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霉菌病的CT影像分析

2011-06-06陈国祥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22期
关键词:曲菌右肺空洞

陈国祥

南京市江宁区第二人民医院影像科,江苏南京 211103

肺霉菌病亦称肺真菌病,是由霉菌和霉菌孢子所引起的肺部疾患。由于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长期不规范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应用,代谢性疾病、慢性疾病和艾滋病,创伤和年老体弱等[1],易导致菌群失调与机体免疫力下降,诱发真菌感染。由于肺霉菌病缺乏特征性表现,临床诊治时常有困难,甚至误诊等。本研究通过对46例肺霉菌病的CT影像表现回顾性分析,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断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患者,其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18~78岁。主要症状表现为低热或无发热、咳嗽、咳痰、脓痰、咯血(7例)、气喘、胸痛,病程2 d~10余年不等。1例为健康体检中发现,1例系溺水者,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者,2例糖尿病者,2例慢性支气管炎者。

1.2 方法

本组均使用16排螺旋CT机行胸部轴位连续扫描,扫描层厚1.3~1.5 mm、间隔1.3~1.5 mm,运用多平面重建技术。其中2例同时CT增强扫描。

2 结果

CT平扫:病变部位,两肺22例,右肺16例(上叶12例,中叶1例,下叶1例,右肺多发2例),左肺8例(上叶和下叶分别4例)。病变表现,空洞(腔)28例(单发12例,多发16例。其中见曲菌球6例,壁结节3例,气液面2例),斑片状影18例(主要为多发),结节状影9例(单发1例,多发8例),肿块状影6例(单发4例,多发2例),间质性肺炎1例,支气管扩张1例,两肺呈磨玻璃样改变1例,病灶钙化7例。CT增强:1例结节边缘轻度环形强化,1例空洞内结节未见明显强化。

3 讨论

肺霉菌病包括肺的曲菌病、隐球菌病、念珠菌病、放线菌和奴卡氏菌病等,临床以肺曲菌病较常见。霉菌除新型隐球菌可产生肺原发性感染外,其他为条件致病菌,易发生于免疫功能障碍的患者,也可见于免疫功能正常者[2]。其感染途径主要经皮肤黏膜入侵、呼吸道吸入、经血流或淋巴播散至肺、气管插管术和静脉置管术感染等。病理改变主要为肺部变态反应、炎症化脓性感染、出血、坏死和慢性肉芽肿等,最后可纤维化和钙化等[3]。病变形态多样,如肺小叶、肺段及肺叶实变,肺脓疡,肉芽肿,弥漫性结节和空洞等。

