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山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和潜在寿命损失趋势的分析研究

2011-05-23上海市宝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901徐世源蔡卫华

中国卫生统计 2011年4期
关键词:宝山区标化死因

上海市宝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901) 李 欣 徐世源 蔡卫华

为了解上海市宝山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现状,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潜在寿命损失年、平均减寿年数等指标对1989~2008年期间居民死因登记资料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频率、种类和分布,以及对居民寿命的影响,为全区心脑血管疾病防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

死亡资料来自宝山区1989~2008年死亡个案报告卡。死亡个案卡主要由负责诊治的临床医生、防保医生及公安部门按不同的技术规范要求出具。发生于医疗机构的死亡由负责诊治的医生填写;发生于家中的死亡,先由家属申报,由社区防保医生调查核实后填写。

人口资料来自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人口统计年报表。以2000年全国人口构成资料为标准人口构成,根据区公安局提供的人口构成数来推算年龄别人口资料。

2.统计指标与方法〔1〕

用2000年全国人口构成资料进行标化后计算死亡率,即标化死亡率。

潜在寿命损失年(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YPLL):

YPLL=∑ai×di,a为i期望寿命与某年龄组组中值之差,d为i某年龄组死亡人数。

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

AYLL=YPLL/d,d为同时期某死因死亡数。采用ICD-9和ICD-10标准进行统计。

统计的方法采用 Access 2003,Excel 2003以及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1.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基本情况

1989~2008年,全区平均人口总数为696117人,其中,男性356867人,女性339250人。总死亡人数为100280人,其中男性54328人,女性为45952人,全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病例31554人,年平均死亡率为226.64/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31.47%。其中男性为 15226人,占 28.03%,年平均死亡率为213.33/10万;女性16328人,占35.53%,年平均死亡率为240.65/10万。从时间趋势来看,1989~2008年均位于总人口死因顺位第1位,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呈递增趋势,标化死亡率则呈递减趋势(见图1,2)。

2.不同性别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水平

女性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顺位均居于第1位,男性则在第1、2位波动。男性的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均低于女性,男性的标化死亡率则高于女性,二者的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呈递增趋势,标化死亡率则呈递减趋势(见图1,2)。

图1 上海市宝山区1989~2008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变化及比较

3.不同年龄组别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水平

由表1可知,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粗死亡率(男/女/总计)均随年龄的增加呈明显的递增趋势;两性之间的死亡率无差别(t=-0.516,P >0.05)。

图2 上海市宝山区1989~2008年心脑血管疾病死因构成比的变化

表1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年龄分布

4.1989~2008年心脑血管疾病对寿命的影响

男性的 YPLL(t= -1.384,P >0.05)、AYLL(t=0.225,P>0.05)和女性相比均无差别,总人群的期望寿命,男性低于女性(t=-4.32,P<0.05)。心脑血管疾病的总人群、男性人群以及女性人群的YPLL、AYLL均随时间呈递增趋势(见图3,图4)。

图3 1989~2008年上海市宝山区心脑血管疾病潜在寿命年的变化

图4 1989~2008年上海市宝山区心脑血管疾病平均减寿年数变化

分 析

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在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死亡率、死亡构成及死因顺位是传统的死亡统计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病死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反应一个地区不同时期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水平,为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潜在寿命损失分析、平均减寿年数等指标可用来计算不同疾病或者不同年龄组总的潜在寿命损失年数,是综合反映社会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指标,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死亡统计方面的不足,可以更明确地反映某一特定人群中不同死因的相对重要性,反映居民整体健康水平和主要健康问题〔2〕。

20年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监测资料表明,宝山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均位于总人口死因顺位第1位,表明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我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登记系统获得的发病率也明显反应了死亡率的这一变化趋势;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比一直呈持续增长趋势,但经过全国人口构成调整后的标化死亡率则呈递减趋势,变化较为显著。这可用人口老龄化的人口学效应来解释。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比例也将随之不断的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这20年内女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粗死亡率高于男性,而标化死亡率的男女差异相反,表明女性人口老龄化对其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大于男性。

随着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人群的健康期望寿命均有显著的提高。由于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而死亡率水平随着年龄增长成几何级数增高,60岁以上明显上升。这一情况表明,60岁以上的老人一旦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极易受到死亡威胁。而心脑血管疾病对人群寿命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减寿年数越来越长,对我区居民的威胁程度越来越明显〔3-5〕。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预计近几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仍持续在较高水平。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必须对已知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酯、肥胖、吸烟等加强防制,重视消除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外在环境和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等。根据国际上的研究成果,心脑血管疾病经过综合防治有效地干预,能降低大多数危险因素的发生率,从而降低其死亡率〔6-8〕。

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高是一个普遍现象,群体的疾病应该用群体的方法来防治。我们认为宝山区循环系统疾病防治可以采用的最有效方法是社区综合防治,即以社区为基础,社区人群为目标,动员社区内外各种资源的投入,开展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防治。其根本目的是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促进为主导的干预措施,引导人们选择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强调社会的责任,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以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要健全已有的循环系统疾病社区管理模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循环系统疾病登记和监测,动态了解循环系统疾病发病及死亡变化趋势,以便对今后制定宝山区循环系统疾病预防控制计划、评价循环系统疾病防治效果、有效控制循环系统疾病做出参考依据。

1.宋桂香,周峰.循环系疾病已经成为上海地区60岁以上老人首位死因.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1,13(8):357-358.

2.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97-400.

3.宋桂香,韩明,周峰,等.上海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特征.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5,17(2):53-55.

4.石鹏,孟海英,韩晓燕.北京市朝阳区居民2006年主要死因及寿命损失分析.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1):19-22.

5.杨功焕.中国人群死亡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水平、趋势和分布.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392-410.

6.孙仁峰,李亚东,张兵,等.东北地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病例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06,23(5):475.

7.杨琛.1993~1997年浦东新区老年人口脑血管病死亡情况分析.中国卫生统计,1999,16(4):1-4.

8.庄颖,郑锦华.蚌埠市西区居民1993~1994年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对寿命影响的研究,2001,18(1):36-37.

猜你喜欢

宝山区标化死因
2005—2016年中国喉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
坚持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引领 为“小淞果”打好人生底色——上海市宝山区淞南中心校少工委工作的探索
“小淞果”在大学校里幸福成长——上海市宝山区淞南中心校少先队活动掠影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辽宁省农村地区2009—2016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及过早死亡趋势分析及预测研究
2016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居民死亡现况及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宝山区中小燃油燃气锅炉提标改造推进会顺利召开
企业创建安标化的意义及实施策略
黄岩长潭水电厂
死因