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代皇帝重用张安世

2011-07-28陈德才

西部大开发 2011年7期
关键词:曾孙霍光大将军

◎ 文/陈德才

张安世出生于官宦之家,其父张汤在汉武帝时任御史大夫。张安世年纪很轻时,就因父亲的缘故荫补为官,任尚书郎,因善于书法,具体负责文书之事。他做事聚精会神,甚至放假公休,都不外出。一次,汉武帝去河东巡视,途中丢了三部书,皇帝下令寻找,关键时刻张安世自告奋勇,凭记忆将这三部书默写出来,交给皇帝。此后不久,朝廷从市场上重新购得这三部书,人们将其同张安世默写的书相对照,结果没有发现错谬之处。汉武帝发现了张安世的才干,破格拔擢张安世为郎中令。

汉武帝去世后,年仅8岁的汉昭帝即位。因张安世一贯勤勉敬业,大将军霍光奏请皇帝,封张安世为右将军兼光禄勋,做自己的副手。此时,张安世的职位在大臣中已居第二位,可谓地位显赫,但他仍然兢兢业业。汉昭帝特意下诏,赞扬张安世有尧舜之时的古大臣之风,加封他为富平侯。

汉昭帝在位十三年后去世,张安世又同霍光一起辅佐汉宣帝即位。霍光去世后,御史大夫魏相上奏皇帝提出:“张安世侍奉两代皇帝三十余年,一直忠诚信实,谨慎厚道,夙夜不懈,应当封为大将军。”宣帝也想重用他。张安世听到这个消息,急忙请求单独面见皇帝,说:“我自认才力不足以承担大将军之职,请皇帝哀怜,以成全老臣的性命。”宣帝笑着说:“你过于谦虚了,你若不行,还有谁能行呢?”张安世百般推辞无效,最后,皇帝仍封他为大司马卫将军,领尚书事,并将都城以内的全部兵权交给他。

毛智勇 /图

纵观历史上许多权臣大将,处于这样的地位,往往踌躇满志,骄狂自得。张安世则不然,他深知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更加小心畏忌,谨慎供职。他每次同皇帝一起参与大事决策后,往往请病假不上朝,等皇帝就此发出诏令后,再派吏员到丞相府探问是怎么回事,以致连朝廷大臣都不知道他曾参与密议。他待下属也特别宽厚。任光禄勋时,曾有一个郎中因喝醉了在殿中小便,负责官员禀报张安世,欲按规惩治,张安世说:“你怎么知道他不是倒汤水呢,怎么能以小过成人罪责?”用这种方式保护了这位下属。他又因父子尊显,心不自安,多次奏请皇帝将自己的儿子外派到地方任吏职。

张安世为官历武帝、昭帝、宣帝三朝,朝中屡经大变,宦海之中风急浪诡。张安世不管风云如何变幻,从不结党营私,一直正道行世。这是他能得到三代皇帝始终如一信任的重要原因。

应当说,他同大将军霍光关系不错,彼此绝对信任。霍光推荐张安世做自己的副手,也可以说他对张安世有知遇之恩。但是,张安世同霍光的交往,完全是公谊,是为国效力,为君尽忠,没有丝毫个人谋算的私心。正因如此,当霍光死后数年,他的儿子霍禹、霍云、霍山等阴谋作乱的图谋败露,在霍氏因此被灭族的一场大动乱中,张安世没有受到丝毫牵连。

张安世的哥哥张贺任掖庭令,在武帝曾孙(后来的汉宣帝)年少寒微时曾尽力扶持与资助,并认为武帝曾孙刚毅、有才器,多次向弟弟张安世称道。张安世就劝止他哥哥说:“年轻皇帝(指汉昭帝)在上,不宜称赞皇曾孙。”这些话皇曾孙当时都知道,他即位当皇帝后对张安世说:“当年掖庭令称赞我,你制止他,做得很对。”后来,宣帝为表彰张贺当年扶持之功,封过继给张贺的张安世的小儿子张彭祖为阳都侯。

张安世当时贵为勋臣中的第一人,父子封侯,食邑超万户。但是,张安世自奉俭约,平素在家只穿黑色粗丝做的衣服,夫人亲自纺线织布,家中僮仆皆劳作治产,没有游手好闲者,由此也导致家境殷厚。他因此上书皇帝,要求辞去官家俸禄,当时官方的账本上,张家拒领的金钱累积达百万之数。

张安世夫妇以身作则,家教有方,他的子女也是忠谨俭朴。张安世去世后继承爵位的世子张延寿,屡次上书皇帝,说自身没有功德,不应承受先人所封大国,一再请求减少自己所封采邑的户数,得到皇帝的嘉许。此后,张家数代皆以谦俭著名。

猜你喜欢

曾孙霍光大将军
霍光:废立皇帝的大臣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童年的玩具
视频聊天情牵爷孙
大将军搬砖
装傻的曾祖父
西汉名臣霍光的变化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燕王的信是假的
“彭大将军”也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