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

2011-07-24宋维维郭要梅

关键词:制造商供应商图书馆

李 霞,宋维维,项 平,郭要梅

(西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1 理论回顾

纵观国内外的研究,可以发现对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的合作开发模式研究多集中在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的绩效,对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的管理,以及影响新产品开发成功的主要因素等方面,而针对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知识转移的相关研究几乎没有。YANG和KIM从制造商角度在研究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的知识转移时指出可察觉的收益、合作规范、相对权力和IT能力对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双向的知识转移都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双方的关系质量,从而影响供应商绩效的提高[1]。KRAUSE等研究表明制造商要获得竞争优势不仅要从他们的供应商那里获得外部知识,同时也需要贡献他们自己的知识给供应链中的伙伴[2]。贾晓霞,周溪召提出信息和知识能否顺畅、迅速地在合作成员之间转移应用是合作创新成败的关键[3]。杨静和陈菊红分析了影响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环境下知识转移的关键影响因素,分别是供应商参与阶段、相对权力以及规范契约[4]。当前关于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的研究多数是站在制造商视角进行的,其中知识管理的研究多集中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关于制造商和供应商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知识转移和技术共享的研究很少。

2 概念界定

2.1 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

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supplier involvement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SINPD)在笔者的研究中界定为供应商在恰当时机参与到制造企业新产品开发、工艺改进和生产设备改进等技术创新活动中,通过提供各种资源(知识、创意、信息和能力等)以及执行各项任务和承担各种责任,使制造企业能够整合双方的研发资源,谋求更好的新产品开发绩效的企业间的一种合作开发产品的形式。

2.2 SINPD中的知识转移及绩效

笔者将知识转移定义为包括知识传达和知识接收两种形式,即某个企业自身在实践中积累的各种技术和经验等知识能够在战略联盟被共享,并且转移双方都因为开发和利用其他企业的知识强化了自身的核心能力。SINPD过程中,供应商和制造商不再局限于知识获取,更重视知识整合的绩效和研发过程中的协同合作,共享利益。结合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特点,笔者将从知识转移成果和新产品开发的项目绩效两方面来衡量SINPD合作开发中的知识转移绩效。其中,知识转移成果包含:知识获取的及时性、知识获取的数量、知识的应用和再造;产品开发的项目绩效涉及项目满意度、新产品开发的成本等。

3 模型构建

3.1 SINPD中只是转移的概念模型

将SINPD过程中影响知识转移绩效的因素归纳为4个维度:知识特性、供应商(知识源)特性、制造商(接受方)特性和双方关系。知识转移绩效通过知识转移成果和新产品项目的开发绩效两方面来衡量。将供应商参与技巧包括供应商参与时机和参与程度两个方面作为调节变量。依据上述指标构建了SINPD过程中知识转移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SINPD中知识转移的概念模型

3.2 知识特性

(1)粘滞性。知识粘滞性主要指知识在转移过程中难以流动,转化性差。王毅和吴贵生指出在知识转移时,总有或多或少的一部分知识难以转移,这部分难以转移的知识即为粘滞知识,知识的粘性越高,转移的难度越高[5]。赵梅和岳宏志研究发现知识转移的粘滞性是导致知识分享不畅、很多合作创新项目失败的重要原因[6]。从供应商流向制造商的知识粘滞性越高,知识转移绩效越差。

(2)可表达性。知识的可表达性主要指转移的知识可以被编码,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形式表达出来,而不是离开特定情景便难以表达描述。SZULANSKI通过研究表明,知识的可表达性对知识转移具有显著影响[7]。BRESMAN等研究表明,比较容易编码的知识、可表达的知识相对那些难以表达的知识更容易转移。从供应商流向制造商的知识可表达性越强,越能够提高知识转移绩效。

3.3 供应商特性

(1)知识传授能力。知识传授能力指知识源能够以合适的方式解释说明知识并将知识传授出去的能力。陈美[8]对项目管理中知识转移研究表明,知识源在传授知识时,对知识的正确理解和清楚表达,以及知识源在有针对性地传授过程中的能力越强,双方在学习时,知识转移得越好。DANA[9]指出知识源的知识转移能力强,有利于联盟双方深层次的知识转移,增加知识转移实施成功的概率。供应商的知识传授能力越强,知识转移效果越好,转移绩效越高。

