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方法的整生建构:论袁鼎生的《超循环:生态方法论》

2011-08-15胡钉

群文天地 2011年24期
关键词:学术研究方法论范式

■胡钉

袁鼎生在《超循环:生态方法论》一书中提出了学术研究的超循环方法,袁鼎生提出的超循环方法以生态辩证性为本质特点,生态辩证性又集中体现为袁鼎生生发的整生范式,整生范式是生态辩证性的具体体现与演绎,是最高形态的生态范式。因此袁鼎生提出的超循环方法是一种体现系统创新和超越创新的辩证、动态、整生的学术方法,既是一种基于生态美学研究的学术方法,亦是一种普适的学术方法和研究方法。

对学术研究方法的探讨,不仅事关学术本身的健康发展、使学术研究实现理性的自觉,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方法论的反思、建构与研究,甄别学术、规范学术、锻造出真正的学术精神来,提升学术的价值内蕴,使学术具有更为成熟的文化品质,有效推进民族精神内涵素质的塑造。从这意义上来说,探讨学术研究方法论就有了十分重要的价值。袁鼎生教授即是在学术浮躁和学术价值标准不一的学术研究背景下静心沉思学术研究的真正理路、创新探究学术方法的整生构建。袁鼎生教授在《超循环:生态方法论》一书中并不是单纯的从技术、工具的层面探讨一种学术方法,而是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种“有意味”的方法,作者是在综合和深化理论生态美学、历史生态美学、应用生态美学的基础上,结合一直以来的生态美学的理论和实践积淀,系统探讨以学术人生、学科系统、学术活动的主体的生态方法。

一、超循环方法提出的基础

学术研究素有人文方法和科学方法的区分,这两种方法一直以来是作为学界研究的基本方法,随着学科边缘的扩大和学科的交叉发展,学界呼唤新方法的出现,结合学术研究实践,生态方法由此产生。一直以来,虽然生态方法频繁被人提及,但只是抽象的提及了生态方法的特点和价值立场,并没有未形成系统性的方法和方法体系。超循环本由德国科学家M·艾肯在二十世纪70年代直接从生物领域的研究中提出,研究细胞的生化系统、分子系统与信息进化。后来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到自然和人文科学的诸多领域。袁鼎生教授超循环这一自然科学的范畴,提炼为美学范畴,并以此作为生态方法的元范畴,进而建立了生态方法体系。这一方法系统是由袁鼎生教授在生态美学研究过程中生发的生态整生的方式而建构起来的,因而这种方法在根底上是一种生态辩证方法,同时由于生态方法的综合性,著作中提出的方法适合其他学科方法的探索。

在本书的前言中,作者指出:“超循环是最高的学术规律、生态规律、自然规律,是三者的耦合为一。……学术之道、社会之道、自然之道,都是超循环之道。方法生态、地球生态、宇宙生态,都是超循环生态。学术方法、学术体系、学术对象、学术生境、学术环境,都走向超循环。方法生态与学术生态同一,学术生态与研究对象的生态同一,研究对象的生态与所属生境、环境的生态同一;凭借递进的同一性,方法生态与上述诸者耦合并进,遂成整生性,遂成立体或整体的超循环。”

二、超循环方法的整生建构

超循环作为一种学术方法被引入生态美学理论体系中,具有生态美学方法的一般特点即广适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由此超循环可以上升为一种更为一般的学术方法和研究方法。超循环在袁鼎生的这本著作中,除了以上的特点,还具有本书独特的理解,在袁鼎生看来,生态辩证性是其超循环方法的核心要素,这一要素亦贯穿着袁鼎生的整个生态美学思想中,生态辩证性以非线性生态有序、复杂性生态中和、动态衡生等为精要,生态辩证性在袁鼎生的方法论中集中体现为其生发的整生范式,整生范式是生态辩证性的具体体现与演绎,是最高形态的生态范式,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学术规范,整生范式的特点主要体现为:系统性、生成性和动态性。

学术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学术素质的一步步培养、学术路线的明确和具体化,实则离不开学术活动的展开和深化。学人走向大师的过程亦即学人如何把自己的学术人生融入到学科系统的建设以及学术活动的展开中,三者的每一个体内部是以超循环的方式发展变化,三者之间则是多向互动的关系,更是辩证动态的关系,三者通过整生的方式得以统一起来,最终在整体上形成了超循环。

三、超循环方法的价值立场和意义

学术是人性之内在力量、人性之美的表征。大卫·休谟在《人性论》的引言中指出:“一切科学对于人性总是或多或少的有些关系,任何学科不论似乎与人性离得多远。它们总是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途径回到人性”。

虽然袁鼎生教授在书中是在探讨一种学术方法,作者希望给学人的学术人生一种指导和启发,但作者并不简简单单的在探讨一种方法,仅仅把学术方法当作一种工具,而是强调了学术本身,强调方法与学术的统一,方法与对象的统一。作者正是做到了人生学术化和学术人生化的统一,很好的做到了学术与人生,人生与方法的辩证统一。因而,袁鼎生教授的研究很好的做到了诗性、理性、艺术哲性的统一,从而建立起了科学理性、艺术哲性、人文诗性相结合的生态美学理论体系和生态美学研究方法。

[1]袁鼎生.超循环:生态方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吴元梁.科学方法论基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学术研究方法论范式
中小学安全教育的学科融合创新实践范式
佛阁:米拉日巴、诗与方法论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学术史是学术研究的第一道门槛——以《红楼梦》新近失范研究为例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
中国传统哲学研究中的认知范式转移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university English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