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肝消脂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抵抗素、细胞色素P450影响的研究

2011-06-04谢晶日梁国英李明

中医药信息 2011年4期
关键词:消脂抵抗素保肝

谢晶日,梁国英,李明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近年来,脂肪肝发病率逐年增高,较5年前增加了50倍,且渐趋低龄化。北京、上海等地健康人群普查发现,脂肪肝患病率达10% ~15%。有资料报道,60%~90%的肥胖患者有肝细胞脂肪变性。脂肪肝的防治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经过20余年临床经验总结及实验研究,谢晶日教授经验方-保肝消脂颗粒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效药物,在改善临床症状、降脂、保肝方面疗效确切[1],但其具体降脂保肝的作用机理尚不十分明确。该研究旨在通过观察保肝消脂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抵抗素、细胞色素P450表达的治疗作用,探讨保肝消脂颗粒治疗脂肪肝的机理。

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1.1 实验动物 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共60只,体质量(190±10)g,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实验药物与试剂 保肝消脂颗粒(柴胡、黄芪、决明子、龙胆草、何首乌、姜黄、猪苓等组成)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制剂室提供。并制成含生药0.212g/ml溶液;辛伐他汀(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批号H20056876)。

1.3 实验仪器与试剂 电子称、移液器、匀浆机、酶标仪、抵抗素、细胞色素P450ELISA试剂盒。

1.4 建立动物模型[2]参照陆元善等人的造模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共喂养8周。

1.5 动物分组及处理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常规饲养1周,采用随机方法分组:根据体重将大鼠标号(1~60号),按照随机排列表,将动物编号与表中的随机数字对应,将60只大鼠分为6组,每组10只,即空白组、模型组、保肝消脂颗粒低剂量组、保肝消脂颗粒中剂量组、保肝消脂颗粒高剂量组、辛伐他汀组。空白组:采用普通饲料饲养,正常饮水,16周后处死;模型组:前8周高脂饮食造模,后8周普通饲料饲养,正常饮水;保肝消脂颗粒低剂量组:前8周高脂饮食造模、后8周正常饲养的同时给予0.212g/kg药物灌胃,每日1次;保肝消脂颗粒中剂量组:前8周高脂饮食造模、后8周正常饲养的同时给予0.424g/kg药物灌胃,每日1次;保肝消脂颗粒高剂量组:前8周高脂饮食造模、后8周在正常饲养的同时给予0.848g/kg药物灌胃,每日1次;辛伐他汀组:前8周高脂饮食造模,后8周在正常饲养的同时给予4mg/kg的药物灌胃(将辛伐他汀分散片溶入蒸馏水中,配成浓度为2mg/ml的溶液),每日1次。

1.6 标本采集与处理 造模、治疗结束后,观察大鼠的精神状态、活动情况、皮毛光泽度,称体重,脱颈椎法处死大鼠,迅速剖腹,观察肝脏外型、色泽、质地,称取全肝湿重并记录,取相同部位肝组织,用匀浆器匀浆,按照试剂盒要求采用ELISA法测定肝组织匀浆抵抗素、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

1.7 病理学检测 取肝右叶部位相同大小相等两块肝组织放入4%甲醛中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大鼠肝脏脂肪病变及炎症表现。

1.8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采取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肝组织匀浆抵抗素水平变化比较 结果见表1。

表1 各组对肝匀浆组织抵抗素水平的影响(±s)

表1 各组对肝匀浆组织抵抗素水平的影响(±s)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辛伐他汀组比较,△P<0.05。

空白组 10 245.36 ±26.27*模型组 10 1020.87 ±23.21保肝消脂低剂量组 10 832.21 ±22.70*△保肝消脂中剂量组 10 680.04 ±39.47*△保肝消脂高剂量组 9 333.35 ±18.19*△辛伐他汀组 10 391.30 ±60.50*

从表1可以看出,模型组大鼠肝匀浆抵抗素水平显著上升,与空白组、中药组、西药组之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肝消脂低、中、高剂量组与辛伐他汀组之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肝消脂低、中、高剂量组之间差异显著,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各组肝组织匀浆细胞色素P450水平变化 结果见表2。

表2 各组对肝组织匀浆细胞色素P450水平的影响(±s)

表2 各组对肝组织匀浆细胞色素P450水平的影响(±s)

注:与模型组比较,*P <0.05,与辛伐他汀组比较,△P <0.05。

空白组 10 388.39 ±28.90*模型组 10 965.63 ±27.54保肝消脂低剂量组 10 775.51 ±156.82*△保肝消脂中剂量组 10 691.00 ±26.03*△保肝消脂高剂量组 9 473.79 ±20.28*辛伐他汀组 10 516.04 ±17.42*