(2)知识保护程度。当前很多企业通常会对知识资产施加一定的保护措施,防止知识外溢,以维护和巩固自身知识的领先地位。苏卉实证研究证实高新技术代工合作中对知识的保护程度越高,知识转移效率越低[10]。供应商对知识的保护能力越强,知识转移效果越差,转移绩效越低。

3.4 制造商特性

(1)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指企业评估外部知识价值、消化吸收并加以商业化应用的能力,包含了知识识别能力、知识吸收能力和知识创造能力。学习能力决定了接收方对知识的理解、选择和吸收程度。ALADWANI[11]研究证实了知识接受方的吸能力是信息系统项目产出的重要决定因素,显著正相关。邹艳等[12]实证研究表明学习能力对共建模式下的企业合作创新知识转移效果正相关。因此,制造商的学习能力对SINPD过程中知识转移绩效有促进作用。

(2)激励。激励主要指企业能够提供有利的学习氛围,激励员工和合作伙伴重视自身所拥有的知识并愿意分享自己已获得的知识。对员工在知识交流、知识转移方面的行为进行物质或者精神奖励,可以加速创新知识的转移。马艳丽等的研究均表明激励对知识转移绩效有显著的影响,呈正相关关系[13]。制造商激励对SINPD过程中知识转移绩效有促进作用。

3.5 双方关系

(1)知识距离。知识距离是指转移双方在知识基础上存在的差距,或者说是知识源和知识受体之间所掌握知识的差异程度[14]。只有当企业间有知识差距存在,其中一方或者双方才会积极寻求外部知识以满足需要。当转移双方的知识距离与转移绩效之间距离较小时,两者之间负相关,而当距离适中时,这种关系是正相关,当知识距离很大时,这种关系又成为负相关。这样,知识距离与企业间知识转移就具有了一种倒U形关系[15]。

(2)合作经验。双方的合作经验是指参与新产品开发的供应商与合作的制造企业之间合作时间以及对合作项目绩效的满意程度。孟书魁和周真研究表明制造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合作经验,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双方之间的信息沟通质量对新产品的开发绩效有显著影响[16-17]。制造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合作经验对SINPD中知识转移绩效的提高有显著影响。

(3)信任沟通。信任沟通主要指制造企业与参与新产品开发的供应商之间相互信任、沟通的程度。牛娉和顾兢晶指出节点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会显著影响供应链企业之间的知识共享[18-19]。产品开发需要处理大量密集的信息,良好的沟通能保障技术工艺等信息传递的通畅,严格地控制新产品的质量,缩短产品开发的周期,提高双方合作的稳定性和合作绩效[20]。邹艳等实证研究表明,信任沟通与共建模式下的企业合作创新知识转移效果显著正相关。制造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信任与沟通能力对SINPD中知识转移绩效的提高有显著影响。

(4)关系韧性。关系韧性是指制造企业与参与新产品开发的供应商之间合作关系保持长久稳定的能力。笔者将关系韧性分为双方关系的维护以及对利益分配的满意程度两种。稳定持久的关系可以避免机会主义行为,同时使制造企业获得鼓舞而做出更大的承诺,提高供应商对利益分配的满意度,有利于产品的生产和合作的成功率。利益分配是影响供应链上企业合作成败的关键问题,它直接影响着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21]。制造商对预期收益的承诺,更多地确保供应商的利益,使得供应商愿意为制造商进行更大的研发投资,积极地将知识和信息转移给制造商。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关系韧性对SINPD中知识转移绩效有显著影响。

(5)协调冲突。协调冲突是指制造企业对由于双方组织、制度和文化等方面不相容而引发的分歧和冲突的协调处理能力。双方创造性的处理和解决冲突,将使双方的知识转移更加顺利有效[22]。邹艳等实证研究表明,协调冲突和共建模式下的企业合作创新知识转移效果正相关。制造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协调冲突能力对SINPD中知识转移绩效的提高有显著影响。

