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满汉女性服饰色彩特征

2011-08-15王美芳

飞天 2011年16期
关键词:纹样寓意服饰

张 静 王美芳

清代满汉女性服饰的最显著特点就是纹样的种类繁多、寓意丰富、等级分明。由于廓形直硬,结构线的简单,服装宽松肥大,这恰好为装饰纹案留下了发挥的余地。下面我就清代满汉女性服饰的色彩和纹案方面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

色彩的情感性。色彩能够给人很多种感觉,这种知觉感情可以分为:轻重感、软硬感、强弱感、冷暖感。清代女装多用黑色和蓝色等较为深重的颜色,都是明度较低的色彩,即使是选用了浅淡的颜色,也会用深色裹边进行间隔,这时整件服装显得厚重,整体视觉效果严肃、中规中矩。衫、袍的颜色大多为月白、湖色、枣红、雪青、蓝、灰诸色,其中浅色的竹布长衫最为多用,形成上深(马褂、马甲的颜色较深)下浅的整体色调。浅色部分用镶滚工艺缘边,缘边上配有粗细不同的深色花边。给人清楚明了的感觉。清代满汉女性的很多服饰是选用锦缎作为面料,由于近段的光泽感非常的柔和,在视觉上也能给人柔软、舒适、的感觉。清代女装选用的色彩多为纯度较高的颜色给人视觉很强的冲击力,加上周边的装饰色后会有有所缓和。

色彩的象征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传承,对色彩有着不同的喜好和忌讳。红色的服饰最为常见,代表吉祥喜气,有辟邪的作用。所以清代肚兜多为红色。袄的颜色大多用红、桃红、水红之类,颜色以红为贵,孀妇为黑裙。汉族女性婚嫁时着红裙,新春节日也好穿红裙。裙以红色为底,上镶彩色花边。裙腰一般用其它颜色的宽带来搭配。后来不知不觉形成一条规定,那就是只有正室才有资格穿红裙,妾没有资格穿。出红色外,其它颜色从观后的心理角度讲,也有也有自己的独特语言,绿色象征春天与生命,让人感觉清新、自然、淡雅;粉红色让人感觉浪漫、柔美、可爱,在年轻女孩的服饰中多有运用。蓝色象征安静和平;黑色象征严肃,这些颜色很受上了年岁的妇女喜爱。此外,颜色也有象征身份地位的作用。明黄色是皇家专用之色,在清代这种颜色象征了权利、地位,所以一般人不得穿用。清代命妇服饰的颜色按级别高低排有明黄、金黄、香色、蓝及石青等色。

色彩的流行性。色彩的流行性当时已经显现,在封建社会里人们主要模仿的还是处于社会顶层的统治阶级。在清代不同的年份,人们崇尚的服饰色彩也不尽相同。

康熙时期贵族妇女流行一种身着黑领金色花纹的褐色袍,有浅绿色镶黑的缘边装饰。侍女是着有金色纽扣的黑领绿袍。乾隆时期妇女流行穿着镶粉色边饰的黄衫,背心以黑色为主色。裙边或裤角镶有黑色缘边。也有女性穿着镶有黑色缘边的宝蓝色上衣,还有穿着镶滚白色缘边的朱衣。嘉庆、道光时期女性流行蓝衣紫裙,也有穿绿衣红裙者,缘边的颜色还是以黑色花色为主,也有白底彩色牡丹花的缘边,缘边比以前要宽,装饰性也更强了。同治时期流行着装要配镶阔缘边的蓝缎地绸裤带。光绪时期着装颜色喜好选用湖蓝、桃红,也有大红宝和石蓝等色。

色彩的搭配。清代女服配色一般选用明度差异较大、纯度相对较高的颜色相搭配,例如淡黄衣服配黑色镶金缘边;绿色裙子配黑色绣花襕;淡紫衣服配银色镶金银缘边等。服色的色相搭配较为灵活,即使色相差值较大,也用调和色或金、银、白、灰、黑等色进行间隔,这种搭配习惯使得清代妇女的服饰线条明朗,结构清晰,款式严谨,将妇女们的形象装扮得更加清秀和娴静。

纹案的多样化。纹案的种类非常丰富,有从前朝那里直接继承的,有来自少数民族的传统纹案的,也有独自创新的,因为在服饰装饰手法中清代满汉女性更注重的也是纹案,所以当时的纹案的发展非常迅速,种类也开始日益增多。十二章纹是继承了前朝汉族帝王服饰的传统纹案,与汉族纹案相比,清朝的十二章纹更加繁复华丽。

