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

2011-06-04王国杰李然康永明

中医药信息 2011年4期
关键词:病理性黄疸胆红素

王国杰,李然,康永明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病人表现黄疸出现早并进行性加重,血清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重者病人黄疸进展迅速,如不及时处理会合并胆红素脑病,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们对8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采用茵栀黄颗粒加蓝光照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80例,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和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两组治疗前基本情况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一般资料比较(±s)

治疗组 42 22 20 3.45 ±0.86 37.43 ±1.36 3.23 ±0.42 8 20 14314.19 ±35.1对照组 38 20 18 3.37 ±0.88 37.37 ±1.22 3.13 ±0.33 6 25 7 304.46 ±33.65

1.2 诊断标准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依据《儿科学》第七版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1]:1)生后24h内出现黄疸;2)血清胆红素,足月儿 >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 >257μmol/L(15mg/dl),或每日上升 >85μmol/L(5mg/dl);3)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4)黄疸退而复现;5)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l)。若具备上述任何一项者均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为住院患者,均常规护理及喂养。除治疗原发病外给予常规治疗:补充能量(ATP+VitC+辅酶A)、补液、鲁米那5mg/kg/d,腹泻患儿加用四联活菌(思连康)补充肠道微生态及蒙脱石散(思密达)等综合治疗[2]。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相同情况下加用茵栀黄颗粒1g/次,1日3次口服(鲁南制药集团)及蓝光照射;对照组用蓝光照射加常规治疗。

1.4 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治疗5天皮肤黄疸完全消退,血清胆红素值正常;有效:治疗5天皮肤黄疸减轻,血清胆红素未完全消退;无效:治疗5天皮肤黄疸无明显变化,血清胆红素下降不明显甚至上升。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对比

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7例有效病例出院后口服茵栀黄颗粒,经随访均治愈。对照组有效病例和无效病例中有4例转院治疗,其他2例经口服茵栀黄颗粒均治愈。

2.2 两组胆红素浓度及黄疸消退时间的比较 结果见表3。

治疗组治疗后血中胆红素浓度低于对照组,胆红素浓度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3 两组总胆红素浓度变化及黄疸消退时间(±s)

表3 两组总胆红素浓度变化及黄疸消退时间(±s)

注:与对照组相比,*P <0.05,#P <0.01。

治疗组 42 314.19 ±35.1 92.79 ±15.32* 221.64 ±27.85* 5.16 ±0.83#对照组 38 304.46 ±33.65 104.49 ±15.94 199.68 ±21.63 5.77 ±0.71

2.3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有部分患儿出现轻度腹泻,每日4~6次的少量稀便或稀水便。其中A组12名(28.57%),B组为5名(13.16%)。出现腹泻的原因:1)茵栀黄的不良反应。2)光疗的不良反应。加用思联康及思密达后好转,不影响治疗。未发现其他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在中医学中属“胎黄”范畴,多为阳黄,病因为孕母素有湿热或婴儿出生后感受湿热邪毒,湿热之邪内蕴脾胃,熏蒸肝胆,致使胆汁不循常道,溢出脉络造成全身发黄。茵栀黄颗粒为中成药,方中茵陈蒿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的作用;栀子味苦性寒,具有清热利湿,泻火除烦的作用;黄芩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四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之功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以明显降低胆红素浓度,除少数有轻度腹泻外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总有效率、胆红素下降程度及黄疸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故我们认为,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满意,相对安全,值得应用。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中华医学会.新生儿黄疸干预推荐方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1,39(3):185-186.

[3]张红英,邓勇丽.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评价[J].儿科药学杂志,2008,14(6):35-36.

猜你喜欢

病理性黄疸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新生儿出现母乳性黄疸可以继续喂母乳吗?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