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董克峰:国饮“大益”的品牌密码与品牌责任

2011-08-09

海燕 2011年10期
关键词:普洱茶茶文化

文_晓葵

在“禅茶的味道”感恩茶会上,董克峰(左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嘉木扬·凯朝博士合影。

回 放

初识董克峰,是在大益集团70周年庆全国感恩茶会上。来自大连市文艺界、商界及宗教界人士等150余人参加了这次茶会。茶友们一边听名家将“禅茶的味道”娓娓道来,一边品尝着厂庆纪念茶“黄金岁月”。这滋味馥郁醇厚、回甘持久绵长的时光臻品令人陶醉,从一座西南边陲小镇的茶厂发展成为现代普洱茶领军者的“大益传奇”,也深深地打动了大连茶友。

茶友之缘,清淡而悠远。在感恩茶会上,文人墨客、智人雅士伴着悠扬典雅的古琴曲,品茗交流,每个人身上都散发着疏朗明净、气韵和谐的美好气息,整个感恩会场荡漾着欣然的儒意和迷人的茶香,此情此景令我蓦然想起了台湾茶文化研究专家范增平曾说过:“茶人必须是有教养的人,茶人也是社会的君子,君子是社会的典范人物,其所以是典范人物,就在于他有教养。”

也是在这次感恩茶会上,我和众多大连茶友有幸结识了大益茶辽宁地区授权经销商、大连瑞合普洱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克峰先生及其夫人吴华女士。一番交谈之后,我对范增平先生关于茶人的定义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董克峰夫妇都是学佛人士,在感恩茶会上,他们心静智高、慈爱致和的茶禅气质令人过目难忘。

与“大益”结缘

古人说:“一啄一饮,莫非前定”。喝茶是要讲缘分的,喝普洱茶就更要讲缘分。董克峰喜欢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美,对普洱茶大器晚成的身世更是充满敬意。

董克峰特别喜欢喝茶。在喝茶中,他寻找到了一种别致的精神享受。这种精神享受带给他最大的心灵改观,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却原来,茶是心灵的宗教。做茶生意之前,董克峰一直在地产界闯荡,生意虽然做得风生水起,但也难免生出几分“壮年听雨客舟中”的疲惫与沧桑,这或许就是董克峰与普洱茶一见钟情的缘故。那时大连茶店不像今天这么多,他最常去的是天福茗茶。喝过各种茶之后,董克峰驻足在普洱的陈香里。古人说:“一啄一饮,莫非前定”。喝茶是要讲缘分的,喝普洱茶就更要讲缘分。董克峰喜欢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美,对普洱茶大器晚成的身世更是充满敬意。

普洱茶是云南历史传统名茶。它诞生于蛮夷之地,许多土著少数民族只有语言而无文字,因此很难定论普洱茶最早产于何时。不过,通过诸如基诺族、佤族等云南少数民族有关孔明与茶的传说,可以推断普洱茶历史应不晚于三国时期,其贸易始于唐,闻名于明,极盛于清。唐朝时普洱名为“步日”,属于银生节度,“银生茶”是普洱茶的前身;元朝时称其为“普茶”,明万历年才定名为“普洱茶”。以董克峰的品饮体会,普洱茶的内涵绝不只限于茶叶本身,喝普洱,喝的是一种文化,一种心态,一种人生况味与境界。普洱茶是“茶中之茶”,那种强烈的内在吸引力令董克峰爱它、迷它、醉心于它。每天不喝普洱茶,生活没有滋味,工作没有劲头。以茶为介,董克峰走进了更广阔的普洱茶友圈。工作之余,大家聚在一起喝茶、交流品鉴心得、分享私家珍藏的好茶,于不知不觉间结下了一份深厚而单纯的友情。生意场上令人苦不堪言的酒局,逐渐被雅心怡情的茶局所替代,爱茶的同道中人越来越多。

董克峰说,喝普洱茶,总会想起它的前生今世,想起那悠长的茶马古道。阖眸想象一下,一片滋享着亚热带雨林特有的阳光雨露的大叶茶,被制成各种形状的茶,被马帮驮向缅甸、印度,走向中国的西藏和内地。在马队缓缓的进程中,马锅头的吆喝声、马帮的铃声、蹄声伴随着河川的水声、旷野里的风声以及野兽的吼声……就是在这段超越生死的旅程上,普洱茶被“多次不规则发酵”,从而发生了“意外”和“惊喜”,茶似茶,茶非茶,茶马古道的风雨和沧桑磨砺出了深邃厚重的普洱文化。

