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2011-06-06李体金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22期
关键词:肺源肺心病肺动脉

李体金

山东省枣庄市立医院呼吸内科,山东枣庄277100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主要是由于肺动脉血管或支气管-肺组织病变所致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脏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临床以慢性常见。本研究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对他们的分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80例患者均符合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标准。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8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一般资料

1.2 方法

将8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疗法,包括改善通气功能、持续吸氧、控制感染、合理的使用利尿剂和强心剂、纠正乱酸碱平衡失调和水电解质紊。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加用40~80 mL的生脉注射液(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Z20053993)加入到5%的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滴,以及40 mL的丹参注射液(西安汉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Z61021673)加入到5%的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滴,均1次/d。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4 d的疗效观察。具体的观察指标包括症状、体征、心电图、血常规、血流变、生化以及胸片。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症状以及体征改善明显,肺部罗音消失,下肢水肿明显减轻或消退,心功能等级改善2级,肝脏缩小≥2 cm;有效:各项症状减轻,肺部罗音减少、下肢水肿减轻,心功能等级改善1级,肝脏缩小1 cm;无效:患者的症状减轻不明显甚至加重,心功能无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时间明显要少于对照组(P< 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 s,d)

表2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 s,d)

n 肝肿大 下肢浮肿 口唇紫绀 气喘观察组 40 4.45±1.47 4.32±1.61 3.12±1.97 3.75±2.12对照组 40 5.64±1.92 5.21±2.13 6.52±2.33 6.46±2.84 P 0.038 0.026 0.008 0.009

2.2 两组患者的血流变情况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流变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的血流变情况(± s)

表3 两组患者的血流变情况(± s)

注:治疗后两组血流变指标比较,△P <0.05

红细胞比容 纤维蛋白原(mg/dL) 血液黏稠比 血小板粘附率(%)观察组 40 治疗前 46.2±5.2 364±112 1.83±0.27 34.1±13.5治疗后 41.9±5.4 312±117 1.62±0.22 25.9±12.2对照组 40 治疗前 46.6±5.8 365±110 1.84±0.25 34.3±13.4治疗后 45.1±4.9△ 342±115△ 1.74±0.23△ 31.4±13.7△P 0.037 0.029 0.046 0.024 n

表4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3 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室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最终失代偿产生心力衰竭表现。能够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因素很多,例如反复的慢性支气管炎以及支气管周围炎症常累及临近的肺小动脉,使血管壁因炎症的反复侵袭而变厚,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1];肺气肿患者随着病情加重,增大的肺泡内压可压迫肺部血管造成管腔狭窄和闭塞,血液黏稠度和血容量的增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肺动脉高压[2]。由此可见,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常见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并且该病病程长,并发症较多,一旦急性发作病情危急。

生脉注射液主要由红参、麦冬、五味子的提取物构成,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功能。其中丹参解除肺小血管痉挛,并能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对于改善肺部血液循环缓解肺动脉高压具有良好的效果。此外,丹参对于冠状动脉具有一定的扩张作用,能够使心肌血供情况得到改善,从而改善心功能[3];麦冬提取物麦冬总皂苷能够明显增加心肌收缩力,同时增加心输出量,对于右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研究发现麦冬总皂苷还能够明显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对于右心力衰竭导致的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4]。

黄芪注射液主要是从中药黄芪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强心作用,特别是对于失代偿的心脏效果更为明显,能够在增加心输出量的前提下使心肌收缩振幅增大,有效地对抗心律失常和心室纤颤[5]。此外,黄芪还能够降低血压,能够有效地缓解肺动脉高压的情况。对肝脏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6]。

综上所述,生脉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配合西医疗法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比单纯采用西医疗法效果更优。尽管如此,对于此病的治疗仍需临床工作者的进一步探索,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

[1] 罗云良,宋金花.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2(6):1123-1125.

[2] 曹维锷,王伟,曹佳齐,等.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26(6):2123-2126.

[3] 王国涛,贺玉泉,杨萍.生脉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脑钠尿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5(7):478-481.

[4] 李玉波,徐元峰.通心络加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9(12):874-877.

[5] 过海东,刘龙华,元文峰,等.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的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 4(8):1354-1359.

[6] 程江涛.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心衰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4(1):151-154.

猜你喜欢

肺源肺心病肺动脉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伴2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作期66例临床观察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肺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肺心病的可行性研究
120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不同通气模式在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