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原因及护理

2011-06-21王志琼

中外医疗 2011年29期
关键词:索状几率静脉炎

王志琼

(常德市汉寿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湖南常德 415900)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因其操作简单,对血管刺激小,能满足多次输血、快速补液、痛苦少等多种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留置期间并发症也随之出现,常见的并发症有静脉炎、液体渗漏、感染等,尤其是静脉炎的发生已引起护理工作者广泛重视,本文就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护理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我科200例行留置针患者,其中男105例,女95例;年龄17~78岁,留置时间24~192h,穿刺部位:手背部45例,前臂112例,下肢静脉留置针30例,颈外13例;留置针采用美国BD公司Y型静脉留置针,3M公司透明敷贴。

1.2 方法

(1)穿刺静脉及置管方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血管情况,选取血流快、走向直且粗大,远离关节与静脉瓣置针,尽量选取上肢静脉,一般不选取下肢静脉,对上下肢静脉穿刺困难或急重症需要抢救,可选取颈外静脉;置管患者多取仰卧位,熟练穿刺技术,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妥善固定导管,采用连续、缓慢、不间断、边推边旋转退出针头。(2)封管方式:输液完毕后用100mL生理盐水加12500U肝素钠推注2~5mL正压封管,对输入高渗或者刺激性药物先静脉输注生理盐水20mL冲洗血管,然后擦药肝素钠盐水缓慢正压封管,封管间隔时间为8h。(3)健康教育与早期发现静脉炎:告知患者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取得信任,使患者积极配合,避免提取重物、禁止淋浴等。输液时在保持体位舒适情况下,抬高输液肢以促进静脉回流;及时观察穿刺部位静脉走形,出现红肿热痛、静脉条索状改变等现象,立即拔出留置针,采用局部50%硫酸镁溶液热敷。(4)静脉炎判断标准[1]及统计学方法: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判断标准:Ⅰ度,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度,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度,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采用SPSS 13.0,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静脉炎发生情况:200例患者中发生静脉炎45例,静脉炎发生率为22.5%,其中Ⅰ度患者37例,Ⅱ度患者5例,Ⅲ度患者3例。(2)静脉炎相关因素:引起静脉炎相关因素见表1。置留时间越长,发生静脉炎几率越高,5d以上置留时间静脉炎发生率与5d以下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刺激性越大,静脉炎几率越高,其中药物刺激性大的发生几率为42.7%,远远大于非刺激药物的6.3%,差异具有显著性;液体输入量>1500mL静脉炎发生率为39.0%,与输入量少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穿刺部位远心端发生几率大于近心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静脉炎相关因素分析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原因众多,留置针穿刺位置不当,穿刺技术,未遵循无菌操作,输入药物性质、液体量等因素都会引起静脉炎发生,留置时间的长短、封管不当也会影响静脉炎发生几率。由于下肢静脉瓣多,重力作用回流慢加之药液停留时间长等多个因素,肢体远端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几率要高于近端,下肢高于上肢[2]。静脉炎前臂发生率少于手背部、上肢少于下肢、颈外静脉少于四肢浅静脉[3]。

为避免或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护理应选择血流快、走向直且粗大,远离关节与静脉瓣置针,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掌握输注药物的渗透压及浓度,合理调节输液速度及用药顺序[4];另外要熟练穿刺技术,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妥善固定好导管,严格控制置留时间,一般3~5d;用肝素钠盐水封管,采用连续,缓慢,不间断,边推,边旋转退出针头可以减少静脉炎发生率。

[1]丁红美.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安徽医药,2010,14(11):1367~1368.

[2]孔庆仙.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9):127~128.

[3]雷丽娟.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相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文健康文摘,2009,8(32):220~221.

[4]任亚萍,刘士兰.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5):938.

猜你喜欢

索状几率静脉炎
二维联合三维超声在中晚孕期宫腔内条索状回声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睡眠不好可能会增加青光眼的发病几率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二十六)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界线类偏瘤型麻风一例
Finding the Extraterrestrial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Can you answer?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定痛散外敷治疗胺碘酮致静脉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