董克峰(左四)与大连大益茶专营店经理在茶博会上合影。

正是因为对普洱茶的垂青,甚至是膜拜,董克峰和吴华在2004年去探访普洱茶的故乡——云南。董克峰与吴华情投意合,伉俪情深,夫妻二人在休闲时光须臾不离,自然地,吴华也爱上喝茶。女人有更多的理由与茶结缘,与茶相伴。对于普洱茶,吴华有着更生动更感性的体会,若说绿茶是一位清纯可人的少女,那么,普洱茶就像一位历经风霜的贵人,其内涵并不因光阴的流逝而黯淡,反而在时光的雕琢之下散发着醉人的岁月陈香。吴华时常对董克峰说,等时光漫过一些年,她要开一间茶店。

云南之行其实是一趟旅行。这趟旅行的自拟主题就是参观普洱茶生产厂家。在云南,董克峰与吴华参观了数家普洱茶生产厂家,这其中便有大益。

1940 年,从法国巴黎大学留学归来的范和钧先生,受当时中央政府的委托,带领一群年轻人于西南边陲勐海(原佛海)创建茶厂,生产优质的茶叶换取外汇及物资,支援抗战。这就是勐海茶厂,现今大益普洱茶生产者创办之初的历史。几代茶人执著奉献,七十余载积健为雄,那时的范和钧也许不曾想到,在当时的恶劣条件下创建的茶厂能够传承至今,并成为中国普洱茶第一品牌。大益茶的品牌历史在董克峰和吴华的心里打下了烙印。彼时,普洱茶界被戏称为“普洱江湖”,炒作之风甚嚣尘上。但大益集团却以茶人的良知专心打造优质的品牌基因,为中国普洱茶行业做品质标准。正所谓“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

大益之行,让吴华的开店计划提早实践。董克峰非常支持她,帮助她在和平广场选择了店址,吴华开始尝试着做茶生意。34平方米的店面,典雅文艺的装潢设计使得这间茶店看上去更像一间沙龙会所。对于茶店的经营,董克峰给了吴华这样的大体规划:前三年可以赔、第四年要持平、第五年步入赢利轨道。董克峰说,做茶生意,首先要爱茶,视喝茶为一种精神生活方式;其次,经济条件相对比较充裕,没有急于赚钱或暴富的心态,耐得住培育市场的寂寞,具有一定的商业道德和文化感。

那时,人们喜欢喝茶,却存在着很多误区。在普洱茶处于炒作时期,人们热衷于收藏普洱茶,迷信只要是个饼,就能卖出好价钱;迷信只要存放年头足,就会变成“能喝的古董”。那个时期,人们还追捧茶品外包装的奢华。绝不利用人们的茶误区赚昧心钱,但也坚持优质茶品所应当的利润。日本四大“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曾说,在自由市场里,利润应该是社会给有功者的嘉许。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朋友们都知道董克峰家开茶店,经常向他请教如何喝茶?董克峰说,会喝茶,首先要明白茶其实是一种食品,既然是食品,安全性就很重要。好茶,必须是安全的。不好的茶,就像发霉的食物,是要扔掉的。《茶十德》里说:“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散腥气,以茶驱病气;以茶养生气,以茶散闷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茶的风雅固然令人着迷,但“以茶养身体”才是喝茶的根本。但在那几年,人们似乎忽略了“茶是食品”这个常识。“喝茶,是为了存健康。一饼劣质普洱茶,无论怎么存,存多久,也不会成为时光臻品。”董克峰说。

女人开茶店看上去很美。尤其是有了董克峰所给予的财力与战略支持,吴华笃悠悠地沉浸在茶的天地里。董克峰那时还在地产界做生意,他把这间茶店看做是一处比家庭更大气、更专业的喝茶场所,并没有把它视作单纯的生意。浪漫的大连人,极注重休闲生活,富庶阶级有意转型“慢生活”,家庭客厅最美丽的风景便是茶坊。曾有这样的爱茶人,自家的茶坊不仅是自己的休闲场所,也吸引了身边一大批朋友,便索性拿出资金开起茶店来。这样的茶店一半是商业,一半是生活。吴华的茶店就是此类茶店的代表。