3.6 供应商参与技巧

(1)供应商参与时机。笔者将企业新产品开发过程划分为:规划、设计、试制及测试、生产和销售4个阶段,供应商可以在任一阶段参与到制造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流程中。DOWLATSHAHI等认为企业在设计细节完成之后才与供应商合作,就不能得到供应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所带来的优势。特别在高的技术不确定的情况下,早期邀请有较强开发能力的供应商参与到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有利于更早确定和解决一些工程问题,这有利于提高合作开发绩效[23-24]。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的时机越早,对SINPD中知识转移绩效的提高越明显。

(2)供应商参与程度。供应商参与程度是指在制造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中,供应商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或者是企业交付给供应商研发任务的多少。罗伯特-蒙兹卡[25]等将供应商参与程度分成“白箱设计”、“灰箱设计”和“黑箱设计”。蒋健等在各自的研究中表明,供应商参与程度对制造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绩效有显著影响。因此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的程度越高,对SINPD中知识转移绩效的提高越明显。SINPD中的影响因素与知识转移绩效的研究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SINPD过程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框图

4 结论

探讨了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中知识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一个理论分析模型。为进一步从实证角度研究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程度打下基础。

[1]YANGSB,KIM Y G.Inter-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transfer in the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a buyer's perspective[C]//IEEE Proceeding of the 40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l.]:[s.n.],2007:432-437.

[2]KRAUSE D R,SCANNELL T V,CALANTONE R J.A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ss of buying firms'strategies to improve supplier performance[J].Decision Sciences,2000,31(1):33-55.

[3]贾晓霞,周溪召.合作创新企业间知识转移障碍因素识别与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7(2):61-64.

[4]杨静,陈菊红.基于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的知识转移关键影响因素分析[J].情报杂志,2009(1):110-114.

[5]王毅,吴贵生.产学研合作中粘滞知识的成因与转移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01(11):114-121.

[6]赵梅,岳宏志.企业合作创新中知识转移粘滞性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3):114-118.

[7]SZULANSKIG.Exploring internal stickiness:impediments to the transfer of the best practice with the firm[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6(1):27-44.

[8]陈美.项目管理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2007.

[9]DANA BM.Knowledge transfer in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J].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2007,47(4):567-593.

[10]苏卉.高新技术业代工合作中知识转移机制与效率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2008.

[11]ALADWANIA M.An integrated performance mode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projects[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2002,19(1):185-210.

[12]邹艳,王晓新,叶金福.共建模式下企业合作创新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27(4):616-617.

[13]马艳丽.管理咨询顾问间隐性知识转移绩效的实证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图书馆,2007.

[14]疏礼兵.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过程机制与影响因素研究:以企业研发团队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图书馆,2006.

[15]李建明.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图书馆,2008.

[16]孟书魁.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对制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图书馆,2008.

[17]周真.我国内、外资企业实施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的比较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图书馆,2008.

[18]牛娉.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机制的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2005.

[19]顾兢晶.供应链协同知识管理中知识共享机制的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2007.

[20]尚堃.供应商参与制造企业新产品开发对其绩效的影响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图书馆,2008.

[21]蒋健.供应商参与创新与制造商创新绩效相关关系实证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图书馆,2004.

[22]王前锋.关于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知识转移问题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2006.

[23]DOWLATSHAHI S.Implementing early supplier involvement:a conceptual framewor[J].Imit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1998(18):143-167.

[24]李霞,项平,宋素玲,等.供应商参与对创新风险的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0,32(1):147-151.

[25]罗伯特·蒙茨卡,罗伯特·特伦特.采购与供应量管理[M].王晓东,刘旭敏,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5-18.

猜你喜欢

制造商供应商图书馆
一位制造商一架军机(美国篇)
受挫的汽车制造商在通向全新未来的十字路口止步不前
图书馆
天翌全系列卫星天线制造商
高通24亿美元收购芯片制造商CSR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去图书馆
推荐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