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里陇原特色农业一面旗

2011-07-28周励孙长青

西部大开发 2011年7期
关键词:定西定西市特色产业

◎ 文/本刊特派甘肃记者 周励 孙长青

记者在甘肃农村采访,常常听到农民说:我们根据实际情况推广先进农业技术,让粮食产量逐渐提高了;而依据当地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积极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则让我们甘肃农民真正逐步富裕了起来——

特色农业五彩缤纷

甘肃东西跨度达到1600多公里,气候、物产差异很大。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积极引导各地根据自身特点培育特色产业,加大农业结构调整,让现有的土地资源产生更高的效益。千里陇原由单一种粮,逐渐呈现一派五彩缤纷的特色产业景象——

定西已经发展成为“中国薯都”,河西走廊的玉米制种已占全国玉米种子用量的一半,甘南已成为发展绿色草食畜牧业的理想之地。其中马铃薯、中药材、苜蓿草、玉米制种、啤酒大麦5个产业位居全国第一,食用百合、肉羔羊、酿酒葡萄等10个产业位居全国前五位。

甘肃双垄玉米沟播刘天明/摄

在这个过程中,甘肃还注重龙头企业的培养与带动作用,形成一系列产业链,实行利益的分享,各类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引领特色产业加工增值,使定西马铃薯粉乘专列到天津,“平凉金果”漂洋过海俏销欧美市场,临夏牛羊肉乘上飞机空降中东伊斯兰国家。

记者来到定西市采访时,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罗小平自豪地说,过去定西是“苦瘠甲天下”,如今是“土豆甲天下”了。这里天旱地贫,有限的降水都集中在7月到9月,种一般庄稼很难丰收,但对马铃薯的生长十分适宜。近年来,定西市扬长避短,主动把小土豆培育成了大产业,种植面积在全国地、市、州中排名第二,产量位居第一,成为“中国土豆之乡”。

定西市长许尔锋说,“十二五”期间,定西市将建立“三个基地一个中心”,即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供应基地、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精深加工基地、全国一流的马铃薯产品研发基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现代物流及价格形成与发布中心。到“十二五”末使定西市马铃薯产业产值由2009年的18亿元增加到50亿元以上。

和定西的土豆一样,陇西的中药材、平凉的“金果”、庆阳的黄花菜等地方名产,都已成长为当地特色产业,就连原产欧洲的油橄榄也在陇南的大山中扎下了根,并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油橄榄基地。

如今,甘肃在全省范围内已经形成了马铃薯、果品、蔬菜、制种、中药材、酿造原料等六大区域优势产业,种植面积已经超过3000万亩。不少产品在全国占有突出地位,如杂交玉米制种量占全国用种量的六成左右,制种业产值超过30亿元,当归、黄(红)芪、党参、大黄、甘草等五种大宗中药材,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95%、60%、50%、60%、25%。

在“千年药都”陇西县,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有26万亩,亩均收入在1400元左右,最高的将近万元,种植、加工药材的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武威市发展日光温室种植蔬菜水果,今年亩均纯收入在1万元左右。

目前,全省农产品年加工量达800万吨,加工率达36%,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255.7亿元、净利润21.62亿元。全省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192万户,占全省农户的40%,年户均增收1960元。

特色产业异军突起

为了让特色产业特色更浓,近几年甘肃省加快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组织成为特色产业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据甘肃农业厅种植业管理处介绍,从2002年,甘肃就组建了专门机构,培育龙头企业,出台草食畜、马铃薯、中药材等产业扶持办法,从当时5000元的扶持资金,到2009年支持优势特色产业资金3.5亿元,目前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达3308个。

刘家峡水电站王杰/摄

为什么甘肃的特色产业能在干旱、地理条件很差的环境下异军突起?经济学家王志纲分析说,一是借助了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东风,二是靠自身科学的决策和正确的战略。我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每一个区域都要找到自身的定位,找到自己的灵魂,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找到差异化的独特发展之路。甘肃在特色农业这些方面无疑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

兰州大学博导、教授丁志刚也有相同的观点。他对本刊记者分析:我们知道,做好一件事,跟一个地方的经济得到发展都是一个道理,都必须具备天时、地利与人和三大条件,这三者缺一不可。西部大开发对于西部地区来说,在三大条件中,当然是一种“天时”。

就“地利”而言,只要从扬长避短的原则出发,甘肃有不少得天独厚的发展各种特色经济的自然条件,比如春季干旱、夏秋雨多的定西,最适宜种马铃薯,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气候干燥、风多雨少的河西走廊,是种子的天然晒场,可以做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种子基地;远离城市、天然草场的甘南,具有成为绿色草食畜牧业的理想自然条件……

但要让这些资源上的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变成现实的经济优势,带给当地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必须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大规模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自给自足,“扬短避长”的产业结构中摆脱出来,形成一种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结构合理,满足市场需要的产业结构。要做这件事,只依靠甘肃自己的能力是无法做到的,因为那涉及到一系列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跨区域发展的问题、政策问题、资金问题、市场建设问题、道路交通设施问题、技术问题、配套服务问题等等,要让这样的地利变成实际收益,就需要来自中央的东风——西部大开发。

从“人和”方面来看,甘肃作为典型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所以,大家都有一种强烈的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的渴望,同时也找到了限制自己发展与可以利用的优势资源,只要具备了条件,他们当然会非常自觉地加入到摆脱贫困的奋斗中。

正是这三者的结合,甘肃人充分发挥了“人和”的作用,让自己的“地利”很好地借助于中央吹来的西部大开发之东风,大刀阔斧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终于让甘肃特色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的景象,让农民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打通了道路。

甘肃实现特色产业大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不能找到自己的“地利”,如果不能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再好的天时,再强劲的东风,都无法带给一个地方发展的实际成果。

如果不能找到自己的“地利”,如果不能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再好的天时,再强劲的东风,都无法带给一个地方发展的实际成果。

猜你喜欢

定西定西市特色产业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海归“新农人”投身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亢蕾作品精选
亢蕾作品精选
相约定西
咱们定西
原继斌作品精选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幼儿园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