2007年,董克峰的大连瑞合普洱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他从地产界转身投入到茶行业。在喝茶的几年间,董克峰接触到不少学佛人士,对佛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茶禅一味”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是茶文化的灵魂。赵州从谂禅师的一句“吃茶去”,被认为是茶文化史上最具深意的公案。品茶悟禅,在董克峰看来,是一种非常美好的精神生活。在多年商海征战中,董克峰深切地意识到,高质量的精神生活才是一个人的幸福源泉。幸福感不只来自物质生活的享受,更多来自精神生活方面。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感,那么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就是幸福的。”一个人如果忽略精神生活的追求,只把物质享受当做幸福,那么,这种幸福类似动物水平的幸福。董克峰说,选择做茶生意,说到底是对精神世界的一种重建。

做大益茶,分享责任与爱的幸福感

由茶人到茶商,董克峰依然那么迷恋普洱茶。世间最难留住的就是时间,而普洱茶却可以镌刻时光流转的痕迹。越往岁月深处,越与普洱茶相知相伴。

董克峰说,中国产茶历史比较悠久,也是茶消费和茶文化的大国。但与其他饮食类行业相比,中国茶行业的品牌意识和品牌运作相对滞后。中国有名茶,但是没有名牌,中国有2000多个茶叶生产县,但能被消费者记得住、说得出的品牌却屈指可数。在这种背景之下,云南大益茶业集团于2007年8月正式成立。同年年底,中央电视台2008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现场,一个全新的品牌一举夺得“A特段”和“焦点访谈提要后”等项目,中标额高达五千余万元,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关注。这个全新的品牌就是“大益”,一句“茶有大益”的广告语,让人们认识了云南普洱茶的龙头企业——云南大益茶业集团。

近年来,茶叶消费市场不断升温,需求量增大,从品种上,无论是普洱茶、红茶、绿茶等,都处于快速发展的势头。同时,人们对茶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品牌消费也渐成趋势。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大益集团率先走上了打造品牌的道路,开启了国内茶叶品牌传播和塑造的新境界,无论是对大益自身更长远的发展,还是对整个行业的启发和推动,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也是在这一年,董克峰成为大益茶辽宁地区授权经销商。选择大益,是一种眼光。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很多国际知名学者在对这场金融危机进行思考时发现:发达国家所崇尚的现代文明背后,其实隐藏了诸多商业欺诈、贪婪浮躁、盲目功利等弊端,究其原因是社会责任与社会道德的缺失。因此,学者们提出了八字“新商业文明”:开放、透明、分享、责任。在经营大益茶的几年里,董克峰深切地感受到大益茶的“新商业文明”:以科学的方法生产高品质的茶品,通过文明的传递向客户输送“健康生活方式”的理念,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实现普洱茶“大健康”的社会责任。大益集团这种品牌追求令董克峰吃了定心丸:跟着大益干准没错!

“茶有益,茶有大益”、“好茶,自有大益”、“茶为国饮,身心大益”,这是大益集团在不同时期的广告宣传语。董克峰说,“大益”品牌释义有以下三个方面:茶为健康之饮,以其绿色生态及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物质,被誉为21世纪的天然饮品,此为身体之“益”;茶为文明之饮,是修心养性、启迪智慧的媒介,此为精神之“益”;茶为和谐之饮,雅俗共赏,是人与人之间友好、文明交往的桥梁,此为沟通之“益”。

由茶人到茶商,董克峰依然那么迷恋普洱茶。世间最难留住的就是时间,而普洱茶却可以镌刻时光流转的痕迹。越往岁月深处,越与普洱茶相知相伴。和其他茶相比,普洱茶特别耐藏,经过孤寂的洗礼之后,优秀的内质开始展露,香气幽柔,回甘鲜爽,茶性稳定、耐泡,一派醇厚稳重的风范,好比经历岁月沧桑的中年人,不骄不躁由内而外散发着自信与从容的魅力。

