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美时潮与陶瓷书法风格的演变

2011-07-14邓石兰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1年5期
关键词:长沙文人民间

邓石兰

韩山师范学院 潮州 521041

唐长沙窑诗文壶

引言

陶瓷书法起源于远古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的原始陶器中就已出现了一些象形陶文。这些陶文承载着原始人类的文明星火,是最早的陶瓷书法萌芽。其后,陶瓷书法发展极为缓慢。至东汉末年瓷器发明以后,陶瓷书法有了新的载体,但在唐代之前,仍只有少量刻划书法表现,发展极不充分。直到唐代长沙窑崛起,采用了大量的诗词书法作为装饰,陶瓷书法才真正发端。笔者因而从唐代开始探讨和研究审美时潮与陶瓷书法风格演变之间的关系。

一、民间风格时期——唐至明中期审美时潮与陶瓷书法风格演变

唐代长沙窑是普通的民间瓷窑,生存于越窑、邢窑等著名瓷窑的夹缝中。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以釉色工艺为美,对装饰极为轻视。长沙窑胎釉粗糙,无力与各大民窑竞争,因而独辟蹊径,在装饰上开拓发展,以彩绘书法为装饰即是其创举之一。长沙窑瓷针对的主要是下层民众,因而必须迎合普通大众的审美时潮。长沙窑书法装饰即是如此,集中地反映了唐代民间审美倾向。唐代文风鼎盛,诗歌风行,市井农夫亦能吟诗写字,因而长沙窑书法装饰瓷具有广阔的市场。长沙窑的大量题诗绝大多数为窑工自创,只有极少数出自名家之手,诗歌生动自然、风趣诙谐,极为贴近生活。长沙窑书法风格挥洒自由、率意而为,亦行亦草,无拘无束,虽无名家体例,却隐见大家风范,民间气息极浓。

清青花诗词瓶

清乾隆青花诗文盖碗

灵隐寺瓷牌

宋代文人士大夫仍以釉色为美,五大名窑、景德镇青白瓷、龙泉青瓷等无不以釉色为胜。因而,陶瓷书法装饰依然只在民间流行,宋代亦文风颇盛,因而下层民众亦多能识文读字。宋代民间磁州窑承继了唐代长沙窑传统,以黑彩在白瓷上书写大量诗歌、词曲,笔力潇洒、随心而动,民间气息颇浓。与长沙窑有别的是,磁州窑书法更多地显现出北方中原书法的气势。磁州窑黑彩与墨色更为接近,书法效果更佳,颇有迎合中下层民众审美需求,因而极盛行于市坊之间。

元代为蒙古族统治时期,汉文人地位由顶层而成为底层民众的一部分,因而陶瓷书法也随之衰退,磁州窑民间书法仍是此期主体。元代是景德镇青花瓷兴起的时代,元青花生产初衷为外销中东伊斯兰地区,目前所见诗歌装饰极少。高安窖藏元青花中有一高足杯内题诗曰:“人生百年长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笔势灵动、一气呵成。

明代时,汉文人士大夫重新得势,其由欣赏釉色之美已转向彩绘。明代官窑体系主要由宦官掌控,因而书法装饰极少。陶瓷书法在明代早中期仍然主要流行于民间,但由于明代对民间文化钳制严格,流行广度与宋元时无法相提并论,大量充斥的是图案化的民间纹饰而少有书法表现,以单提“福”、“寿”等吉祥字为多。

二、文人风格时期——明至清代审美时潮与陶瓷书法风格演变

晚明时期历来被视为中国思想文化大转变时期,在资本主义萌芽的推动下,各种思潮纷呈,民间讲学之风盛行,书院林立,读书风气极浓,文化艺术进入到空前活跃的发展阶段,直接导致文人群体空前增多,而科举选士人数过少,以致绝大多数文士入士无门,其中不少转而从商,形成庞大的儒商群体,这样整个社会审美时潮都呈现出极为显著的文人化倾向。

