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诊儿科输液室用药安全管理的体会

2011-06-20孙贵凤

中外医疗 2011年35期
关键词:儿科输液门诊

孙贵凤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南京 210028)

门诊儿科输液室的用药安全一直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环节。我院依据《2009年CHA(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围绕用药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细则作为质控评价标准,及时发现儿科输液过程中有关用药安全的隐患,并积极处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 方法

1.1 寻找用药安全隐患

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期间.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输液患儿父(母)及家属进行调查,每月发放20张表,共240张,收回200张。调查内容包括治疗环境、病情观察、用药信息指导、护理技能、服务态度、健康教育、沟通技巧。满意度调查表中发现:与用药安全有关的问题从多到少依次为:(1)患者对药名不知晓;(2)对药物注意事项不明了;(3)年轻护士多,穿刺技术差;(4)护士未及时巡视、观察。

依据《2009年CHA患者安全目标》中用药安全制定质控检查细则,共16项,在1个月内对输液室当班护士进行随机检查。存在问题从多到少依次为(表1)。

表1 护士用药安全存在问题

1.2 原因分析及对策

1.2.1 管理方面因素 (1)各岗位人员的安排是以完成治疗任务做位首要,巡回护士少又不固定。护士常常是忙完就走,不能主动巡视沟通。(2)关键环节流程制定简单,如查对,告知,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以及输液困难患儿的处理。(3)科内质控组检查内容空洞。对策:(1)弹性排班,根据各个时间段输液的工作量情况,随时调整护士数,避免病人集中引起的忙乱现象;避免护士处于疲劳状态引起注意力分散出现护理缺陷。(2)排班时考虑以病儿需求为中心,加强巡回力量、及时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并主动为家长提供服务;注重人员新老搭配,优势互补。(3)提高穿刺技术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关键。熟练的一针见血的穿刺技术是硬道理。此外对穿刺困难的患儿,事先与家长充分沟通,并制定处理流程,人人落实,是保证穿刺成功率的重要管理手段。(4)根据安全目标细化重点环节的流程。至少同时使用2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查对病儿,如姓名和床号等;将告知,沟通贯穿整个输液过程;实行电子处方,减少药房转抄的中间环节,但仍需核对病历,以防医生手写病历和电脑输入有误;实行收药、配药、输液、换瓶、拔针签名负责制,这样使护士工作每一步都有责任心。(5)鼓励护士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科内出现问题,最快时间积极上报护士长或组长。先科内分析,提出整改方案,在护理部帮助下进一步的分析整改方案反馈至科里。

1.2.2 护士方面的因素 (1)部分护士缺乏主动服务的观念,以完成任务为主。主动巡视少。(2)年轻护士穿刺技术不够熟练,对肥胖儿、脱水患儿等穿刺难度大的患儿感到操作困难。(3)部分护士基础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对输液速度,输液顺序安排未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能调整,对药物不良反应观察及处理不清晰。(4)沟通意识及能力弱。(5)护士用药安全意识薄弱,多为机械执行医嘱,年轻护士专科知识及用药知识缺乏。对策:(1)学习和考核细化后的重点环节流程,使工作要求和结果保持一致。(2)新入儿科组护士有一对一带教老师,每周交流工作心得,并完成操作量化指标。(3)定期进行专科及用药知识培训与考核。年轻护士入儿科组前须经过该岗位的科内带教培训和考核。(4)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减少输液反应。操作前后清洁治疗台、有效进行手卫生,规范配置药物,严格消毒穿刺部皮肤。输液区及治疗室臭氧自动循环消毒每日3次并早晚2次开窗通风。(5)用药安全:收药护士仔细核对药名,查堵漏错以表扬奖励;一岁以下小儿用药2人核对后做特殊记号;输液时告知家长不能随意离开输液区;规范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批号、皮试结果的记录[1],用原液皮试;抗生素现配现用避免不良反应。中药注射与抗生素用生理盐水间隔,防止药物间反应,同时应高度重视及时观察。使用新药应详细阅读说明书,严格控制滴数,尽量让患儿不要空腹注射,可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2]。

2 效果

儿童输液室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1年间与08年同期相比上报有效投诉由0.5%(18例/3524输液人次)减少至0.17%(10例/5824输液人次)。护士工作缺陷差错发生率由0.2%(10例/3524输液人次)减少至0.1%(6例/5824输液人次),家长对工作满意度提高至91%。

3 讨论

WHO(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注射液人均用药次数作为评定合理用药的重要指标之一。现多数患儿家属竟认为打针挂水比吃药见效快,主动要求给患儿输液,以致儿童输液数量猛增。因此对患儿用药安全的管理尤为重要。专家指出确保儿童用药安全是全社会的责任[3]。就此,对门诊儿科输液室用药安全管理的过程中,笔者体会这三点尤为重要:

(1)将09年患者安全目标的要求做为质控评价标准,并制定成细则渗透至工作流程中,使管理者对门诊儿童输液室的重要环节进行持续改进和完善,使护理人员更有严谨的做事标准。(2)护理人员在思想上更加重视儿科输液的用药安全,同时及时把问题反馈给儿科医生,医护共同把住儿科输液室用药安全管理的环节。(3)管理者不仅应重视技术管理,还要注意服务环节的管理,并在沟通中达到请患儿家属参与的目的。提供主动服务,在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的有限时间与患儿或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做到与患儿家属说好第一句,主动巡视,有效解决问题,从而改善门诊儿科输液室的护患关系,使护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即达到预防、减少医疗纠纷的目的又保证用药安全。

[1]余秀颜.门诊输液区的安全防范[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1):62.

[2]钟丽华,农彩琴.门诊静脉输液用药措施的探讨[J].华夏医学,2001,14(5):683.

[3]王丽.高度关注儿童用药的安全性[J].儿科药学,2009,5.

猜你喜欢

儿科输液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儿科专栏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