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23例临床观察

2011-06-09李先锋常先荣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3期
关键词:肢端丹红糖尿病足

李先锋 常先荣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中医院,安徽 宿州 234000)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综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总称,是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 ,我科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中药制剂治疗糖尿病足患者12例,临床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病例23例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符合《糖尿病足检查及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18例,女性5例,年龄45~72岁,糖尿病病程5~20年。根据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标准:0级(指的是有发生溃疡高度危险因素的足)8例,1级(足皮肤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6例,2级(较深的、穿透性溃疡,常合并软组织感染,但无骨髓炎或深部脓肿,溃疡部位可存在一些特殊的细菌,如厌氧菌、产气菌。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Cellulitis),无脓肿或骨的感染)5例,3级(深部溃疡,常影响到骨组织,并有深部脓肿或骨髓炎)3例,4级(特征为缺血性溃疡,局部的或足特殊部位的坏疽。通常合并神经病变)1例。入选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

1.2 研究方法

所有入选病例严格控制血糖至稳定水平,同时予抗感染,局部清创,抗血小板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mL+NS250mL静脉缓慢滴注1次/日;中药煎剂(方药如下:三棱 15g、丹参20g、泽泻10g、猪苓15g、地龙20g、浙贝15g、穿山甲10g、金银花15g、半枝莲15g、皂刺15g、丹皮15g、当归15g) 水煎温服,取汁300mL,2次/日,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疗程。对照组11例按常规治疗。疗效判断:①痊愈:麻木、疼痛缓解、溃疡面结痂愈合。②显效:麻木、疼痛减轻溃疡面渗出减少,创面缩小,下肢发黑皮肤变浅变淡。③无效:麻木疼痛,溃疡面与治疗前变化不大。

2 结 果

①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8%,两组总有效率 (治愈率+显效率)差异显著(P<0.01);②治疗组:未出现不适及不良反应。所有治疗后测血压,肝肾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治疗中无心血管事件发生。

表1 两组糖尿病足治疗效果比较

3 讨 论

糖尿病足俗称“老烂脚”,常合并感染所致的足部感觉丧失、疼痛、溃疡及肢端环死等。最常见的后果是慢性溃疡,最严重的结果是截肢。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特有的症状,是糖尿病严重的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足的发病人群主要为糖尿病病程较长且血糖控制不良的老年患者,由于痛觉减弱或消失,往往不能及时发现病变,从而使伤口迅速扩大,造成足部溃烂、肢端红肿、变黑、坏疽等。15%的糖尿病患者在他们的一生中会发生足溃疡。糖尿病足病变的病理基础是血管和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末梢血管障碍,呈弥漫性和高血粘性,同时伴血脂代谢异常,使动脉壁发生粥样硬化,管腔狭窄与闭塞,导致肢端供血不足,造成缺血性溃疡和感染。丹红射液以丹参及红花为有效成分提取物。经研究证实[2]:丹红注射液可以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和释放一氧化氮(NO)及血浆内皮素(ET),保护血管内皮功能。通过上述机制有效改善双下肢血管病变,促进溃疡愈合。中药煎剂其药理作用包括:①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②清除自由基,防止自由基对神经细胞的损伤,抑制自导的神经细胞调亡;③改善微循环,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液粘度而改善神经营养。本文资料显示:丹红注射液联合中药煎剂对糖尿病足的病因,特别是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临床疗效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1] 李仕明.糖尿病足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草案)[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6,4(2):126.

[2] 管高峰.丹红注射液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脂代谢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7,23(4):304-306.

猜你喜欢

肢端丹红糖尿病足
2020年糖尿病足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肢端肥大症并发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肢端肥大症患者糖代谢异常和相关指标分析
42例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中医综合治疗糖尿病足疗效观察
联合疗法治愈连续性肢端皮炎一例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肢端恶性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30例疗效分析
中西医对血管病变致糖尿病足的认识
丹红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