受文人化审美时潮的推动,陶瓷书法再度风行起来。晚明陶瓷书法作品产地主要为景德镇窑和宜兴窑。景德镇窑以青花和五彩产品为主流,其风格由明中前期的图案纹饰为主而转向以文人绘画为主,出现了许多模仿文人画之作,其中不少作品诗、书、画、印俱精,颇为清新雅致。其题诗与画面紧密结合,大多仿自名家诗词,许多模自于版画。晚明是版画的黄金时代,大量文人参与到版画创作中,因而其题诗水平颇高。宜兴紫砂创烧于宋,因其用于饮茶具有极大优势,而受明中后期文人士大夫的极力推崇,因而亦在晚明时步入发展高峰,名家辈出,高手云集。大量文人直接参与其制作中,从而使紫砂壶铭文书法极为风行。“壶随字贵,字随壶传”,书法已成为宜兴紫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晚期明文士摆脱封建束缚、追求自由的审美需求影响,晚明陶瓷书法自由奔放、不拘一格,展现出灵动飘逸、士气清高的品格。

清初时,陶瓷书法承袭了晚明风格。清康熙以后,天下大定、国泰民安,文人化陶瓷书法依然兴盛,如康熙时出现了以整篇诗文进行装饰的形式,别具一格,极具文气。康熙以后,釉上彩书法发展日益突出,珐琅彩、粉彩等新型釉上彩书法形式在雍正时期达到成熟,多以题诗手法出现,其中不乏大量御制之诗文,书写细腻、制作精良,为宫廷书法名家仿帝王字迹所写。康熙、雍正、乾隆三帝俱通诗文,颇具文人气息,与民间文人文化相结合,从而将陶瓷书法推向最高峰。宜兴紫砂书法亦处巅峰发展之中,嘉庆、道光间书画家陈鸿寿与名匠杨彭年合作,时称“曼生壶”,其紫砂书法之精致堪称绝品。清末浅绛彩和民国新粉彩均以文人画入瓷见长,其题诗书法表现颇为老到,在保持旧式文人书法风格的基础上张扬出新的时代精神。

三、综合风格时期——当代审美时潮与陶瓷书法风格演变

建国以后,陶瓷书法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的指引下,呈现出多样发展的崭新局面,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风格日益多样化,形式之丰富、内涵之深邃、手法之新颖、技法之精湛达到了历史新的高度。

从装饰形式来讲,当代陶瓷书法与各代最显著的区别是当代陶瓷书法往往更多地融合运用多种装饰技法与手段,而不拘泥于传统和纯粹。釉上彩、釉下彩、青花、刻划、颜色釉、雕镂等各种技法毕集,在组合上则多采用契合当代人审美习惯的方式,从而在保持中国书法艺术特色和魅力的基础上,充分展示陶瓷工艺之美。

从表现内容上来看,当代陶瓷书法亦呈现出显著的综合性特征,不仅遍仿历代书画名家之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各类字体名帖,陶瓷书法家们亦创作了大量富有个性特色的陶瓷书法作品。近年来,不少知名书画家纷纷前往各陶瓷产区与陶瓷工匠合作,创作出不少脍炙人口、雅俗共赏的陶瓷书法作品,有力地提高陶瓷书法的整体水平。

王琦粉彩《刘海戏金蟾》人物瓷板

当代陶瓷书法综合特性的表现正是当代审美时潮的集中体现。当代社会以包容的心态海纳各种文艺思潮,既有传统文化精髓,更显现出社会主义新时代积极向上的新风尚,亦见国外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当代社会审美多样性特征决定了陶瓷书法必须适应不同人群的审美习尚,这就形成了当代陶瓷书法的综合性特色。

结语

陶瓷书法集书法艺术与陶瓷工艺于一身,既不同于纯书法艺术,亦是陶瓷装饰园地中的一朵奇葩。陶瓷书法虽在陶瓷装饰中并不特别突出,但却是极具中国民族文化情怀的类型,集中地反映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与审美情趣,是时代精神的产物。当代陶瓷书法呈现出积极发展的态势,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随着越来越多的书法名家的介入,相信与时俱进的陶瓷书法艺术能够继往开来、续创辉煌。

[1]贺晏然.唐长沙窑诗文初探[J].南方文物,2005(02).

[2]潘军.磁州窑“瓷诗文化”评析[J].文博,2008(02).

[3]冯先铭.中国陶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4]孔六庆.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长沙文人民间
长沙之旅
古代文人与琴棋书画
文人与酒
文人吃蛙
我眼中的长沙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明清鼎革之际文人不同出路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