肺霉菌病全身症状不明显,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以咳嗽、咳痰、咯血、低热和基础性疾病症状等为主。本组1例健康体检者,CT示右肺囊肿,伴两肺多发斑片状影,咳嗽、咳痰不明显。CT主要表现为:①肺内结节: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边缘清晰,可见浅分叶、毛刺。见图1。急性期结节内可有化脓灶,密度不均匀;慢性霉菌感染可形成纤维结节病变,并可产生空洞[4],或结节内可见小斑片状钙化影。结节附近有时可见小斑片状影和纤维索条影等,与结核球“卫星病灶”相似,二者难以鉴别。增强扫描,结节边缘有时可轻度强化,提示结节周围有结缔组织包膜。见图2。②粟粒样和斑片状影:肺泡、肺小叶、肺段或肺叶实变,边缘清晰,密度均匀或不均匀。曲菌菌丝沿支气管黏膜生长,当侵及肺组织时,实变的肺小叶等互相融合成多发斑片状影,称支气管肺炎型。③肿块状影:肿块呈软组织密度,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多均匀,边缘光整,可有分叶和毛刺。见图3。侵袭型肺曲菌病感染早期,在肺部实变肿块影周围可见环绕的磨玻璃密度影,其密度介于肿块与正常肺组织间,形似晕轮,称为“晕轮征”,其病理基础为出血性肺梗死,中央的肿块为坏死的肺组织,周围的晕轮则为坏死组织周围出血区[5]。有的病灶内可见厚壁空洞,内壁多光整,有时见壁结节。④空洞、空腔:位置、大小和数目不一,可为肺结核、慢性肺脓肿、肺癌、肺囊肿、支气管囊状扩张等基础性疾病的空洞和空腔,也可为肺霉菌病病变形成的空洞,壁薄或壁厚,内壁一般较光整。当伴感染时,周围可见渗出影,空洞内可见气液平面。见图4、5。⑤曲菌球:是曲菌在繁殖过程中,由菌丝、纤维蛋白、黏液和细胞碎屑等在空洞(腔)内相互融合而形成,通常表现为薄壁空洞(腔)内的孤立球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缘多光滑锐利。曲菌球粘附性差,在空洞(腔)内多呈游离状态,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仰卧位和俯卧位扫描,曲菌球多位于近地侧。见图6。曲菌球与空洞(腔)壁之间常见一新月形气体密度间隙,即“新月征”。曲菌球内有时可见钙化,增强无强化[4]。见图7。由于曲菌球的滚动和机械磨擦等,使空洞(腔)内壁较光滑。⑥支气管黏液栓塞:由于变态反应等,支气管分泌黏液增多,混和霉菌菌丝,又使黏稠度增加,分泌物难以咳出,形成支气管黏液栓塞。患者多有哮喘病史。CT表现为条状高密度影,呈Y形或V形、结节状或柱状等。支气管黏液和孢子栓塞支气管,可造成其远端的肺小叶、肺段或肺叶短暂性不张,或支气管扩张。⑦病灶的游走性:过敏体质患者吸入大量曲菌孢子后,产生Ⅰ型和Ⅲ型变态反应,引起肺变态反应性曲菌病。CT表现肺部反复在同一部位出现或游走性片状浸润影[6]。脱离接触后,病灶可很快自行消失;使用有效的激素治疗后,病变迅速消失。再接触可再发生,反复感染可致肺纤维化、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等。⑧钙化和纤维化:病灶内可钙化,多呈小结节、斑点状等;慢性感染或反复发作,可致肺纤维化。见图2、8。⑨部分患者可有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并发胸膜腔积液,为渗出性胸膜炎改变。⑩肺部基础性病变:肺结核病灶、肺癌、空洞、肺囊肿、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症、肺间质性炎症、支气管肺炎、肺气肿、肺纤维索条、钙化、胸膜增厚黏连、心脏病变等,与肺霉菌病共同存在,影像表现复杂,有时鉴别诊断存在较大的困难,需要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

图1 右肺下叶后基底段结节,密度均匀,边缘呈分叶状,周围见纤维索条影

图2 右肺上叶后段结节,软组织密度,大小约19 mm×20 mm,内见斑点状钙化,浅分叶,无毛刺,边缘环状强化条影

图3 肺曲菌病。右肺上叶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整

图4 左肺上叶壁薄壁空洞,周围少量渗出

图5 左肺下叶背段不规则斑片影;厚壁空洞内积液,内壁光整,前壁见一小结节

图6 曲菌球。俯卧位扫描见右肺上叶前段薄壁空洞,其近地侧见一小结节,密度均匀,边缘光整

图7 曲菌球。左肺下叶内基底段不规则空洞,内有软组织结节,增强未见强化

图8 两肺多发软组织密度影和小结节状钙化影,且见多发空洞,壁厚薄不等,内有结节

[1] 陈金林,陈午.霉菌性肺炎18例临床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7,19(10):76.

[2] 李松年,唐光健.现代全身CT诊断学[M].第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633.

[3] 李铁一.中华影像医学.呼吸系统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0.

[4] 白人驹,张雪林.医学影像诊断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19-221.

[5] 蔡祖龙,高元桂.胸部CT与MRI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17.

[6] 黄从新,贾汝汉.内科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9.

猜你喜欢

曲菌右肺空洞
锻造过程中大截面塑料模具钢中空洞缺陷的闭合行为
如何避免想象作文空洞无“精神”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合并肺腺癌1例
选择性肺叶切除治疗同侧多发结核病灶一例
43例肺曲菌病误诊的CT表现
8株红曲菌生产特性研究
空洞的眼神
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三维重建在儿童先天性中心气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右肺中叶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红曲菌ISSR分子标记体系的构建和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