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65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1-06-04齐小玲

中医药信息 2011年4期
关键词:胸闷心肌炎胸痛

齐小玲

(北京市密云县太师屯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1504)

病毒性心肌炎是内科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逐渐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本病是由病毒或其毒素通过血液循环损害心肌,造成心肌的局灶性或弥漫性心肌间质炎性渗出和心肌纤维变性或坏死,引起心功能障碍和全身症状的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常规治疗多采用营养心肌、抗心律失常类药物治疗,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获得较好临床效果,现结果分析如下。

1 治疗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的130例患者,发病时有心悸,胸闷气短,头晕,神疲乏力,异常心电图等表现,经诊断均符合《内科学》中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排除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及合并肺、肝、肾、脑等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17~52岁,平均年龄为(34.7±6.8)岁;病程6天~4周,平均病程为(13.5±8.6)天。对照组中男39例,女26例;年龄17~51岁,平均年龄为(34.1±6.4)岁;病程5天~4周,平均病程为(12.8±9.3)天。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进行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根据患者病情特点,进行综合治疗,包括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青霉素20万U/kg/d抗感染治疗,每天1次;营养心肌治疗包括静脉滴注维生素C,100~200mg/kg/d,1天 1次;口服维生素 E,每次100mg,每天3次;口服辅酶 Q10,每次10mg,每天 1次;给予能量合剂;给予极化液治疗,每天1次;病情严重并发心脑综合征、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力衰竭者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疗程为4周。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汤剂,基本组方:太子参30,麦门冬10g,生地黄10g,玉竹10g,黄芪30g,丹参 30g,苦参 10g,合欢皮 15g,五味子 10g,炙甘草10g。根据患者病情行辨证论治,心血瘀阻加川芎10g,香附 10g,郁金10g,赤芍 15g;气血虚者加当归15g;阴虚火旺加玄参15g,酸枣仁、柏仁各10g。每日1剂,早晚2次口服,治疗疗程为4周。

1.3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胸痛、胸闷、头晕、乏力等)、体征基本消除,实验室检查均为正常,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胸痛、胸闷、头晕、乏力等)、体征部分消失,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心电图有所好转;无效:临床症状(胸痛、胸闷、头晕、乏力等)、体征及各项相关检查无改善或者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采用率表示,进行卡方非参数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08%,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见表2,由表2可知,两组心悸、胸闷、胸痛、气短、乏力、脉结、脉促、脉迟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治疗组各项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尤其是心悸、胸闷、胸痛、气短、乏力、脉促的症状(P<0.01)。

表2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素体虚弱、气阴两虚,又外感风热邪毒,正虚邪恋损伤心之气阴,心气不足无以鼓动血脉所致,属于“心悸”“怔忡”“胸痹”“虚劳”等证范畴。笔者采用自拟汤剂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提高了治疗的总有效率,加快缓解不适症状。主方中的黄芪补益正气;太子参、麦门冬、生地黄、玉竹养阴益气复脉;苦参通痹祛邪;丹参行气活血通脉;合欢皮解郁安神;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共奏补益气阴、祛邪通痹、活血安神之功。综上所述,病毒性心肌炎在采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中药辨证施治,能提高治疗疗效,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胸闷心肌炎胸痛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五项功课
胸痛中心成立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六项准备
胸闷 疾病发病前兆
胸闷,疾病发病前兆
有些胸痛会猝死
六安市人民医院组建胸痛急救网络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