纹样在取材上十分广泛,配色丰富明快,组织紧凑活泼,花色品种多样。清代早期纹案有暗蟒、拱璧、汉瓦当纹、富贵江山、江山万代、福、禄、寿、喜、大洋连、团花、团鹤、万字联、八结、八宝、八吉祥、如意盖、法轮、瓶戟、宝剑、书卷、蝙蝠、如意、暗八仙等。光绪时期改团花为六和同春,亦以鹤、鹿、松枝为团花。后期纹样渐渐写实如寿桃、云鹤、喜鹊、牡丹、佛手、蝴蝶、梅兰竹菊、缠枝花、折枝花、石榴、上水、亭台楼榭、仕女人物。这其中福、禄、寿等纹案远在金代就在女真族中流行。而鹿、鹤之纹也是满族女性的传统民族纹案。还有一些是四方连续纹样和散点纹样,这些纹样一般在服饰中是大面积使用的,即所谓“满地”。无论是何种纹样,都有配色艳丽华美,讲求色彩的层次变化,制作精巧的特征,实属难得的艺术佳作。

纹案的等级化。在封建社会等级制度非常严明,不论是服装的款式还是色彩的应用和搭配,甚至纹案也成为了标明等级的表现。研究清代纹样的等级性很有代表意义,因为用纹案来代表等级的方法就是清代统治者的祖先女真人在金代时最早实施的。经过了数百年的历史,被各个朝代所接受并传承至今。到了清代纹样的等级表象更为丰富,不仅纹样本身有等级意义,甚至纹样的数量和色彩及镶金线等装饰手法也都有等级意义。

十二章纹是纹案等级制度中最为尊贵的纹案,它是专属于帝王的纹案,一般后妃的礼服以正龙、行龙、正蟒、行蟒为主要纹案。纹案中以龙为贵,数量越多越尊贵,服色以明黄为贵。据记载,乾隆皇后的朝褂形制很特别,字上面而下分四层,以金锦缘边分割,上层两肩前后各绣一条立龙,两层、三层、四层前后各绣十条、十二条、十六条立龙总计78条。在命妇女性礼服纹案中霞帔的纹案和男子朝服中补子的纹案相似,也有很强的级别差异。命妇所用纹案都以丈夫或儿子的官级来定。一二品命妇用蹙金绣云霞翟鸟纹,三四品绣云霞孔雀纹,五品绣云霞鸳鸯纹。就据说上面只有鸟纹不用兽纹,表示女性贤淑,不宜尚武。

纹案的寓意化。在纹案众多的清代满汉女性服饰中,很多纹饰就是借织物为载体,表述情调或隐喻某种感受和观念。纹案的寓意表达十分明显,尤其是到了清晚期纹案的具象化使得意思就更加明确。如牡丹花型饱满,象征富贵;绣绘出蝴蝶、菊花、蝙蝠等团花纹样,这些纹样就可称之为“富贵千秋”;绣葫芦、葡萄藤蔓不断生长,象征子孙繁衍,长盛不衰;绣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象征纯洁莲花多子,又点缀以桂花,寓意“显贵”,是为“连生贵子”;绣蝙蝠飞舞,寓意福从天来;绣莲花和鱼寓意连年有余;绣灵芝、水仙、菊花谐音灵仙祝寿;绣凤鸟寓意吉祥。还有绣人物纹案的,绣上秀才赶考纹样,周围装饰上折枝莲花,寓有“一路连(莲)科”之意;绣有一童子怀抱笙坐于莲花上,则寓意“连生贵子”。还有以神话故事和传说为题材的纹案,绣牛郎织女图,意为求赐美好姻缘;绣八仙祝寿图,意为无论男女老幼,富贵贫贱皆有功德,永保长寿。

总之,清代满汉女性服饰以其繁多的种类、绚烂的色彩、光洁的锦缎,丰富的纹案、精美的装饰而著称,它在中国历代女性的服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研究清代女装对于我国传统艺术的鉴赏方面有着极高的参考性。尤其是清代女性的服饰的色彩和纹案极重装饰效果,更使服饰承载起比它的审美功能更厚重的精神文化功能。

猜你喜欢

纹样寓意服饰
拯救“濒危”花纹
盛放的寓意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模仿老鹰的乌鸦
Wearing History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做自己个性本色 COCO薇服饰
平遥漆器植物纹样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