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血清hs-CRP和MMP-9的影响

2011-05-23刘滋源

山东医药 2011年43期
关键词:抗炎阿托类药物

刘滋源

(高密市市立医院,山东高密26150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策略是目前冠心病领域的研究热点。大量基础研究证明,炎症在ACS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是引起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ACS的主要原因之一。他汀类药物除具有降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和稳定斑块的功效[2]。2009年1月~2010年6月,我们观察了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血清hs-CRP和MMP-9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同期收治的ACS患者80例,男49例,女31例;年龄(60.4±11.2)岁。均符合ACC/AHA诊断标准[3],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54例、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26例。排除标准:①并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病、脑血管意外、恶性肿瘤或免疫性疾病等;②并急慢性感染、1个月之内有创伤或手术史;③1个月内服用他汀类药物或其他炎症抑制药物。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及观察方法 两组均根据病情予溶栓、抗凝治疗,并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β2受体阻滞剂等药物,但不予降脂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次,1次/d,疗程4周。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4 ml,3 000 r/min离心5min,取上层血清-20℃储存,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s-CRP和MMP-9水平。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血清hs-CRP和MMP-9水平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MMP-9水平见表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r=0.457)。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MMP-9水平比较(n=40,pg/ml,±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MMP-9水平比较(n=40,pg/ml,±s)

注: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hs-CRP MMP-9观察组治疗前 31.65±10.54 269.33±58.34治疗后 9.52±2.91* 115.54±26.34*对照组治疗前 30.95±11.24 271.42±57.64治疗后26.32±10.81 252.54±52.67

3 讨论

ACS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冠脉事件的总称,其病理学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与ACS患者动脉粥样斑块进展密切相关。目前认为引起ACS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细胞外基质过度降解和合成减少,由此导致纤维帽变薄、斑块易于碎裂,在此过程中细胞外基质降解酶起重要作用[4]。hs-CRP是目前研究较多且最敏感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标志物,在心血管炎症损伤过程中起直接作用,具体作用机制是调节单核细胞聚集并刺激其释放炎症细胞因子,通过结合低密度脂蛋白激活补体,产生大量血管内膜攻击复合物,引发血管内膜损伤。MMP-9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聚集的巨噬细胞内表达,能降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Ⅳ、Ⅴ、Ⅺ型胶原蛋白及弹力蛋白,使粥样硬化斑块容易破裂[5]。他汀类药物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通过竞争性抑制肝脏HMG-CoA还原酶阻断胆固醇的生物合成,是目前临床上首选降脂药物;其还具有强大抗炎功效,能够抑制包括CRP和MMP在内的炎症标志物或炎症因子,抑制白细胞—内皮细胞黏附等整个炎症反应过程[6];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ACS患者远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死亡、非致死性心梗及心绞痛恶化住院等一级终点事件危险性。本研究显示,两组治疗后血清hs-CRP和MMP-9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血清hs-CRP和MMP-9呈正相关。提示hs-CRP和MMP-9在ACS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协同作用;阿托伐他汀具有明显抗炎作用。

综上所述,hs-CRP和 MMP-9可能协同参与ACS发病过程;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减轻炎症反应起稳定动脉粥样斑块、防止斑块破裂作用。

[1]叶任高,陆再英,谢毅,等.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3.

[2]赵水平.他汀类药物抗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0):2818-2820.

[3]ACC/AHA.Guideline update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and non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2002:summary article[J].Circulation,2002,106(12):1893-1900.

[4]张承俊,朱兴雷.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MMP-9及 sICAM-1 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06,8(5):707-708.

[5]朱建华,邱立红,张必祺,等.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几种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1):972-973.

[6]李海苗,袁明远,吴朝晖.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炎作用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09,7(7):697-698.

猜你喜欢

抗炎阿托类药物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
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