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地下空间建设集约化研究★

2011-07-25徐美娟陆春其

山西建筑 2011年33期
关键词:北校区校区规划

徐美娟 陆春其

0 引言

21世纪将是人类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新世纪。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1]中,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已被列为城镇化与城市发展中的重点研究内容及其优先主题。199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杨秀敏等指出: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可以一举四得,即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缓解交通拥挤、改善环境、兼顾战备[2]。

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大规模的校园建设导致大量土地资源的使用,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建设集约化校园显得尤为重要。积极开展校园地下空间利用研究,将其纳入校园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进行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相结合的系统性建设,对于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与建设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3]。本文将从校园土地开发利用的现状出发,分析合理开发利用校园土地的方法,以某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园总体规划为例,研究有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建设集约化校园。

1 校园规划建设项目背景与现状条件

1. 1 建设规模

新校区规划用地面积为75.6亩。新校容纳在校生达到5 000人,教职工500人。总建筑面积约为9.289 3万m2,北校区建筑面积7.692 5万m2,南校区建筑面积1.596 8万m2。

1. 2 建设目标

学校建设目标是建成一所体现以人为本、功能完善、生态和谐、既体现传统文明又具有时代感的现代化、信息化、生态化的新校区。

1. 3 新校区的总体要求

新校区基地基本平坦,局部有高差,植被优良。全年主导风向是东南风。校区主入口位于南侧,规划中有保留建筑需要加以利用。

在北校区南侧设置北校区新建综合楼以及主要出入口,近期保留电气系行政楼、教学办公楼以及位于北侧后部的船舶系教学楼,学生生活区安排在校区的西侧和北侧,保留现有的3栋宿舍楼,学校近期将在校园的东北角购置10 000 m2左右的宿舍楼,一起构成学校5 000人的住宿规模。生活区与教学区和文体活动区有便捷的联系。校园的东侧集中设置食堂、停车场建筑群,形成安静、优美的生活环境。

2 规划原则与功能布局

2. 1 规划原则

整个规划充分借鉴国内外院校的校园规划和建设的先进经验,遵循区位环境和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达到布局科学合理,功能完整适用,文化气息浓郁和校园特色鲜明[4]。

2.1.1 现代化——体现现代化校园的时代特征

校园的规划、建筑和设施适度超前,体现出一定的前瞻性,符合新世纪高等教育的理念,通过现代先进的设计理念、先进的功能配置以及现代先进材料的运用,体现校园的现代化时代气息。

2.1.2 园林化——强化校园的园林特征

学校的紧张学习生活和对创造性思维的要求需要一个能令人感受到宁静、自然、松弛的外部环境来调节身心、舒缓压力,启发创意和灵感。校区位于生态风景区,将充分借鉴周围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作为整个校园大背景,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

2.1.3 生态化——以景观生态带作为整个校园的支撑

教学中心区、综合服务区、学生生活区以及文体活动区是整个校园的有机组成部分,合理的规划设计不仅要给予各个功能区适当的位置,而且应该突出各个功能区之间的联系。本规划以景观生态带将各个功能区纳入园区的交流网络,以多层次的绿化环境组织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浑然交融的生态空间,体现科技与人文、人工与自然的交流、融合与共生。

2.1.4 整体化——精心营造校园环境的整体美

整体空间环境特色是现代人类高层次的要求。历史上许多知名院校刻意追求校园的整体美,创造了极富特色的校园风格。本规划设计对建筑空间及其形态的处理突出建筑与环境的最大程度的融洽,将建筑空间的塑造和整个校园的交往氛围统一起来,形成规划、建筑与景观的一体化设计。

2. 2 功能布局

在北校区南侧设置北校区新建综合楼以及主要出入口,轴线由南向北分别串联起电气系行政楼、教学办公楼以及位于北侧后部的船舶系教学楼,在轴线南侧,通过结合中心广场的空间艺术处理,以及对原有优美绿化的利用,将图书馆和中心教学楼建筑群有机地组织成一个空间层次丰富、环境优美的建筑群,成为校园最吸引人的精华之处。学生生活区安排在校区的西侧和北侧。生活区与教学区和文体活动区有便捷的联系。校园的东侧集中设置食堂、停车场建筑群,利用地形高差巧妙地与田径场结合设计,食堂为一层建筑,向地下开挖1 m,停车场位于地下一层,食堂的局部下沉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各个区域之间通过自然的绿化景观带进行巧妙的过渡,形成安静、优美的生活环境。

3 对比研究地下空间利用集约化

为解决用地紧张,更好体现先进、环保的规划设计理念,校园规划中将充分考虑地下空间的利用和开发。利用原有田径场的高差,在此基础上局部开挖,利用原有地形,将食堂与停车场作为一个建筑群体巧妙地设置于田径场的下方,不仅解决了校区用地紧张的局面,而且利用地形高差与大片乔木绿地相结合的设计,为校园整体规划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校区规划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经济技术指标 m2

从经济技术指标数据可以看出,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比例为1∶4.7,这一数据表明在校园规划建设中充分利用了地下空间,节约了紧张的土地资源,为校园今后的发展储备了土地资源。

4 结语

本文分析了校园地下空间利用的必要性,将地下空间的利用与某学校校区的规划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了解校区规划建设项目背景、分析现状条件、研究功能布局、研究地下空间利用后的经济指标,得出在校园规划建设中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具有重大意义: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可以对较多的空间进行绿化和景观布置,可以增加校园空间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极大的丰富校园的空间层次和美化校园环境,实现了校园建设的综合效用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

[1]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6.

[2] 钱七虎,陈志龙,王玉北,等.地下空间科学开发与利用[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 吴正旺,王伯伟.大学校园规划100年[J].建筑学报,2005(3):1-5.

[4] 吕 斌.大学校园空间持续成长的原理及规划方法[J].城市规划,2002(5):24-28.

[5] 何 滨,张国贤.郑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浅析[J].山西建筑,2010,36(1):49-50.

猜你喜欢

北校区校区规划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书画廊
江苏省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北校区五(2)中队
江苏省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北校区五(2)中队
中山大学北校区医学科研楼4号项目西汉早期墓发掘简报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