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凝土工程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2011-07-25张中平车邵敏

山西建筑 2011年33期
关键词:水泥砂浆保护层孔洞

张中平 车邵敏

0 引言

混凝土工程是民用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也是建筑物承受荷载的主要部位,其施工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安危和寿命,基于此,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保证不出现任何足以影响混凝土结构性能的缺陷。施工时应根据工程特点、材料供应情况、设计要求以及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制定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按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进行认真施工,消除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缺陷,以保证工程质量。

1 表面缺陷

1. 1 露筋

在混凝土现浇结构工程中,模板拆除后,偶尔会发现纵向受力钢筋或箍筋裸露在表面,没有被混凝土包裹,甚至部分钢筋已经发生锈蚀,见图1。

图1 露筋现象

出现露筋的原因大致如下:

1)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导致钢筋下坠或外移紧贴模板面外露。

2)构件的截面太小,钢筋密集,石子卡在钢筋上,从而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导致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从而导致露筋。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混凝土保护层处漏振导致钢筋外露。

5)木模板未浇水润湿,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露筋。

如图1所示的构件露筋原因是垫块移位,导致钢筋外移紧贴模板面。

为了防止露筋缺陷的发生,需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如浇筑混凝土时,要保证钢筋的位置及保护层厚度的正确;选取适当粒径的石子;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防止离析以及避免撞击钢筋等。

如出现露筋情况,通常用钢刷将表面进行清洗,用1∶2或1∶2.5的水泥砂浆将露筋部位抹压平整并认真养护;如露筋较深,应将表面疏松的混凝土凿除,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灌实并认真养护。

1. 2 孔洞

现浇混凝土结构拆模后,发现构件内部有较大的窟窿,局部或全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空隙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孔洞深度和长度均超过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典型的孔洞缺陷如图2所示。

图2 孔洞现象

产生孔洞的原因大致如下:

1)在钢筋较密集的部位,混凝土下料被隔住,未振捣就浇筑上层混凝土,从而在下部形成孔洞。

2)混凝土离析,严重跑浆,从而形成较大的蜂窝。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高度过高,振捣器振捣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4)混凝土内局部有杂物,没有清理干净,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浇筑。

图2a)构件中出现的孔洞即为局部杂物没有清理干净造成的;图2b)中孔洞产生的原因为一次下料过多,没有进行充分振捣,从而形成孔洞。

为了防止孔洞出现,通常采取如下措施:在钢筋密集处采用细石混凝土;控制好下料的高度;对构件内的杂物进行及时清理;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如构件出现孔洞,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将孔洞周围疏松的混凝土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用比结构高一强度等级的半干硬性细石混凝土分层浇筑,强力捣实,并养护,表面用1∶2水泥砂浆抹光。

2 混凝土裂缝

裂缝的存在是混凝土结构工程的隐患,由于表面微细裂缝,极易吸收侵蚀性气体或水分。当气温低于-3℃时,水分结冰体积膨胀,会加剧裂缝的宽度和深度。如此循环扩大,将影响整个工程的安全;随着裂缝宽度和深度的加大,钢筋将不断锈蚀,锈点膨胀的体积比原体积增大7倍,会加速裂缝的发展,将引起保护层的剥落,使钢筋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将直接影响到结构的承载力和耐久性。因此需要引起重视。

实际工程中出现较多的是塑性收缩裂缝,多出现在新浇筑的墙、板表面,形状接近直线,长短不一,互不连贯,如图3所示。此裂缝大多在混凝土初凝后(一般在浇筑后4 h左右),当外界气温高,风速大,气候很干燥的情况下出现。

图3 裂缝现象

出现裂缝的原因大致如下: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到风吹日晒,混凝土表面的游离水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期的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而导致开裂。

2)混凝土的水灰比过大,或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

3)坍落度过大,模板、垫层过于干燥,吸水大。

为了防止裂缝产生,通常采用以下措施: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浇筑混凝土前,将模板湿透;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并认真养护;在炎热季节,要加强表面的抹压和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应采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使水分不易蒸发。

如出现塑性裂缝,可采取及时抹压一遍或重新振捣的办法来消除,再加强覆盖养护;如混凝土已硬化,可向裂缝内装入干水泥粉,然后加水润湿,或在表面抹薄层水泥砂浆进行处理。

3 结语

混凝土结构在我国是一种量大面广的结构形式,其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文章对常见的施工质量缺陷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防治措施。

[1] 彭圣浩.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王 赫.建筑工程事故处理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3] 杨 芳.谈混凝土施工常见质量通病成因与防治[J].山西建筑,2010,36(21):221-222.

猜你喜欢

水泥砂浆保护层孔洞
不同纤维对磷酸镁水泥砂浆早期性能的影响研究
一种面向孔洞修复的三角网格复杂孔洞分割方法
孔洞加工工艺的概述及鉴定要点简析
高钛型高炉渣砂代砂水泥砂浆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寻找空气保护层
硅灰对硫铝酸盐水泥砂浆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玻璃浆料键合中的孔洞抑制和微复合调控
近距离煤层群上保护层保护范围的数值模拟
保护层开采工作面过地质异常区期间瓦斯综合治理技术
强制放顶技术在己14-31010保护层工作面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