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在献血过程全程中的应用分析

2011-08-05牟文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17期
关键词:献血者护理人员实验组

牟文君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血站成分科 617067

一般健康成人每次献血200~400ml对身体无任何伤害,不会引起献血反应,但由于献血群体的文化层次、背景经历、性别、年龄参差不齐,生理及心理状态差别很大,造成少数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献血反应[1]。护理人员根据献血者不同的心理,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6月献血的480例献血者,其中男410例,女70例,年龄23~54岁,平均年龄(32.65±9.76)岁;受教育程度: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267例,初中文化166例,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47例;献血次数:初次献血120例,多次献血360例。将480例献血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40例,两组献血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及献血次数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人员应告知献血者不可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询问献血者当日饮食情况,不可进食油腻食物,不可空腹献血,以免引起低血糖等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提高静脉穿刺技术,确保静脉穿刺一次成功,尽量减少献血者的疼痛。献血结束后嘱献血者按压针眼,24h内针眼处不能接触水,预防感染,并告知献血者针眼处的皮下血肿是偶见的局部献血反应,占献血者总数的0.04%[2]。护理人员告知献血者注意事项[3]:保持针眼清洁,24h内不能剧烈运动,4h内应多饮水,避免暴饮暴食;献血后会有疲劳及困倦感,属正常的生理反应,休息1~2d后即可恢复。

1.2.2 实验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1)在献血前用温和的语言和献血者沟通,热情接待献血者,消除他们内心的顾虑,说明使用材料均为一次性用品,没人任何问题,告知献血者放松身心,根据献血者的身体情况决定献血量[4],征求献血者的意见,并向献血者讲解献血程序、血液的生理知识及在献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献血者做好充分的思想工作。(2)在献血过程中有些献血者经过一些心理调节,仍然不能缓解紧张状态,护理人员应特别注意,应经常用语言鼓励献血者,在献血的整个过程中主动与献血者交谈,谈论一些轻松的话题,分散献血人员的注意力,顺利完成献血[5]。(3)护理人员主动询问献血者是否空腹,若空腹应为献血者准备糖水或清淡食物,进食后再献血,这样既可以保证血液的质量,也可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4)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使静脉穿刺成功率达到100%,减少献血者的局部疼痛感,消除献血者的紧张情绪。不时询问献血者有无不适,若发现表情不对、面色改变,应终止采血,护理人员应以保护献血者为首要任务,用鼓励行语言增强献血者信心,并向献血者说明是由于紧张引起的,不必担心[6]。(5)护理人员应为献血者营造良好的环境,采血车内的环境直接影响献血者的情绪,护理人员应保持采血车内整洁明亮,定时消毒,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采血车内温度适宜,让献血者采取舒适的体位。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和献血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行分析。满意度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分析,主要分为三项,即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83%VS 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献血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献血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9.58%VS 8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献血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献血反应是指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由于生理和心理等因素导致血容量急剧下降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为特征的综合征。对于献血者特别是初次献血者极易发生出汗、头晕、恶心等不同程度的献血反应,这些会影响采血工作的正常进行,若医护人员抢救不及时将影响献血者的身心健康。

有资料表明,献血反应与下列原因有关[7,8]:(1)精神因素是最重要的原因,很多献血者为初次献血,对献血及血液知识了解较少,有思想顾虑,会使献血者更加紧张,导致在献血过程中出现献血反应;(2)有些献血者在献血前没有进食,献血者长时间空腹,导致低血糖的发生;(3)护理人员合理安排时间,不要让献血者等候时间过长,避免人员拥挤、气温较高等导致献血者情绪烦躁的因素。护理人员应运用心理学准确的观察和分析献血者的心理特点,用无微不至的关心消除献血者的顾虑,使献血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迎接献血。在整个献血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将心理护理贯穿全过程,体现护理人员的高度责任心、良好的操作技能,以及将献血者的心态调整到最佳状态。本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献血者加强心理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83%VS 3.75%),实验组献血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9.58%VS 8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可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提高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在献血过程中应用心理护理,同时为献血者营造卫生、舒适、安静的献血环境,创造和谐、温馨的氛围,有效降低了献血者的献血反应,提高了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推动了献血工作的发展。

[1] 苏玲玲,罗美凤,庄文.无偿献血者献血过程中的护理〔J〕.广州医药,2008,39(1):78-79.

[2] 乔家骏.采学引起皮下血肿的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0,13(增刊):132.

[3] 张国清.无偿献血过程中的全程护理〔J〕.家庭护士,2006,4(8):22-23.

[4] 姬秀花.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过程中的全程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12):223.

[5] 马丽霞,李一丁.心理指导在献血过程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2001,25(7):653.

[6] 王伟英.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原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5):6128-6129.

[7] 罗文毅.献血反应与无偿献血〔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0,2(4):31-32.

[8] 李志平,庞永彩,陈莉.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心理护理〔J〕.河北医药,2007,29(10):1152.

猜你喜欢

献血者护理人员实验组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成分献血者电话回访效果分析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及预防处理方法分析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功能性训练手段对大学生基本运动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