对于大益茶的品质,董克峰发自内心地敬重。71年前,当时的勐海茶厂,也包括后来归并到勐海茶厂的南糯山茶厂,以机械化生产的方式成为普洱茶机器制作的开拓者。1973年,人工后发酵陈化技术的研发将大益推到了中国制茶技术的制高点。作为建厂71年的老企业,大益一方面始终坚守传统工艺的阵地,同时又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对传统工艺进行有效梳理。业界一直流传着诸如“拼配之王”、“勐海味”等各种赞誉,而以7542、7572为代表的一系列大益茶品,多年来一直被业界视为“评判生、熟普洱茶的标杆”。

2009年,“大益茶制作技艺 ”成功入选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中国唯一直接以品牌命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多数物质遗产不同,它保护的是一代代制茶人对制茶的理解、经验、技巧的综合积淀,以及在此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技术变革的现实成果。董克峰说,“大益茶制作技艺”入选“非遗”,将激励更多的云南普洱茶企业进一步着眼于技术的传承与创新,这将对中国普洱茶产业的整体提升有着特殊的意义。

2010年,大益集团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意味着大益的研发能力将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秉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茶工艺,是大益茶的品牌密码。大益茶的每一次品质成长,每一次科技创新,都令我们深感骄傲和自豪。”董克峰说。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对世界影响至深,传播以和谐思想体系为代表的中国茶文化,是中国茶企的责任所在。作为中国茶行业的领军企业,大益集团在71年的创业史中,始终致力于弘扬中国优秀的茶文化,愿将大益品牌变为传播中国茶文化的载体。

2011年5月,大益集团正式组建成立大益茶道院,这是中国首家职业茶道师认证及研修机构。其创办本着把消费者培养成茶者,让爱茶者懂茶,懂茶者因茶悟道,即大益茶道的三个阶段:“习悟茶之美妙,升华品茗内涵,服务社会大众。”

今年7月28日,首届“大益嘉年华”活动在昆明盛大启幕。“大益嘉年华”是大益集团倾力打造的年度性大型茶文化活动品牌,该活动致力于为全球茶人茶友创建沟通、交流、分享的平台,弘扬并提升中国优秀的茶文化;通过每年一座城市、每年一个主题活动,在全国乃至全球各大城市巡回举办的方式,盛邀五湖四海的茶人茶友参与。“大益嘉年华”活动的启幕,开创了中国首个以弘扬中华茶文化精粹、促进茶文化交流为宗旨的文化活动品牌,为全球茶人茶友奉上一道以茶为媒、欢聚交流、共献爱心、共赏大美、共品大益的高品质文化盛宴。

茶文化是人类最生活化的成就,其范围很广泛,包含了茶学、茶道、茶德、茶艺、茶礼、茶技、茶俗等等,禅、道、儒等宗教哲学融和了这些元素而形成的“茶文化学”,现在已逐渐形成为一门显学。“其实,从物质属性上来看,茶的内容是有限的,但若论精神层面,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物质载体,真可谓魅力无限。”在董克峰看来,一个喝好茶却不懂茶文化的人,不仅是一种文化上的遗憾,也是物质上的一种暴殄天物。也很难想象,一个对中国茶文化毫无建设的茶企,会有怎样更长远的发展。

有书有茶,岁月静好;有书有茶,乃人间清福。董克峰平时除了阅读佛教方面的书,还有一本枕畔书名叫《茶悟人生》。该书是国内第一本以“茶与人生哲学”为话题的图文书,它不仅阐述了茶文化的哲学内涵,而且揭示了人与茶的关系的本质就是内心世界与自然的关系。“茶之悟与人生状态”、 “茶之苦与人生况味”、 “茶之甘与理想希望”、“茶之涩与内敛反思”、“茶之柔与宽厚大度”、“茶之纯与求索境界”、“茶之美与终极目标”,七个篇章淋漓尽致地道尽了茶之大美,也道尽了人生真谛,读来令人醍醐灌顶,汲取了丰沛的思想。这本书的作者之一正是大益集团董事长吴远之先生。

吴远之先生是董克峰和众多大益茶代理商弥足珍贵的良师益友。吴远之先生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曾参与海南建省办特区若干重大政策的制定,以及洋浦开发区、海口保税区、海南证券市场建设等重大项目的规划与筹建;后赴海外从事金融与投资工作。信赖是做生意的先决条件,而尊敬却是更高、也更难达到的境界。作为大益集团的舵手,吴远之先生以“惜茶爱人”的品格赢得了董克峰等众多代理商的尊重,他的每一次讲话对董克峰而言,都是一次精神洗礼。在内心里,董克峰视他为精神导师。

