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对D-半乳糖复制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2011-06-04朱晓冬曹艳丽毛翔蒋希成

中医药信息 2011年4期
关键词:健脑半乳糖益智

朱晓冬,曹艳丽,毛翔,蒋希成

(1.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即所谓的老年痴呆症,是老年人一种常见的以学习记忆能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AD的发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1]。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2]。笔者采用D-半乳糖(D-galactose,D-gal)建立AD动物模型,观察针刺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干预作用,为针刺治疗AD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

1.1 动物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清洁级,雄性,体质量(250±20)g,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自由饮食水。

1.2 主要仪器 G6805电针仪(济南宏兴达经贸有限公司);跳台实验仪(按照金杰等[3]的设计方法制作);华佗牌无菌针灸针(0.40mm×25mm不锈钢毫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

1.3 药物 D-半乳糖(Galactose,C6H12O6,相对分子量:180.16,24g/瓶,批号 010524,由北京化学试剂公司提供);注射用东莨菪碱(SCOP,河南竹林众生制药有限股份公司);胃饲用AlCl3(河南南宫益达化工厂)。

2 方法

2.1 动物分组及模型复制 将筛选出具有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针刺组各8只。对照组:观察3天,常规饮水和饲料,胃饲及颈项背部皮下注射与模型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连续42天,并于实验观察前10min给予腹腔注射SCOPmg/kg。模型组和针刺组:应用 3.0%D-gal(150.0mg/Kg/d)进行颈项背部皮下注射,每日胃饲20mg/ml的AlCl3水溶液2ml,余同对照组。

2.2 治疗方法 针刺组用华佗牌无菌针灸针0.40mm×25mm不锈钢毫针,于大鼠“百会”、“大椎”、“肾俞”、“太溪”、“足三里”穴捻入0.5寸,取穴参照林文注主编的《实验针灸学》。并用平补平泻手法持续捻针2min,得气后接通G6805电针仪刺激20min,施以连续波,频率为lHz,强度以大鼠肢体轻度抖动为度。每日1次,时间30min。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共治疗3个疗程。

2.3 认知功能测试 采用跳台实验(SteP-down avoidance test)。训练及测试时将大鼠置于实验装置内,适应3min,熟悉环境,然后通以36V的交流电,持续5min,记录动物首次跳到安全区所需时间(即潜伏期)、5min内大鼠跳下平台的次数(错误次数)、受电击总时间,作为学习测试成绩;24h后重复试验,记录大鼠第一次跳下平台时间、5min内的错误次数及受电击总时间,作为记忆保持测试成绩。按上述方法训练5天后,于第6日测试大鼠学习成绩,第7天测试大鼠记忆成绩,然后进行AD模型复制,于模型复制后第4天、第5天和治疗后再次测试学习成绩和记忆成绩。

3 结果

3.1 针刺对AD模型大鼠学习能力的干预作用 结果见表1。

3.2 针刺对AD模型大鼠记忆能力的干预作用 结果见表2。

表1 针刺对AD模型大鼠学习能力的干预作用(±s)

表1 针刺对AD模型大鼠学习能力的干预作用(±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1,*P <0.05;与模型组比较,▲P <0.01,#P <0.05。

对照组 10 6.85 ±1.53 7.78 ±4.64 7.53 ±4.86 17.94 ±8.12 0.58 ±0.45模型组 10 7.02 ±1.66 30.23 ±8.10△ 28.05 ±7.42△ 30.36 ±14.65* 1.27 ±0.94*针刺组 10 6.94 ±1.57 30.47 ±8.29△ 8.15 ±4.94▲ 19.28 ±8.86# 0.64 ±0.52#

表2 针刺对AD模型大鼠记忆能力的干预作用(±s)

表2 针刺对AD模型大鼠记忆能力的干预作用(±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P <0.01,#P <0.05。

对照组 10 5.92 ±3.58 6.24 ±3.61 5.83 ±3.19 10.48 ±5.25 0.52 ±0.41模型组 10 6.04 ±3.73 28.45 ±7.26△ 14.14 ±5.62△ 26.27 ±9.62* 1.05 ±0.82*针刺组 10 5.96 ±3.67 27.89 ±7.15△ 6.25 ±3.46▲ 17.52 ±6.93# 0.61 ±0.64#

4 讨论

本组研究过程中模型组大鼠出现典型D-半乳糖衰老模型的病理特征,包括出现活动减少、反应性降低、饮食减少、行动迟缓、精神萎靡及体重减轻;在跳台试验中,表现学习和记忆成绩下降,潜伏期和受电击时间延长,错误次数增加。这些变化能够判断AD模型成功与否。这与以往文献报道基本一致[4]。

本病属于中医学的“痴证”、“呆病”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引起本病的基本原因是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经脉失养、髓海不充,此外还有痰浊瘀血阻滞经络等继发因素。确以补肾填精、健脑益智为其治法。根据中医学经络腧穴理论,结合临床治疗经验,实验选用百会、大椎、肾俞、太溪、足三里组方。百会在于巅顶,通过督脉内入络脑。乃局部取穴,以醒神开窍、健脑益智;肾俞属膀胱经,膀胱经入络脑,肾主骨生髓,补肾即能生髓,肾俞具有益肾添髓充脑之功能;大椎、太溪可补肾养髓;补养脑髓,髓海得充,可健脑益智。足三里为胃经合穴,也是胃腑的下合,补益后天、化生气血以助生髓核之源。诸穴配伍,共奏补肾填精、健脑益智之效,从而达到防治老年痴呆的目的。

在本组研究中,各组大鼠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潜伏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研究结果显示,在跳台实验中,造模后,模型组学习和记忆潜伏期时间比空白对照组延长(P<0.01);针刺干预后,针刺干预组比模型组学习和记忆潜伏期时间缩短(P<0.01);模型组学习和记忆电击时间比空白对照组延长(P<0.05);针刺干预组比模型组学习和记忆电击时间缩短(P<0.05);模型组学习和记忆错误次数比空白对照组多(P<0.05);针刺干预组学习和记忆错误次数比模型组少(P<0.05)。可见,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提高,说明针刺能明显改善老年性痴呆大鼠的认知和记忆障碍。

[1]田强,孙伟,冷萍,等.肌苷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认知功能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9(3):234-236.

[2]赵立刚,马莉,郑祖艳,等.针刺“百会”“四神聪”对老年性痴呆大鼠认知行为及脑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J].针刺研究,2005,30(1):26-28.

[3]金杰,陈海燕,关明智,等.健脑益智液作用的实验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1(1):49.

[4]李淑莲,刘睿姝,王振宇.黄芪建中汤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抗氧化作用[J].中医药学报,2011,39(2):56-57.

猜你喜欢

健脑半乳糖益智
益智故事会
健脑解郁黄花菜
坑人的“健脑片”
泽兰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抗氧化作用
黄芩-黄连药对防治D-半乳糖痴呆小鼠的作用机制
复方扶芳藤合剂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
益智大比拼
半乳糖凝集素-3与心力衰竭相关性
北京上百所中小学校试点“健脑操”
两种健脑益智的睡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