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治疗剂量下微波凝固治疗小肝癌的护理观察

2011-06-06付晓艳谭锦凤单人锋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22期
关键词:低剂量经皮微波

付晓艳 谭锦凤 单人锋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移植科,江西南昌 330006

肝癌是普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国内占癌症死亡原因的第2位。常规手术治疗创伤大、费用高、治疗过程长、部分或较多患者会选择一种创伤小、病痛轻、费用低、恢复快的治疗方法。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微波凝固治疗是最近用于治疗肝

癌的一种新技术,它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命。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7月~2007年6月应用微波凝固治疗单个小肝癌患者30例,分别使用低剂量治疗和高剂量治疗,并对其效果进行比较,现将其疗效及护理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7月~2007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肝癌患者,均为男性,年龄最大70岁,最小29岁,病理证实均为原发性肝癌。肿瘤直径<5 cm,单发,术前AFP检查均为阳性(>20 μg/mL)CHILD-PUGE评分为B级或C级。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15例。

1.2 仪器设备

美国ATL 公司HDI23000型彩超仪,配穿刺导向器。南京亿高ECO-100双源微波肿瘤治疗仪,频率2 450 MHz,输出功率40~80 W。

1.3 方法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微波凝固治疗小肝癌30例,随机分为两组,低剂量治疗组给予60 W 5 min微波凝固治疗,高剂量治疗组给予80 W 10 min微波凝固治疗。术后观察患者疼痛时间、禁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第2天GPT升高变化平均值以及术后第7天AFP下降变化平均值。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低剂量治疗组患者术后禁食时间短,下床活动时间早,住院时间短,GPT升高幅度小,与高剂量治疗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随访6个月,30例患者均存活。30例患者彩色多普勒及CT检查显示:28例肿瘤微波凝固治疗区无血供;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各有1例有少量血供,肿瘤大部分热凝坏死。见表1。

3 观察指标与护理

3.1 疼痛护理

30例治疗后有19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其中低剂量组7例患者出现轻度疼痛,自行缓解,持续时间2 d左右。高剂量组12例患者疼痛明显,影响睡眠,给予镇痛剂后症状缓解,持续5 d左右。由于术后疼痛,患者下床活动时间相应延长。在此期间,护士应严密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并注意与其他疼痛区分。同时指导家属陪护患者,与患者多交流或播放音乐以分散其注意力。疼痛较剧烈者,在排除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时可遵医嘱给予止痛剂,以缓解患者疼痛[1]。

3.2 发热护理

两组患者共18 例发热,其中低剂量组有8例在微波凝固治疗术后1~2 d出现,体温多在37.0~38.8℃,1~3 d后体温恢复正常。而高剂量组有10例在相近时间段出现发热,体温在37.3~39.0℃以上的,2~5 d后体温恢复正常,发热期间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无其他不适轻度发热患者,一般不需要使用退热剂,嘱患者卧床休息、适量饮水。体温超过38.5℃,可给予物理、药物等降温措施,治疗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2]。

3.3 胃肠道反应

微波热凝固治疗后常规禁食8 h,麻醉消失可饮少量水,术后8 h 可进流质,3 d内进食软食,少量多餐,忌生冷刺激性食物。治疗后两组共有1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呃逆等胃肠道反应,其中低剂量组3例患者给予胃复安肌内注射后症状缓解,术后第2天开始进食;高剂量组有8例患者给予同样使用止吐治疗后仍有轻度的胃肠道不适,术后第3天才进食[3]。

表1 微波凝固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术后护理观察的比较(± s,d)

表1 微波凝固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术后护理观察的比较(± s,d)

注:组间比较,*P<0.05

组别 疼痛持续时间 禁食时间 下床活动时间 住院时间 △GPT↑低剂量组 2.10±0.92 1.20±0.52 0.50±0.42 3.50±0.24 42.30±4.50高剂量组 5.40±0.72* 3.50±0.78* 3.10±0.41* 7.60±0.82* 93.00±8.10*

3.4 肝功能异常

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均为一过性的。多数患者表现为以转氨酶升高为主,波动在50~155 μ/L之间。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腹水。但以高剂量组肝功能损害更加明显。经护肝、降酶、退黄、补充血浆及白蛋白等治疗,肝功能可在两周左右恢复术前水平。护士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指导患者合理膳食, 卧床休息[4]。

4 讨论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治疗不能切除的肝癌或复发性肝癌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治疗肝癌的有效措施。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将探针定位于肿瘤组织,通过释放微波束,使靶温度达到80℃以上,足以使肝癌组织产生坏死,最终达到治疗目的,而正常组织可不受损伤或损伤较小。由于肝癌大多是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发生,患者因为长期治疗大多有不良情绪、经济困难,常常缺乏足够的生活信心。与常规的手术相比,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治疗肝癌具有准确、疗效好、创伤小、痛苦小、费用低等优点[5-6]。因此,治疗前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充分告知手术的原理及其优势,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关键,微波热凝固治疗的关键是准确将微波针穿刺入预定点,需要患者与手术医生密切配合,所以,护士术前要帮助患者训练在呼气或吸气过程中较长时间屏气及配合医生摆好、固定体位。疼痛是微波热凝固术后的常见反应,但护士必须了解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等判断患者是否有出血、胆漏等并发症,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7]。如何用最小的创伤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是临床医生追求的目标,同样也是护理的目标,通过比较观察发现两组患者,低剂量治疗组明显较高剂量治疗组患者恢复快、肝功能损害小,而治疗效果相同,值得临床大量推广应用。患者恢复快意味着患者身体机能恢复快,免疫功能恢复早,更利于抗肿瘤[8]。且恢复快的患者临床护理将变得更为轻松。当然有些大肝癌患者使用长时间及大功率微波热凝固治疗,这需要及时调整护理策略,更好的服务患者。

[1] 陈长凤, 叶小玲. B 超引导经皮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护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5590-5591.

[2] 乐美芬,吴玉娣,徐文静.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观察及护理 [J]. 实用护理杂志,2001,17(8):20-21.

[3] 李结媛,黄南娣,黄爱兰. 经皮微波治疗肝癌并发症的护理观察与预防[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8):51-52.

[4] 杨风英,隋爱芬.超声引导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护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5):1134-1135.

[5] 李红玲,周晓东,张海滨,等. 实时三维超声动态监测微波凝固离体犬肝的实验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8,21(3):145-147.

[6] 金诗湘.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微波凝固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5):603-604.

[7] 林雪琴,罗春妹,黄跃英.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2008,9(1):113.

[8] 王桂杰,纪秀杰,陈影. 微波固化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2007,2(26):112-113.

猜你喜欢

低剂量经皮微波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为什么
一种USB 接口的微波开关控制器设计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微波冷笑话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