日本四大“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是董克峰另一位精神领袖。“敬天爱人”是稻盛和夫所创立的“稻盛财团”的企业精神。所谓敬天,就是遵循自然之理、人间之正道。换言之,就是坚持正确的做人之道;所谓爱人,就是摈弃一己私欲,体恤他人,持“利他”之心。董克峰说,大益的核心价值观与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有很多共通之处。多年来,大益集团致力于建立整个价值链之间的和谐关系,以仁爱之心维护企业生态,与外部社会保持和谐互动。大益爱心基金会连续三年牵手央视举办大型公益活动:“滇茶大益天下马帮西藏行”、“我的长征红色大益”以及“祖国不会忘记”。2007年12月12日,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成立,这是中国茶叶行业首家由企业独立出资成立的爱心基金会。以扶贫帮困、助学育才、关爱社会为主旨,大益爱心基金会已在全国援建希望中、小学共40所;2010年春季旱灾中,基金会完成了14所大益希望小学 “爱心泉”的建设。董克峰说,“服务社会大众”是大益茶道的第三个阶段,大益集团也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茶道精神。

大益集团对社会的回馈在无形中增强了品牌的美誉度和人文厚度,同时也感召着董克峰等授权代理商,坚定不移地追随大益的伟业。2009年10月,大益爱心基金会被云南省民政厅评为AAAA级基金会,成为云南省非公募基金会的突出代表。

大连益家人的共识:“商道即人道”

做大益茶并不难,只要你坚持正确的做人之道,不要那么急功近利,努力、认真地过好每一天,就能看到明天的美好。

董克峰说,2011年是大益集团突飞猛进的一年。4月13日,大益集团投资开发的“西双版纳茶禅世界旅游度假区”成功签约,成为第14届西双版纳边境贸易旅游交易会引进的22个重点项目之一。 董克峰说,“茶禅世界旅游度假区”是大益集团贯彻国家和云南省关于全面开发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政策精神,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大投资开发项目。该项目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城区流沙河段与曼稿自然保护区之间,分为茶禅世界中心区、茶禅农业游赏区、茶境有氧运动区等部分。“茶禅世界旅游度假区”以“茶禅”为主题,以“茶禅引领”、“天人和谐”为理念,打造“南传佛教圣地、世界茶禅胜境、傣家和谐社区”,建成后将成为集会议、观光、度假、养生、运动、农业、教育、居住等多元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区。

2011年10年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大益集团以茶感恩,借茶缅怀,精心钜制“辛亥百年典藏纪念茶”,将这段百年历史与革命先驱的爱国精神永久珍藏。“辛亥百年典藏纪念茶”每套四款,分别命名为:“巍峨中山”、“江山美人”、“黄河青山”、“百年回甘”。整套茶品自成一体、相互呼应,讲述百年故事,记录中华精神,饱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近日,“辛亥百年典藏纪念茶”已在大连12家大益茶专营店全面上市。据董克峰介绍,“辛亥百年典藏纪念茶”精选普洱茶最核心产区勐海古茶山顶级原料,秉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益茶制作技艺,以纯手工精制而成,是大益茶业集团推出的首款大师系列茶品,也是2011年出品规格最高的大益茶产品。

比较中国其他著名的茶与茶文化城市,大连是一个没有茶历史的二线城市,但近几年来,大连的茶博会以次数多、规模大而成为全国茶企高度关注的城市。“一水盈盈穿城过,半盏茶香醉浮生”,说的是茶意浓郁的天府之国成都;如今在大连,“今天,你喝茶了吗?”成为很多人的见面问候语。大连已成为一个茶消费比较高的二线城市,而且品牌消费渐成趋势。目前,大益茶专营店在大连已有12家店,分布市内四区及金州新区和开发区。大连的大益茶友团越来越壮大,已形成了一批热爱中国茶文化、以茶养生、以茶修为的高端消费群体。喝大益茶俨然成为高品质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一种标识。