从表2可以看出,模型组大鼠肝匀浆细胞色素P450水平显著上升,与空白组、中药组、西药组之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低、中剂量组与辛伐他汀组之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肝消脂高剂量组与辛伐他汀组之间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其发病率在一般人群中为20%,现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根据其病理改变可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和脂肪性肝硬化[3]。随着现代社会饮食结构的变化,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已经成为临床常见肝病。因此如何有效防治NAFLD可阻止慢性肝病进展并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今,NAFLD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胰岛素抵抗(IR)和线粒体功能紊乱与NAFL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IR是NAFLD发病的始动及中心环节,可能贯穿于NAFLD发病全过程[4-5]。然而胰岛素抵抗的分子病理学机制是多因素的,抵抗素是其中分子之一,是一种约1215u的多肽,属于C末端富含半胱氨酸的抵抗素样分子家族(RELMs),因其可诱导小鼠胰岛素抵抗而被命名。最近研究发现,无论大鼠或人类在发生慢性肝损害时均可导致抵抗素在肝脏显著表达[6]。Bertolani[7]报道在人类正常对照组可见抵抗素在肝脏的表达,NASH组表达增强,且表达量与NASH炎症活动度计分正相关。细胞色素P450(CYP)主要有CYPlA、2E和3A,是由CYP基因超家族编码形成的一族相对非特异性酶,它是药物代谢与失活作用以及身体其他外来物质代谢的重要的酶。史洪涛等[8]利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测定肝细胞色素P4501A1表达变化,结果显示肝细胞色素P4501A1基因及蛋白表达随着脂肪肝程度的加重明显增强,表明了NAFLD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1A1基因的表达变化与脂肪肝引起的肝脏损害程度密切相关,肝细胞色素P4501A1参与了NAFLD的发生。研究显示,细胞色素P450ⅡE1(CYPⅡE1)是二甲基亚硝胺D-脱甲基酶,主要在肝脏表达,参与许多内源性及外源性化合物的代谢,CYP2E1的水平与脂肪变的程度相关。在本实验中,模型组大鼠的抵抗素、细胞色素P450水平明显增高,通过保肝消脂颗粒干预后,大鼠肝指数降低的同时,抵抗素、细胞色素P450水平下降,表明肝脏抵抗素、细胞色素P450参与了脂肪肝的形成,而药物尤其是中药保肝消脂颗粒可以明显下调抵抗素、细胞色素P450的表达。据此可以推断,保肝消脂颗粒调节脂肪代谢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抵抗素、细胞色素P450的表达及敏感性来调节人体内脂肪的代谢过程,从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病,达到既保肝又能降低血脂的作用,这亦可能是该药物作用的靶点之一。

[1]谢晶日,张苏,王海强,等.保肝消脂冲剂治疗脂肪肝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8,15(2):140.

[2]谢晶日,杨芳,陈飞,等.保肝消脂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瘦素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10,38(4):31-33.

[3]孙月枝,李红德.赵文霞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经验[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7,15(5):290-291.

[4]Xanthakos S,Miles L,Bucuvalas J,et aI.Histologic spectrum of nonaleoholie fattv liver disease in morbidly obege adolescents[J].Clin Gastroenteml Hepatol,2006,4(2):226-232.

[5]Kim ILl,Kim HJ,Lee KE,et al.Metabolic significance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nonobese,nondiahetic adults[J].Arch Intem Med,2004,164(19):2169-2175.

[6]范建高,方继伟,陆元善,等.高脂饮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成脂相关基因表达增强[J].中华消化杂志,2006,26(5):320-324.

[7]Bertolani C,Sancho-Bru P,Failli P,et al.Resistin as an intrahepatic cytokine:overexpression during chronic injury and induction of proinflammatory actions in hepatic stellate cells[J].Am J Pathol,2006,169(6):2042-2053.

[8]史洪涛,陈东风,李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 1A1基因及表达变化的意义[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5,14:265-267.

猜你喜欢

消脂抵抗素保肝
HBV相关肝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及其与肝病进展的关系
喝对茶 助减肥
喝茶减肥正确吗?
贝那普利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影响
光敏氧化制备抗癌及保肝的二萜衍生物
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抵抗素表达的影响
吡格列酮对肥胖小鼠血清抵抗素的影响及其对肾脏的作用
消脂护肝胶囊对NAFLD大鼠瘦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保肝药物体内活性筛选方法的建立
高含量DHA/EPA甘油三酯的降血脂和保肝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