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思政课”教学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的影响

2011-07-24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11期
关键词:思政课思政政治

安 川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江苏 苏州 215137)

一、调查研究的背景与基本情况

政治参与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化程度高低的重要尺度。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政治参与“是指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1]

大学生是当代中国政治参与主体中极为重要的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研究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现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可以传授学生科学的政治参与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做出理性的政治参与行为。探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对于大学生政治参与影响,促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是本研究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为了达到既定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调查研究的方式,以《“思政课”教学对大学生政治参与影响程度调查问卷》为主要测量工具。共发放问卷500份,共回收486份,其中有效问卷453份,回收率95%,有效问卷率87%(如表1)。

表1 调查研究样本基本情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对于“思政课”教学的基本看法和态度

1.学生对开设“思政课”的认可情况。总的来说学生支持开设“思政课”。有86%的学生认为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很有必要或有点必要,有超过70%的学生认为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学到很多知识。94%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对自己有帮助,主要有助于扩展知识面和提高个人素质。只有5%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学习对于自己没有什么帮助。

2.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评价。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总体上对教学内容不是很满意。有40%的学生对于现在的思政课教学内容不满意,而不满意的方面主要有内容与中学重复(占43%)、内容空泛(占21%)、内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占27%)、理论性太强(占9%)。

3.学生对“思政课”课堂教学的要求。通过调查表明,学生对“思政课”课堂上的多媒体教学要求较高,有75%的学生认为在多媒体教学中课件应该图文并茂,有17%的学生认为课件应该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另外对于在“思政课”教学中播放视频也有一定的要求,83%的学生认为视频内容应该与课本知识联系紧密,老师应该对视频内容做详细介绍、评价。在教学方式上67%的学生最希望老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开展教学,有18%的学生最希望自己上台讲解。

4.学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需求。在实践教学要求方面,有42%的学生喜欢参加公益活动,有34%的学生希望到“思政课”教育实践基地参观,有16%的学生喜欢社会调查,选择其他的学生占8%。大部分学生都希望通过思政课实践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二)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

1.大学生基本政治知识把握情况。政治学对公民政治参与知识的要求主要包含政治制度、公民权利与义务、政治运行过程等方面的知识。从调查情况来看,大学生对于政治常识的了解情况不容乐观。在对我国政体的判断上,有超过一半的学生不能正确回答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只有41%的学生做出了正确的回答。另外,从对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了解程度这一角度来看,只有54.8%的学生表示很清楚或较多地知道公民权利和义务,一点都不知道的学生占12%,这说明大学生政治知识教育还有待提高。

2.政治参与意识情况。政治参与意识主要包括公民对于政治的态度、政治满意度、政治参与的意愿以及政治参与的动机四个部分,笔者在问卷中分别设计了题目进行测量。

就大学生对待政治的态度而言,调查结果还是比较理想的。有近75%的大学生表示对待政治的最好态度是“积极参与”,而明确表示“不参与”的学生仅占7%。分析的结果还显示,大部分同学能正确对待民主权利,希望通过政治参与体现自身利益。

分析结果显示,总体上大学生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比较满意,对党和国家能力充满信心。对“您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发展状况”选“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占到92%;有83.3%的学生表示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非常有信心”或“比较有信心”;但是同时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对社会制度的发展趋势不能正确认识,共产主义教育还需要强化。

在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愿方面,调查主要通过“是否愿意入党”、“是否想担任学生干部”、“是否愿意参加学校的座谈会”三个问题来测试。高达93%的同学表示“非常愿意”或“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在大学生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在被调查学生中,只有18.3%的学生表示不想担任学生干部,说明大部分同学希望通过担任学生干部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政治参与能力。

在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动机方面,问卷主要通过“促使您政治参与的原因”、“入党动机”两个问题来反映,结果(如表2):

表2 大学生政治参与动机(%)

3.政治参与的途径与中心话题。在政治参与的途径与中心话题方面,我们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大部分同学都喜欢参加社会实践类社团(占64.4%),而只有13.3%的同学表示最喜欢参加政治学习类社团,这说明大学生的行为意愿与所掌握的政治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在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主要话题方面呈现出了多元化与差异化的特点,这与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相适应的。

三、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 促进大学生政治参与

调查充分显示:“思政课”教学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有较强的塑造功能,是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的主要渠道。但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也存在不足,弱化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实效性。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政治生活相脱离、教育方法以单向度、纯理论和理想化的教学模式等等,都消解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热情和理性。[2]有40%的学生对于现在的思政课教学内容不满意,而不满意的方面主要有内容与中学重复(占43%)、内容空泛(占21%)、内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占27%)、理论性太强(占9%)。

同时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主流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总态势。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相适应。但同时也存在认识不足、动力不强、实践开展不到位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包括政治参与知识缺乏、参与动机功利化和参与期望值过高等。[3]例如在“如果您已经或准备入党,您的动机是什么?”这一问题上,选择“对个人的就业和前途有利”的同学占了46.8%。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不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第一,坚持不懈地开展“思政课”理论教育。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设置,是从维护、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着眼于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政治信念,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4]

调查显示,部分大学生的政治知识贫乏,少数学生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认识模糊、错误。在对我国政体的判断上,有超过一半的学生不能正确回答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只有41%的学生做出了正确的回答。这就需要加强“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传输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克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形成互动式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情感的体验和能力的培养。调查显示在教学方式上67%的学生最希望老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开展教学,有18%的学生最希望自己上台讲解。

第二,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政治参与能力。现在所讲的实践教学应该既有课堂内的实践教学,又有课堂外的实践教学。课内的实践教学通过影像、讨论辩论、案例教学等形式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活化教学形式、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课外实践教学的最高要求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一个由学生的生活、学习场所所构成的大课堂。[5]调查显示有42%的学生喜欢参加公益活动,有34%的学生希望到“思政课”教育实践基地参观,有16%的学生喜欢社会调查,选择其他的学生占8%。大部分学生都希望通过思政课实践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在保证学时的前提下,适当减少课堂讲授学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逐步形成了课堂讲授与多环节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专题报告、课外读书、专题讨论、电化教学、社会调查、论文写作、参观访问等都是可以采取的形式。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锻炼学生的政治参与能力。

[1](美)塞缪尔·亨廷顿,琼·纳尔逊.难以抉择[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2] 何祥林,孙丽芳.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与对策[J].社会主义研究,2007,(5).

[3] 曹德军.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一项实证调查分析(EB/OL)中国社会学网,2008-06-19.

[4] 邹步云.深化教学改革,实现“思政课”教育创新[J].科技信息,2009,(5).

[5] 陈新辉“.思政课”实践教学矛盾问题与化解[J].中国成人教育,2008,(2).

猜你喜欢

思政课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