

A

1004—5643(2011)12—0030—02

太原科技大学校青年基金课题,编号20103039。

赵 强(1982~),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传播媒介大众文化武术
中华武术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
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反腐报道中的大众传播媒介
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研究
武术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
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及传播媒介的绩效评价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