在商言商,但一个真正热爱茶、具有道德感的茶商,一定要正确引导人们学会喝茶,体悟到中国茶文化的精髓内涵。董克峰说,以茶为媒,通过识茶、赏茶、饮茶来学习礼仪、陶冶情操、增进友谊、修身养性,最终促进精神的享受与人格的完善,由“益己”达致“益人”、“益世”的追求,这就是所谓“茶为国饮,身心大益”的真正内涵。

去年10月,大益集团70周年庆全国感恩茶会在大连举行时,大连的大益茶专营店仅有6家,不过一年时间,又有6家大益茶专营店开业。大益集团是从2009年开始启动专营店授权授牌计划。茶企要打造品牌,建立知名度,不仅要做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优质茶品,更要将生产、营销上下游结合,制定统一标准,建立诚信、规范的市场机制。对销售终端实施规范化管理,通过有序经营向消费者提供诚信服务,是构筑消费者满意度的基石。董克峰说,大益茶授权授牌经营为消费者提供了两个方面的保障,“第一是品质保证。大益茶作为经典普洱茶的代表,已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和喜爱,大益茶在原料和生产环节的严格把控保证了产品质量,而对大益茶专营店进行授权授牌则是对销售环节品质管理的强化,所有经认证后的授牌店面的首要承诺就是,店中所售均为大益真品;第二是价格保证。在终端零售价格方面进行统一规范,避免因漫天要价而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真正做到童叟无欺,买得省心、安心。”

对12家大益茶专营店的管理,董克峰主张通过积极引导来管理团队,管理市场。有些专营店的店主,并无多少商业经验,但董克峰看准他们做人正直、做事正派、爱茶懂茶,便从物质到精神鼎力相助。董克峰常说,“商道即人道”,经商之道实质就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在考察专营店加盟商时,董克峰自有一套评价标准,他总结出以下三种人不宜做大益茶生意:一是不懂茶的人;二是太“懂茶”的人,这里的“太懂茶”是指对方在“普洱江湖”时期做过普洱茶生意,手里有大量存货,可能影响大益的专营品质和模式;三是太急于赚钱的人。董克峰说,茶虽然是一门生意,但绝不可以急功近利。做大益茶生意,要具有“357精神”。 普洱茶常规饼是357克,普洱茶本身有个“357说法”,具体来说,一饼茶在3年后,口感开始发生改变,具有了时光雕琢的微喜;5年后,口感堪称经典,令人沉醉难忘;7年后,虽然难以跻身老茶之列,但资深的身份十拿九稳,全然没有了涉世之初的拘束与青味,开始从容地彰显自身的能力,那极其成熟的口感会带来一场愉悦的品饮享受。普洱茶经营也需要具有“357精神”:3年后不再亏损,5年后稳健昂扬,7年后享受财富。

大连的12家大益专营店更像一个大家庭,大家来历及出处不同,个性也不尽相同,但都发自内心地爱茶敬茶,都真正了解大益的历史与追求,以大益的核心价值观为骄傲,有着与大益一道推动“茶为国饮”的事业愿景。而且,在加盟时,董克峰已为他们做了比较详细的经营规划,当他们在经营过程中出现问题,董克峰也及时为其把脉,所以,12家专营店目前都处于良好或喜人的经营局面。董克峰时常说,做大益茶并不难,只要你坚持正确的做人之道,不要那么急功近利,努力、认真地过好每一天,就能看到明天的美好。

受大益的价值体系与文化理念的长期熏陶,董克峰已成为东北地区非常有影响力的儒商、禅茶。“做大益茶的生意,不仅实现了财富积累,而且还提高了人生的幸福指数。”在人们的印象中,但凡生意都难免殚精竭虑身心俱疲,甚至要在诸多社会潜规则之中苦心焦思饱受心灵的纠结与挣扎,但董克峰却在大益商道中感受到了如今人们比较稀缺的心灵体验——幸福感。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意外的说法。

时不时地,董克峰还是喜欢独品一款好茶的私人时光。轻揭紫砂壶盖,那一声温润的清脆使他心神禅定,继而陶醉。呷一口,那穿越岁月的优雅陈香抚慰了心灵,温暖了现世……

猜你喜欢

普洱茶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普洱茶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及研究进展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第十四界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在昆开幕
收藏普洱茶对市场供需量的影响
普洱茶怎么泡
普洱茶叶加工大赛
20世纪上半叶现代都市茶文化的形成
普洱茶膏抗小鼠衰老的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